敏感話題的溝通技巧,讓我們成為最擅長聊天的人

聊天時,有些話題可能比較敏感,我們不好意思開口直接提問,對方也會有意迴避作答。這時,為了避免引起對方的反感,維護雙方良好的聊天氛圍,我們就要選擇替代式的聊天來達到溝通的目的。

一、替代式的批評

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有這麼一段話:“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請記住,在這個世界上,並非人人都有你所擁有的那些優勢。”

敏感話題的溝通技巧,讓我們成為最擅長聊天的人

選擇替代式的聊天

意思就是說,當你想要批評一個人時,不要急於脫口而出,先冷靜地想一想——別人之所以會做錯,可能是因為對方不像你那麼優秀,也不像你擁有那麼多的資源。因此,對於別人的不足,我們應該寬容一點兒。如果你必須要指出對方的不足,也要講究方式方法。比如換一個態度、換一種語言、換一個問題,用幽默的語氣,替代式的比喻把對方的問題說出來,效果可能會更好。這樣既不會損害對方的自尊,又能被他接受。

敏感話題的溝通技巧,讓我們成為最擅長聊天的人

想要批評一個人時,不要急於脫口而出

比如,當你與對方在“吃狗肉到底合不合理”的問題上存在分歧時,用激烈的言辭針鋒相對勢必會引起一場曠日持久、互不相讓的口水大戰。但你卻可以使用替代式的聊天法。你可以這樣說:“嘿,哥們兒,如果你養了很多年的一隻小狗,被端上了別人家的餐桌,你會怎麼想呢?”

請謹慎地說出那些,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這種語言。並且,“直言”的背後確實存在一種潛在的“威脅性”。當你說出那些話時,就像在告訴另一個人:“在這個問題上,我看不慣你。”而換一種表達方式,用其他話題來替代,把批評變成暗示,就能產生另一種效果,他從心理上容易接受。

敏感話題的溝通技巧,讓我們成為最擅長聊天的人

謹慎地說出批評別人的話

二、替代式的假設

在交流中,每個人都要更多地考慮對方的感受,對問題學會換位思考,轉換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對於想要了解的事情,我們可以用替代的方式間接地詢問,避免因為“直言”引發對聽者的二次傷害,降低問題的敏感程度,也方便對方回答問題,減少他們對問題的迴避、對溝通的抗拒。

替代式的聊天在很多情景下都適用,關鍵在於如何把握好尺度。比如,你要選好替代的事物,尤其要選擇那些對方較感興趣又熟悉的話題來進行替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敏感話題的溝通技巧,讓我們成為最擅長聊天的人

替代式的聊天在很多情景下都適用

三、多用“假如”

對於一些敏感問題,或者比較寬泛和抽象的問題,無論提問者還是回答者,都難以具體描述。面對這類問題,使用替代式的聊天效果比較好。一方面,假設性的話題可以起到一種暗示的作用,對於不太好回答的問題可以起到緩衝作用。另一方面,假設問題也可以避免問題和答案本身所帶來的風險與不必要的麻煩。在詢問時,多用“假如”“例如”“比方說”等可以轉換概念的替代式問題,既能引起對方的興趣,也能規避談話本身的風險,降低問題的敏感性。

敏感話題的溝通技巧,讓我們成為最擅長聊天的人

轉換概念的替代式問題能引起對方的興趣

多使用“假如”的方式,用一個新的問題來替代舊的問題,話題就會開啟一個新的空間,我們便能夠幫對方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三、帶著建議一起提問

在上大學時,因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很多,我常常需要去請教老師。因為老師平時工作比較多,時間很少,而我的問題又比較零散,無法集中提問,總是不能及時獲得答案。後來我就換了一種方式:在向老師提問時,自己也會提出一兩種解決方法,方便老師參考,這樣就可以提高問答的效率。

敏感話題的溝通技巧,讓我們成為最擅長聊天的人

提問時帶著兩種解決方法

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只要涉及請教問題,在問題的後面,我一定會加上自己對於這個問題的理解,以及自己暫時想到的解決方案。當對方告知我最好的解決方式時,我再按照這個方式對照自己的答案,從中找到差異,分析它們的不同,以此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

