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陽明2-7: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每個人都有弱點

各位友友大家好,

今天我們繼續來分享這本書,

知行合一王陽明的第二部。

知行合一王陽明2-7: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每個人都有弱點

上次我們說到戰國兩位縱橫家,

蘇秦和張儀,蘇秦用的是優勢,

痛點,解決方案的方法打動六國,

那麼張儀是怎麼做的呢?

張儀的做法比蘇秦更加精緻。

比如他去找魏國,

說你魏國這個地方太不好了,

東南西北全都臨敵,

你們要一起對付秦國,

他們其他國家都得從你的地盤上透過,

而且也得在你這個地盤上打仗,

誰要起個歹心,就順手把你滅了。

現在你最應該的就是依附秦國,

這樣你就形成了狐假虎威的效果,

誰也不敢打你,

他一打你就跟秦國接壤了,

所以你反而是最安全。

可見張儀這個方法,

屬於是挑撥離間,

所以倒是乾脆直接,

順著你的思路,

說出即將發生的結果,

然後擴大魏王心中最痛的那個點,

最後給出解決方案。

這是一種辯駁式的工作方法,

我們不要否定對方,

而是要順著對方的思路,

給出他們預期中不一樣的結果,

最後抓住痛點,然後猛扎,

並且給出解決方案。

比如你不同意領導的觀點,

那你不要上來就反對,

而是應該說,

我覺得您這個觀點特別好,

先怎麼樣,後怎麼樣,

但是在中間還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種風險是存在的,

而且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麻煩,

所以我建議不如這樣,

那麼那種意外情況就不會出現了,

您看會不會更好一些,

通常這一套話術下來,

領導比較容易接受你的觀點。

王陽明也是活學活用,

他撬動良知的辦法也很多,

比如當時皇帝派錦衣衛來找他,

讓他把寧王放了,

以便讓皇帝再親自抓他一次,

按照規矩,

王陽明要送給錦衣衛一大筆錢,

但是王老師只能拿出5兩金子,

這讓錦衣衛很惱火,

準備背地裡使壞了,

而王陽明的做法是捧殺,

他親自來送錦衣衛,

還對他說,

沒想到您如此廉潔,

我送這麼點錢您都不要。

知行合一王陽明2-7: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每個人都有弱點

我等真是慚愧,

我準備寫文章,

向天下人表彰您的廉潔,

這事讓錦衣衛啞巴吃黃連,

只能順坡下驢,

雖然沒撈到好處,

但撈到名聲也不錯。

皇帝要他交出寧王,

這是受到了小人張忠的蠱惑,

而王陽明搞定張忠,

也抓到了他的痛點,

那就是把他心裡最怕的那個點說出來,

他跟東廠的人說,

他已經猜到了皇帝要寧王做什麼,

那就是看看皇帝身邊的人,

到底是誰勾結了寧王。

還說我已經在寧王府,

搜到了一個賬本,

上面詳細記載了寧王,

跟朝中一些人的金錢往來,

這時候東廠的人自然是嚇一跳,

因為他們都受到過寧王的好處,

特別是張忠這個死太監,

更是早就跟寧王有勾結。

接著王陽明還拿出兩封信,說

這是東廠的太監勾結寧王的證據,

我已經拿出來了,

遞到了太監手上,

並告訴他們早作準備,

兩個太監感激不盡,

匆忙就跑了。

在王陽明看來,

良知無所不能,

找到他人良知的弱點,

就找到了克敵制勝的法寶,

所以你在跟別人競爭的時候,

應該多想想,

他內心最底層的恐懼是什麼呢?

人之所以會恐懼,

就是因為不清楚黑暗中隱藏著什麼?

換句話說,結果不明的東西你才會害怕,

如果把所有的結果都想到了,

恐懼也就逐漸消失了。

王陽明斷定,

我們的恐懼是源於內心,

而非外部,

做了虧心事才會害怕鬼敲門,

如果問心無愧,

自然也就一身正氣,

即便真有鬼神,

也不會傷害你分毫。

王陽明講前攝行為,

也就是在局面混亂的時候,

人不要被局勢所左右,

要反過來控制局面,

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止於至善,

比如兩個人對罵,

有一方突然住口,

並向對方真誠道歉,

得到對方的原諒。

有人說這個根本不可能,

確實如此,

這需要有天下大勇,

反客為主控制局面,

絕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

但王陽明卻是二班的人,

比如當時死太監張忠,

帶著軍隊進入南昌城,

搜刮民脂民膏。

知行合一王陽明2-7: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每個人都有弱點

王陽明一開始不動聲色,

在春節將至的時候,

還帶上當地的老百姓,

去慰問這些軍隊,

說他們也不容易,

遠道而來,孤苦伶仃,

沒能與家人團聚。

他讓老百姓對這些張忠的軍隊,

體貼有加,這一下引發了情緒轉變,

士兵開始紛紛念王陽明的好,

大罵張忠不是個東西,

所以前攝行動的重點在哪?

