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學習?給他講這4個勵志故事,聽完他都不好意思偷懶了

現在的孩子,不論是

生活水平

還是

學習條件

都要比以前要好得多,不論是我們這一代還是老一代人都不能跟現在的孩子比,

可他們就是不懂得珍惜

。讓他們學習就一百個不情願,怎麼說都不管用,這該怎麼辦?與其跟孩子嘮叨,不如用這4個勵志故事激勵孩子,可能孩子就會有所收穫。

孩子不愛學習?給他講這4個勵志故事,聽完他都不好意思偷懶了

一、82歲的文狀元

一位生於五代時期的人,卻在宋太宗時期當上了狀元郎,當上狀元那年已經82歲了,這個人叫做

梁灝

他在938年也是就是晉天福三年就開始去京城趕考,雖然屢戰屢敗但他卻一點也不在乎,還經常自嘲:“

只要我考一次,距離狀元就近了一步

。”

他這一輩子考了

47年

,參加過

40場

考試,直到985年(宋太宗雍熙二年)才考中狀元,那時82歲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個白髮蒼蒼的垂暮老人了。

這40多年裡包含了多少艱苦與辛酸無人可以體會,人生中有一些磕磕絆絆是難免的。但他的執著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孩子不愛學習?給他講這4個勵志故事,聽完他都不好意思偷懶了

二、“懸樑”(懸樑刺股)

在東漢時期,有一個叫

孫敬

的少年勤奮好學,將讀書視作自己的生命,他非常珍惜看書的時間,因此通常連晚上的時間都不放過,經常看書看到深夜。

但有時避免不了會有些瞌睡,他就想到用繩子將自己的頭髮與房梁栓到一起,

只要瞌睡低下頭,頭髮就會被拽的疼痛難忍

,這樣他就會再次打起精神看書了。

後來他就成為了東漢時期最著名的政治家。

孩子不愛學習?給他講這4個勵志故事,聽完他都不好意思偷懶了

三、“刺股”(懸樑刺股)

在戰國時期,同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政治家他的名字叫

蘇秦

他與

孫敬

有相同的經歷,在年輕時蘇秦的學識淺薄,去哪裡都得不到重用,因此他下定決心發奮圖強讀書。同樣也經常讀到深夜會打瞌睡,所以每當自己感覺到睏意時,他都會用尖銳的錐子扎自己一下。

因為孫敬與蘇秦的故事比較類似,所以後人將這兩人的故事合併到一起,才有了今天的

懸樑刺股

孩子不愛學習?給他講這4個勵志故事,聽完他都不好意思偷懶了

四、鑿壁偷光

在西漢時期,有一位少年叫做匡衡,因家境貧寒沒錢讀書,但又非常喜歡讀書,所以他每天幫父母幹完活都會去私塾的門口偷偷聽課。

教書先生髮現後,覺得匡衡這孩子很不錯,所以承諾每天都可以在他這裡拿一本書回家看,有什麼不懂的再來問。

回到到家已經是晚上,並且家中沒有蠟燭,根本沒辦法看書。這時他發現牆壁上有一絲裂縫,是鄰居家透過來的,

至此以後他就每天都靠著僅有的一絲光亮秉燭夜讀

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匡衡就成為了一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孩子不愛學習?給他講這4個勵志故事,聽完他都不好意思偷懶了

故事一直都是孩子最好的朋友,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並且在孩子聽故事的時候

可以給他們許多啟發

,這也是這些故事流傳至今的意義。

古人有許多故事可以激勵孩子,近代也有不少名人的故事可以給孩子許多啟發,並且更貼近生活。這裡我向大家推薦一套《8

-12歲兒童勵志故事書

》是

為小學生量身打造的勵志名人故事

孩子不愛學習?給他講這4個勵志故事,聽完他都不好意思偷懶了

我看過其中的內容,一套書中包含多個領域的名人故事,他們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都知道。用他們的故事激發孩子的夢想、學習動力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一套8冊對應8個名人故事

。其中包含

孔子、牛頓、貝多芬、愛迪生、居里夫人、萊特兄弟、愛因斯坦、錢學森、喬布斯、比爾蓋茨

,雖然他們所在的年代不同,但他們都推動了時代的前進,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

孩子不愛學習?給他講這4個勵志故事,聽完他都不好意思偷懶了

這十個人是許多孩子心中的榜樣、學習的物件,

孩子可以從他們的故事中汲取力量

例如:

貝多芬不向命運低頭、比爾蓋茨用軟體改變世界

等等……藉助名人故事讓孩子領略不同行業,不同的人智慧,以此為榜樣努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給他講這4個勵志故事,聽完他都不好意思偷懶了

在我翻閱過後總結出以下幾個優點:

優點1

:讀名人故事感悟人生智慧,

用短短的幾句話讀出讀後感,體會人生哲理,感受名人魅力

,讓孩子在故事中勵志成長。

優點2

:其中勵志故事非常真實,都是有跡可循的,

用他們一生中的故事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理想

,點燃孩子心中的夢想,帶入感很強。

優點3

;書中有大量的名人名言,讓孩子知道

成功的背後要付出許多汗水與努力

優點4

:相比於其他書,這套書因為是給孩子閱讀的,所以

紙質與印刷更加環保沒有異味

孩子不愛學習?給他講這4個勵志故事,聽完他都不好意思偷懶了

孩子不愛學習?給他講這4個勵志故事,聽完他都不好意思偷懶了

8-12歲兒童課外讀物 勵志故事 名人傳記 共8冊 小學生勵志故事書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