帶著建議一起提問,是對被提問者的一種尊敬。你在遞上自己的答案時,對方會覺得你已經進行了一番思考,而不是未動腦子便等著別人“指點”。被提問的一方也會感覺到自己是被尊敬的,因為你是在沒有更好的答案的前提下,才來向他請教。這說明你認為他是一個水平比你高的人。

敏感話題的溝通技巧,讓我們成為最擅長聊天的人

帶著建議去提問體現一種尊重

口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商界更有“金口玉言”的說法。每天我們都要跟不少陌生人打交道,並且想辦法與陌生人建立良好的關係。要做到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但並非沒有捷徑可循——捷徑就是多和人們討論“樂觀預期”,這會讓你展示出很強的感召能力。

敏感話題的溝通技巧,讓我們成為最擅長聊天的人

捷徑就是多和人們討論“樂觀預期”

四、“最壞的情況”會產生巨大的消極效應

有一個小孩子某次英語考試的成績很糟糕。回家後他沮喪地說:“我恐怕是永遠都學不好英語了!”又說,“我是我們班最笨的人!”這種情況下,有的父母可能會安慰孩子:“老爸老媽的英語就不好,看來你也不是學英語的料,學不好沒關係。” 有些父母可能會抱怨:“天生腦子笨,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啊!”這樣的解釋就是消極的。如果你將某種暫時的失敗解釋為永久、普遍、難以改變的原因,很容易讓人產生無能為力的消極情緒,徹底改變這件事情在未來的走向。

敏感話題的溝通技巧,讓我們成為最擅長聊天的人

“最壞的情況”會產生消極效應

就拿這個英語成績不好的孩子來說,父母消極的解釋會讓他更加自卑,乃至更加絕望,難以繼續努力。實際上,許多消極的解釋既不利於溝通,也不符合客觀實際。它唯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五、多談論“樂觀預期”能夠營造積極的效應

1.營造積極的談論氛圍

對於樂觀預期的討論,可以營造出一種積極的談論氛圍,減少由於未知感所帶來的恐慌。很多心理學家都表示,情緒是可以傳染的。在工作和生活中談論積極的結果,增加人們對於理想預期的想象,可以使人們對工作任務的理解更透徹、更清晰,使人們工作更加積極,更加努力。

敏感話題的溝通技巧,讓我們成為最擅長聊天的人

樂觀預期的討論營造積極的談論氛圍

而那些悲觀、不理想的預期因為存在的合理性,以及發生的可能性,對行動和心理方面都會帶來消極的作用。當這種情緒蔓延開來,在周圍遊蕩,充斥每一個角落,就會感染更多的人,逐漸讓一個團隊不擊自垮。

在一場討論中,人人都講述自己對於工作和生活的熱情,對未來樂觀的期待,就會把自己的正能量帶給其他人,帶動大家都積極地看待問題。而如果人人都唉聲嘆氣,對未來充滿憂慮,士氣低落,整體的談話氛圍就會被一股陰影籠罩。即便能解決的問題也會因為消極情緒的大面積存在,而變成一個無解的難題。

敏感話題的溝通技巧,讓我們成為最擅長聊天的人

熱情樂觀產生正能量

2.擺出強大的樂觀姿態

樂觀的一個近義詞就是“自信”。一個人是否自信,最直觀的參照,是看其是否樂觀。一個樂觀的人也必然自信。在聊天時,一個人是傾向於談論“樂觀預期”,還是“最壞的結果”,哪一種情緒比較多,就說明對方是哪一種人。比如,一個經常討論最壞結果的人,他必然是一個極度理性並且略有些消極的人——哪怕他是在用底線思維嚴謹地考慮問題,他在溝通和工作中都會表現得缺乏一些激情。

敏感話題的溝通技巧,讓我們成為最擅長聊天的人

自信產生樂觀

做事都要有最壞的打算,這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對,甚至是可以提倡的。但是,如果在談話中、在工作中瀰漫著消極情緒,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點,都會影響到整個工作的順利進行。“最壞的情況”只能讓該知道的人知道,並非這件事的參與者都要知曉。試想一下,一個企業正面臨巨大的危機,可能需要大量裁員。如果壞訊息在公司中蔓延開來,人人自危,就會導致嚴重的人才資源流失,使公司的危機雪上加霜。但如果企業的領導人積極樂觀地對員工講述公司的情況,描繪難關過後的美好未來,很多人就可能會與公司患難與共。因為這是一段難得的經歷,也是一個寶貴的鍛鍊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