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與想像》:看了你一定會反覆看的

《偶然與想像》:看了你一定會反覆看的

關於《偶然與想像》( Wheel of Fortune and Fantasy, 2021) 的討論眾多,涉及面向從對照侯麥、洪常秀等導演作品到強調敘事中的「偶然」特質等皆有影評書寫。上述文章已完整處理眾多面向的討論,在此便不展開。相對,本文聚焦本作英文片名中,不以直譯,而是使用塔羅牌第十號牌命運之輪( The Wheel of Fortune) 翻譯「偶然」一詞。這樣的選擇十分殊異,在原文片名「偶然と想像」中,濱口竜介直接選用與中文語境相似之「偶然」一詞,唯獨在英文片名加入了殊異的翻譯。究竟這樣的轉譯有什麼樣的用意?又,塔羅牌命運之輪能與電影本身產生什麼樣的互文?本文試圖以塔羅取徑探問上述問題,從單張牌義出發,並將其至於整個大牌( Major Arcana) 的脈絡中,考慮塔羅文字所能提供電影的詮釋可能。

《偶然與想像》:看了你一定會反覆看的

偶然、想像與命運之輪

目前關於塔羅牌命運之輪與《偶然與想像》間的關係,已有藝評人許楚君以牌面中哈托爾女神的律法( ROTA ORAT TORA ATOR) 為起點,扼要提及第二段故事〈敞開的大門〉的人物象徵與三段故事的偶然特質 。塔羅牌單張牌義的詮釋路徑眾多,尤以命運之輪更是在影象元素上特別殊異的一張牌 。除了哈托爾女神,微觀牌面元素,整張牌以畫面中央的圓盤及其中心輪子向外開展,輪盤右下方為埃及神話中的阿努比斯神( Anubis) ;輪盤左下的蛇為邪神堤豐( Typhon) ;輪盤上方則是象徵智慧的人面獅身像。這三個具有神話典故及歷史脈絡的人物拉出了張力,三者間互相抗衡,堤豐朝下,意欲將輪盤帶往地獄;同時,阿努比斯馱負輪盤,力求「上升」。坐在上方的人面獅身以其智慧象徵,暗示在充滿角力與動盪的狀態中唯有智效能使人安身立命。巨觀來說,則可以發現上述角色與分散於四個角落的老鷹、獅子、神牛、天使皆處在無法確認為何處,飄渺開闊的雲霧中。

《偶然與想像》:看了你一定會反覆看的

命運之輪中的角色角力與《偶然與想像》三段敘事中的情動因素有關,且皆以一種「緩慢」開展。雖然三段敘事手法看似與緩慢無關,但檢視其敘事進行,主要牽動情感轉折與爆點的因素皆由相對緩慢的敘事策略——對抗的形式( a form of resistance) ——開展。不論是〈魔法〉(也比不上的虛幻)( Magic ”or something less assuring”) 開場於計程車內的對話、〈敞開的大門〉( Door Wide Open) 教授與女大生斡旋於小說內容的攻防,或〈再一次〉( Once Again) 於河井青葉家中充滿遐想與想像的過往自白,三者共享的關鍵元素為「空間的錨定」。撇除〈敞開的大門〉從標題上便明顯將故事錨定於房間中(即使這依然能夠納入討論),計程車與房屋皆為室內空間。這種相對封閉的場所,以空間的固態特質彌補了不使用固定機位、長鏡頭或低限美學所能明確表現的緩慢。濱口進一步從這樣的固態中衍生出敘事面上高度開放的可能性,即每段故事後續的推進與發展。而從封閉到開放的特質似乎能與命運之輪對照,前述牌面角色與畫面元素的空間座標關係與《偶然與想像》十分相似,它們皆以「固定」(室內空間/輪盤)出發,朝向近乎無限的可能(故事情節/牌面四周無法看清邊界的雲霧中)。

《偶然與想像》:看了你一定會反覆看的

當《偶然與想像》中的角色關係逐漸崩解,人物與敘事開始向外奔走時——舉例來說,〈魔法〉(也比不上的虛幻)中古川琴音與中島步於深夜辦公室對話的最後,古川因看見女同事而從辦公室「逃出」——這個「逃出」除了在敘事層面上代表對話破局與前述之奔走,更打破了原先固化的空間-人物-敘事狀態。同時,也對話了後續主角群於咖啡廳發生的事件以及古川的「再逃出」 。當奔走出現、敘事鬆動,正是偶然與想像介入之時,如同命運之輪裡阿努比斯、堤豐與人面獅身像的角力,以及牌義本身內含變動、流轉及推進之義,濱口在三段故事分別提供的是截然不同的詮釋可能:〈魔法〉(也比不上的虛幻)的「重演」、〈敞開的大門〉在寄錯郵件後劇情急轉直下導致原先敘事續行的懸缺、〈再一次〉最後刻意安排的再次相逢。三者與命運之輪的輪轉——不論是正位的鴻運當頭或逆位的低潮期——相似,都強調某種穩固的不可能性,以及其背後也許真正操控一切的或然率或被觀眾視之為偶然與想像的「命運」。

