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和錢弘俶都是舉國投降,為何劉禪遭人討厭,錢弘俶卻青史留名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是很多朋友都非常喜歡的一段時期,這個時期出現了太多的能人異士,從早期天下各路諸侯爭雄到後來三國鼎立,其中的過程有說不出的精彩。

劉備作為三國之一的蜀國國君可以說是非常勵志的,雖然頭上有皇親國戚這個名號,但是到了劉備這裡只能每日賣草鞋營生,最終卻憑藉自己努力佔據三分之一的天下,但是英雄總會落幕,劉備死後劉禪繼承了蜀國。

劉禪和錢弘俶都是舉國投降,為何劉禪遭人討厭,錢弘俶卻青史留名

不同於父親的勵精圖治和隱忍,劉禪在接管蜀國沒多少年後因鄧艾攻入成都而選擇投降,劉備一生為之奮鬥的基業為之結束,因此劉禪在後世的評價中不太好。

後世中也發生了一件棄祖宗祖業不顧從而舉國投降的案例,不過不同於劉禪揹負罵名,這個下令投降的君主反而更加受到百姓的愛戴,這個君主就是北宋時期的吳越國君主錢弘俶,這個事件也被後世稱之為“

納土歸宋

劉禪和錢弘俶都是舉國投降,為何劉禪遭人討厭,錢弘俶卻青史留名

同樣是投降,為何錢弘俶的名聲要比劉禪好這麼多?這都是有原因的:

劉禪的無所作為

其實在夷陵之戰後蜀國的軍事力量已經遭受到了一定的打擊,再加上後期諸葛亮的北伐讓蜀國更是雪上加霜,雖然劉禪早就繼位,但是直到諸葛亮逝去之後才真正開始把持朝政。

早期劉禪還能控制自己將主要精力放在軍國大事上,但是後來就越來越怠政,開始寵信身邊的宦官黃皓,因為黃皓和姜維有仇,所以導致姜維在外不敢回成都,導致兩地之間情報傳遞極為困難,最終還是劉禪投降之後通知姜維,姜維才知道蜀國不知不覺已經亡了。

劉禪和錢弘俶都是舉國投降,為何劉禪遭人討厭,錢弘俶卻青史留名

所以可以看出蜀國的滅亡雖然有很多種元素,但劉禪的原因絕對佔大多數,如果在位期間重視姜維輕視宦官,那麼最終必然不會是這樣的結局。

吳越國的親民政策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就開始了統一南方的步伐,此時位於東南方向的吳越國絕對是趙匡胤的勁敵,但最終吳越國做出了一個讓天下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決定,就是投降宋朝願意將自己國家的所有土地供奉給宋朝。

是不是覺得吳越國的國王很慫,還沒開始打呢就開始投降了,這還不如劉禪呢,是事實是如此嗎?自然不是如此,吳越國治國的態度就是“善事中原,維護一統”就是儘可能地避免戰爭,但是目前戰爭已經不可避免,所以選擇投降才是最好的出路,這樣百姓方可免受戰亂之苦。

事實證明,在各國負隅頑抗宋軍最終損失慘重的時候,吳越國就好像是一片淨土,雖然失去了逐鹿中原的機會,但是卻讓百姓免於戰爭,這樣的投降怎麼可能會受到非議?

劉禪和錢弘俶都是舉國投降,為何劉禪遭人討厭,錢弘俶卻青史留名

蜀國是迫不得已

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你是劉禪,坐在皇宮內好好的,但是突然來一個人稟告說是敵軍已經進入成都,這時候你會怎麼辦呢?反打過去?在姜維多次北伐的情況下成都內部已經沒有多少兵馬,如果選擇投降尚且有一線生機,如果死不投降,那麼結局只會有一個。

劉禪和錢弘俶都是舉國投降,為何劉禪遭人討厭,錢弘俶卻青史留名

吳越國是心甘情願

吳越國在投降之前國力還是非常強橫的,雖然不一定保證說完全可以抵擋宋軍的鐵騎,但是最起碼還是可以抵抗一段時間的,但是這樣下來帶來的災難也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吳越國君主決定投降,用取消自己王位來換取百姓安康,非常的值。

這就是兩位君王之間的差距,一個為了苟活下去,另一個是為了和平,目標不一樣所以受到的評價自然也不一樣,這也是為何劉禪投降被吐槽到現在,而吳越國的納土歸宋卻名留青史的原因。

劉禪和錢弘俶都是舉國投降,為何劉禪遭人討厭,錢弘俶卻青史留名

(網路配圖,侵權刪除)

創作不易,小蟹真的很喜歡你們看我的內容,希望朋友能關注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