就是隨時控制我們的情緒,

只做最有利的事情,

而不做最想做的事情。

很多人都羨慕那些聖人,

那些成功人士的人生,

認為他們都是規劃出來的,

當然也有人在事後吹牛逼,

說自己的戰略有多麼強大。

但是王陽明說,

聖人之心如明鏡,

隨感而應,無物不照,

意思就是人生變幻莫測,

誰也不會知道下一步會怎麼樣,

但是這些人之所以成功,

就是他們讓自己的良知,

時時刻刻都能夠光明。

作者說,其實人生都是由,

無數個偶然構成的,

你可能在考場上偶然發揮失常,

沒有上到理想的大學,

也可能跟女朋友偶然吵架最終分手,

也可能一次偶然相遇就步入婚姻殿堂,

甚至死亡其實也無時無刻不再威脅,

你開車出門,可能一個偶然的剎車,

就讓你和死神擦肩而過。

人生之中有太多的這種偶然,

都是你根本就算不清楚,

也算不明白的,

有些人經常盤算著30年的房貸,

但可能下個月他就失業沒有工作了,

所以這些算計全都落空。

知行合一王陽明2-7: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每個人都有弱點

美國心理學家做過研究,

凡是對名利太過算計的人,

實際上都是很不幸的人,

甚至多病而短命,

太能算計的人,

通常都是比較計較得失的人,

通常很難平靜,

甚至會有嚴重的焦慮,

你平常操心太多,

算計太多,又很難算對,

這樣你就會很難受,

如果不操心不算計,

反而本心光明,

所有都一順百順了。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你最重要的是把當下的事情做好,

而不是去測算未來,

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之後,

結果自然不會差,

如果你光去想未來,

而錯過了當下的事情,

那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多想想,現在,

就在這一刻,

你到底最該幹什麼?

王陽明說,唯天下至誠,

然後能立天下之大本,

不要欺騙別人,

更不要欺騙自己,

不欺騙別人很好理解,

不欺騙自己,

很多人可能根本做不到,

因為大家都太愛欺騙自己了,

給自己找的各種各樣的藉口,

都是在欺騙自己,

上學的時候我們就會說,

這次沒考好,只是馬虎了,

並不是我不會。

工作了又會說,

收入上不去,

是因為老闆有偏見,

不是我的問題,

該去看書的時候,

又在騙自己,

上了一天班了,

應該陪陪孩子,

或者打打遊戲放鬆放鬆,

勞逸結合。反正總有藉口,

然後就騙得自己的良知團團轉,

最後就這麼害了自己。

王陽明這輩子活得時間太短,

57歲就去世了,

而且他後半輩子也有病,

還得東奔西跑地去剿匪,

這就讓他的心學其實並未定型,

他去世後,他的弟子錢德洪,

和王汝中則分成了心學右派和心學左派,

錢德洪的右派,強調事上練,

最終達到無善無惡的境界。

但是左派認為,

心的本體本身就是無善無惡的,

我內心已經很強大,

就沒必要再到事上去練了,

王陽明曾經解釋過一次,

說左派觀點適合上等人,

而右派觀點,

適應資質比較差的人。

但是這種和稀泥的態度,

顯然沒什麼太多作用,

後來兩派觀點更是勢同水火,

還有人把王陽明的觀點絕對化了,

比如他的弟子王艮就認為,

天地萬物要依附於我,

而不是我去依靠天地萬物,

這就變成了人定勝天,

唯我獨尊的思想。

知行合一王陽明2-7: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每個人都有弱點

他鼓勵大家透過現成的良知,

去做一番大事業,

這種觀點在百姓中極具煽動性,

因為這麼多年以來,

只有王陽明的心學,

對他們產生了尊重,

別人都告訴他們是螻蟻,

而王陽明的心學卻告訴他們,

也可以成為聖賢。

朱老夫子告訴他們要安分守己,

做個本分人,但王艮卻說這些都是扯淡,

想做就可以去做,

你一定成的,

所以心學的左派開始蓬勃發展,

而且可想而知,

他這麼鼓勵大家去做大事,

左派弟子中,

也一定有很多成大事之人。

比如後來跟俞大猷一起,

去抗倭的軍師顏均,

以及著名的社會主義實踐家何心隱,

他當時就一心要把家鄉,

變成一個人人平等的伊甸園,

於是建立了聚合堂,

美其名曰自治,

其實就是要搞獨立。

但很顯然這個事是一定會被打擊的,

聚合堂很快就被封建勢力的打壓下垮掉了,

之後何心隱依舊沒有妥協,

而是到處講學,

宣傳王陽明思想,

搞得名氣很大,

甚至他最後還謀劃,

要除去當時的內閣首輔,

權傾天下的大貪官嚴嵩,

那麼最後又怎麼樣了呢?

我們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