《偶然與想像》:看了你一定會反覆看的

審判(Judgement) 與命運之輪

若是以更宏觀的角度討論塔羅牌與《偶然與想像》的關係,也許可以從大牌的構成著手。眾所皆知,塔羅大牌系統 22 張牌除了有各自的釋義外,加總後更組成了由故事主人翁——同時是塔羅第 0 號牌——愚者( The Fool) 開啟的一段成長與冒險之旅。從魔術師( The Magician) 到審判( Judgement) ,象徵著愚者一路上遇到的人事物,而最終他抵達世界( The World) ,是為旅程的終點。這段愚者之旅在塔羅解讀上亦能拆解成數種結構,在此以「二階愚者之旅」為主要討論型別:除了首尾(愚者與世界),剩餘的 20 張牌以 10 張為一橫排組成兩排後改以直列劃分,共能區分出 10 列 。而命運之輪出現在第十列,與審判對應,象徵著人類與宿命的關聯。在抵達二階愚者之旅前,也許可以檢視這兩張牌在整個大牌的故事中處於什麼位置:命運之輪作為第十張牌,於整個旅程的正中間,這時愚者經歷了女祭司( The High Priestess) 的靈性探索與隱者( The Hermit) 的深刻修行後,開始理解萬物關聯的法則,並且,與命運之輪相會後他逐漸明白了因果輪迴之道,窺見世界的部分真理。審判則是第二十張牌,在此愚者幾乎完成了所有的試煉併成長,然而,審判的任務便是重新檢視愚者過往的成長與訓練是否真正銘刻於心,同時透過這樣的「確認」使愚者更可能接近澄澈、理想的世界。

《偶然與想像》:看了你一定會反覆看的

也就是說,審判具有回首(或者說復活)過去之義,且其與命運有極大的關聯。命運之輪和審判的加總,自然是關於宿命的探求。其中,復活過去似乎指涉〈魔法〉(也比不上的虛幻)與〈再一次〉中的往事重提;而更廣大的「宿命」命題則貫穿整個《偶然與想像》,其中的因緣際會、巧合、失誤或種種因人物的一念之間所導致的結果,其實都可能被收編為「宿命」一詞。但這並非消極地指認某種命定論,而是更接近非決定論-宿命也許存在且可辨識,但抵達那個被稱作是「宿命」的終點前,正是每一個富含自由意志的抉擇,構築了每個人的生命歷程。而這也許是《偶然與想像》的潛在命題:濱口透過大量「日常」的橋段與敘事上的各種可能,製造出許多妙不可言的偶然與想像。但這些偶然與想像,恰恰是以一種極其稀鬆平常的口吻,向觀眾展示愚者之旅裡的境遇。而,這也是人生的某種象徵:塔羅創造了愚者,事實上是個體的投射;愚者之旅便是人生,是現實世界的縮影,將人生的時間維度濃縮成 22 張牌,經歷降生、成長、修行、失敗及終結,在每一次占卜的過程中,抽取人生的片段,與現實互文、產生意義,最後以一種隱喻,向問者低語某種啟示。

《偶然與想像》:看了你一定會反覆看的

抽牌占卜的動機也許是試圖窺探人生的奧秘(即不可見的宿命),而觀看《偶然與想像》也是。濱口只是框取被我們視之為無意識或易忽略的日常,但就是因為這樣的框取,使我們重新認知到命運潛藏在日常中的種種。他是提醒,亦是施法,是以如常的口吻,道出人生的奧義。而這也是濱口繼《歡樂時光》( Happy Hour, 2015) 以實時( real time) 的緩慢美學,邀請觀眾一同體驗電影-時間的特殊關係;或《睡著也好醒來也罷》( Asako I & II, 2018) 不斷提醒電影的場外( étoffé) 以探問媒介與現實的關係後,「再一次」,或者說,重新以截然不同的姿態,向觀眾展示關於日常、時間與電影互相交織而成的魔法。

文/

視覺文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