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史之魏晉風度》:一聲嘆息,魏晉風度

以前一提起“魏晉風度”,我總是“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但讀了易中天老師的《中華史之魏晉風度》後,才明白所謂的魏晉風度,其瀟灑恣意,高雅豁達,空靈俊逸,率真爛漫背後,實則盡是對現實的無奈和絕望。

《中華史之魏晉風度》:一聲嘆息,魏晉風度

他們面對黑暗的政治,動盪的社會,朝不保夕的生活無能為力,只能靠長嘯山林、酗酒嗑藥、大談玄學,佯裝放浪形骸來麻痺自己,暫時忘卻現實的諸般痛苦。但借酒消愁的結果只能是愁更愁,他們看似不拘小節,藐視規則、派頭十足,實則內心空虛,無以自處,更惶論理想、責任和情懷。魏晉名士其實是一群內心苦悶無處發洩、看不到希望和出路的普通人。

可以說在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他們的灑脫、超然、放浪都是被逼出來的。這和孔子晚年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是完全不一樣的,孔子是在經歷了一輩子的世事沉浮、人世滄桑之後真正抵達了內心的平靜與超脫。

《中華史之魏晉風度》:一聲嘆息,魏晉風度

而魏晉風度是名士們在安全感極度缺乏中的無奈選擇。西晉政權的奪取靠的是陰謀和殺戮,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順。這種篡位謀權的政治鬥爭與殺戮幾乎貫穿兩晉歷史,一批野心家倒下一批野心家又起,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此前獨尊儒術,好不容易構建起來的中國人的現實主義精神支柱崩塌了。而新文化、新精神又尚未建立,也沒有哪個階級有能力建立。

在這種朝不保夕的時代背景下,任何人都會發出一切皆是浮雲、人生便是虛妄的感慨吧!既然如此,那還管什麼禮教秩序,打破一切虛偽,追求自然真實,突破等級束縛,今朝有酒今朝醉,迴避責任,避談現實,管他是放縱還是墮落,我就由著我自己性子來。

《中華史之魏晉風度》:一聲嘆息,魏晉風度

於是乎喝酒嗑藥、披頭散髮、捫蝨清談、山林長嘯成了魏晉名士們的派頭和風度。儘管這種審美既高雅又變態,這種文化既清新脫俗又虛無縹緲,充滿了矛盾性,但切切實實促進了精神的自由和思想的解放,開創了全新的時代風尚,使魏晉風度成為了中國文明史上獨一無二,個性十足的文化符號。李白曾經就寫過“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詩句,可見魏晉風度是備受推崇的。

理性現實的中國人此後再也沒有這麼恣意暢快不理性的時候了!

我對魏晉風度也由“心嚮往之”轉為了“心有慼慼然”,我仰慕魏晉名士的清潔高貴、純真性情、恣意張狂,也理解他們揣著明白裝糊塗的內心苦悶。儘管魏晉風度不能安邦定國,

但作為一種高階的非理性的審美,他將人的真性情發揮到了極致。被迫也好、無奈也罷,他都給了我們另類美的享受。

人生在世,真正能超然物外的是仙不是人,俗世的煩擾或多或少困擾著每一個人。如今的我們已再難重現當年魏晉名士的風流氣度。

但活得真實一點,自我一點總還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