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曲三:夢裡常憶豆雞香

文/曲三

有一種味道,潛藏在記憶的深處。無論身在何方,總是不經意地從心裡泛出歲月的陳香,伴隨著那如潮水般的往事把你整個湮沒,甚至讓你在一瞬間忍不住流淚。對我而言,羅江豆雞,就是這樣的味道。

四川羅江縣(今德陽市羅江區),是我的故鄉。我的童年時期,是在羅江度過的。至今回憶起來,童年裡最美好的記憶之一,便是羅江豆雞那讓人吮指的香味。

記憶中,那時的羅江還未建縣,是一個美麗安靜的小城,清澈的汶江穿城而過,古色古香的奎星閣、古戲臺給小城帶來歷史的滄桑感。我家在汶江邊上,每到夏天,父親會帶著我和哥哥去河邊游泳。那水的清涼乾淨,讓我記憶猶新。

我小時候,父親在中學教書,母親在鄉下務農,全家靠父親一個人微薄的工資生活,經濟條件很是拮据。平時,父親一個人帶著我和哥哥,十分節約,連肉都難得吃上。父親總是習慣下午或晚上去水果攤,專門買那些有些爛的沒人要的水果,因為便宜。回來把爛掉的地方削一削,照樣吃。

如果遇到過年過節或家裡來客,那便是我和哥哥最開心的時候。因為這時的餐桌上,食物會比平時豐盛不少,而且往往會上一種特別的食物——羅江豆雞。

這是羅江最具代表的特色美食。父親每次待客,會去街上買上兩袋,切得整整齊齊,碼在盤子裡,以饗賓客。一塊塊黃褐色的豆雞,滿浸著油汁,閃閃發亮。仔細觀察,可以看見一層層薄如蟬翼的豆皮裹著芝麻和各色調料,散發出陣陣奇香,讓人忍不住直吞口水。

等到可以動筷時,迫不及待地夾上一塊送進口中,一種獨特的香辣味立即侵入我的味蕾。細細咀嚼,越吃越香,綿軟爽口,鹹香鮮麻,有點像雞肉的味道,又比雞肉更好吃,這大概就是“豆雞”這個名稱的由來吧。

後來我才知道,羅江豆雞已有100多年曆史,製作工藝十分考究,須用上好的豆漿熬煮成糊,待稍微沸騰時,手搖蒲扇輕輕地扇,豆漿表面受風微涼而凝結成一層薄薄的豆皮,用筷子輕輕揭起來晾至微幹。如此反覆多次,方可得到少量豆皮。然後經過切條、碼料、摺疊、蒸燻、烘烤等多個環節,才能得到一小袋豆雞,可謂來之不易。羅江豆雞的美味,能夠歷經百年而不衰,不是沒有原因的。

家裡條件雖然有限,但父親知道兩個孩子喜歡吃豆雞,有時也會把它當作一種獎勵。比如,考試成績提升了,獎勵一袋豆雞;字寫得好了,獎勵一袋豆雞;暑假時幫助家裡勞動,獎勵一袋豆雞……豆雞總是在特別美好的時刻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以它特有的滋味為我們加油助興。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或許因為過度操勞,在我讀高中的時候,父親得了重病。那時他已經到德陽教書,正好在帶一個畢業班。他雖然身患重病,但仍然堅持不請假,說要對得起學生和家長。每天晚上,他痛得睡不著覺,便起床用手按著腹部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媽媽和我們都非常心痛,勸他請假住院治療,他卻異常倔強,非要等到學生升學考試結束後,才肯住進醫院。

住進醫院兩個月後,父親的病情日益嚴重,什麼東西都吃不下,原本有些偏胖的他已是骨瘦如柴。看著父親的模樣,我心急如焚,突然想起了自己最愛吃的羅江豆雞,便用攢的零花錢去街上買了一袋,拿到父親床前。

我拿起一塊豆雞,遞給父親,父親欣慰地看了我一眼,說,三娃(我的小名),你如今也懂事了,爸爸以後不能陪你走剩下的路了,你自己要努力,照顧好媽媽。我的眼淚一下子流了出來。父親本來什麼也吃不下了,那天居然吃完了一塊羅江豆雞。而那也成為了他人生中的最後一塊羅江豆雞。

父親去世後,我去了外地上大學,然後上班,換了不少工作崗位,常常出差到全國各地,也吃過不少地方名小吃,品嚐過不少山珍海味。但最難以忘懷的,仍然是故鄉的豆雞。以至每次出差,行囊裡總少不了兩袋豆雞,無論我走到天涯海角,故鄉的味道始終陪伴著我。

午夜夢迴之時,我又看到了父親,他和往日一樣健康爽朗,正笑著遞給我一袋豆雞,說,三娃,這是獎勵給你的。

醒來時,我已淚流滿面。

【作者簡介】

曲三,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人民日報》《四川文學》《四川散文》《華西都市報》《四川作家報》《小小說月刊》等。

【“時光”文學欄目徵稿啟事】

講真實故事,自己的,他人的,都可。字數控制在1500字內,原創首發。面向四川省內徵稿。勿用附件,標題務必註明“時光”。部分作品會被華西都市報《寬窄巷》副刊選用。作者資訊包括銀行卡戶名、開戶行及網點的詳細準確資訊、卡號、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