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大帝和“理財大師”桑弘羊,靠什麼變革,鑄就了偉大的漢王朝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

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吳曉波老師的《浩蕩兩千年》,前面我們聊了幾位偉大的變革家:管仲、范蠡和商鞅。今天我們聊聊漢朝的政治和經濟制度,以及漢武大帝和桑弘羊是如何打造一個偉大的王朝的。

漢武大帝和“理財大師”桑弘羊,靠什麼變革,鑄就了偉大的漢王朝

01

商人的自由時代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駕崩,中央政權瓦解,第二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紛爭,群雄逐鹿。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今天的西安),由此一個偉大的帝國開始。

漢帝國建國時,經過連年征戰,滿目蒼夷,亭長出生的劉邦對商人和儒生非常反感,漢文帝時期,甚至都不讓商人為官。但在經濟政策方面,改變了自商鞅以來的中央集權政策,開始放鬆對自然資源的壟斷和專營,減免了關稅,使得自由貿易日趨活躍。另外,在農業方面,也減免農業稅收,同時也對周邊國家不輕易出兵,儘量委曲求全,維護和平。這樣的放任自由的政策持續了70年,促進了漢帝國的大繁榮,史稱“文景之治”。

漢武大帝和“理財大師”桑弘羊,靠什麼變革,鑄就了偉大的漢王朝

有人說,只要給中國人50,60年的開放和寬鬆的經濟政治環境,勤勞勇敢的中國人就會帶來一個繁榮的時代,“文景之治”和“改革開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02

好了,我們說回漢朝,在商界崛起成為一股強大的勢力的同時,漢朝是中國商人獲得的第一次長時間的自由發展的時期。

當時的商業主要集中在四個產業:鹽鐵業、流通業、種植業和金融業。

鹽鐵業是古代國家的支柱產業,其次是流通業,中國地域廣大,各地特產繁多,所以流通業也不可小視,當時主要的流通工具包括馬車、牛車和船舶。排在第三的是種殖業,最後是金融業,也就是鑄錢業。

從漢代至今,能源、流通、金融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一直延續了下來,而且當時的商人階層開始出現了專業化經營的萌芽,手工業製造開始發展起來。司馬遷在《史記》中記錄了這些行業富商故事的同時,還表達了對財富和商業規律的理解。“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學而俱欲者也”,意思是,追求富貴是人之常情。除了財富觀以外,司馬遷還對商業經驗的規律提出了比較系統的看法,也將他的三段論述連線起來,可以讀出許多普世道理。

漢武大帝和“理財大師”桑弘羊,靠什麼變革,鑄就了偉大的漢王朝

03

首先:

財富分為三類,本富、末富、奸富。本富就是靠農耕致富,末富就是以工商致富,奸富就是透過不正當手段致富。

其次:

一個人想要由貧致富,從事農業不如去從事製造業,而更好的是流通業。

最後:

一個人和一個家庭想要保住財富,就是到商海中去倒騰,賤買貴賣。

劉邦興漢之後,實行了分封制,各地紛紛建國,中央集權出現旁落,地方權貴和商業富豪聯合起來對中央形成了威懾。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是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權力的下放,可以啟用商業和人們的創造力和積極性,經濟得以快速發展,但是這大大削弱了中央的凝聚力。如何權衡集權和放權,是歷代政權首要考慮的問題。

在七國之亂後13年,公元前140年,漢景帝駕崩,結束了文景之治,16歲的劉徹登基,成為漢武帝,漢武帝改變了之前的休養生息的自由開放政策,加強了中央集權,文治武功,將漢帝國打造成為最強大的國家。

漢武大帝和“理財大師”桑弘羊,靠什麼變革,鑄就了偉大的漢王朝

在思想統一上,與之前秦始皇的不讓人讀書不同,他改為讓人讀一種書。在帝國版圖上,漢武帝功伐四野,在20年時間裡,漢武帝大大擴充套件了帝國版圖,在公元前121年,為補充中央財政,漢武帝開始推行一系列強硬的經濟政策,具體的操盤人是:桑弘羊(公元前152-80年)。

接下來,我們聊聊漢武帝和桑弘羊的經濟變革,看看他們是如何打造一個偉大的帝國的。

04

帝國的邏輯

與管仲和商鞅時代不同,漢朝的人口已經達到5000萬之眾,要管理泱泱大國,需要不僅僅是策略和計謀,更需要的是膽識。桑弘羊就是這麼一位偉大的變革家,歷史對他的評價也呈現出兩面,一方面認為其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理財大師,另外一方面也訴斥其為“亂國酷吏”,歷史總是殘酷的。

漢武大帝和“理財大師”桑弘羊,靠什麼變革,鑄就了偉大的漢王朝

桑弘羊出生於洛陽的一個商人家庭,13歲入宮,輔佐漢帝國近60年,在其與漢武大帝劉徹一起的操盤下,漢朝成為了一個超級帝國。其改革策略主要從產業、流通、稅收和貨幣幾個方面入手,打造了一套嚴密的整體配套體制改革。

1:產業和貨幣

經過70多年“文景之治”的自由和穩定商業發展,漢朝地方資本和財富已經非常豐盈。所以要分割地方財富,收回國有資產。桑弘羊從其主要的支柱產業鑄錢業、煮鹽業、治鐵業入手,相繼將其國營化,這與管仲時期的鹽鐵專營又更進了一步。比如,只允許國家鑄錢,民間鑄錢死罪,廢除了舊幣,改鑄五珠錢,這種圓形方孔的錢幣一直沿用了740年。

漢武大帝和“理財大師”桑弘羊,靠什麼變革,鑄就了偉大的漢王朝

在此過程中也受到了地方和民間資本的阻擾。但在桑弘羊鐵腕的治理下,鹽鐵等產業迅速發展,成為中央財政的重要來源,也為其軍事擴充套件提供了資金支援,同時還壓制了地方勢力,可謂一舉兩得。

05

2:流通業

桑弘羊將流通業收歸國有,其目的有兩個:“均輸”,就是統購統銷;“平準”就是物價管制。當時漢朝地方廣大,各地特產流通是一個很大的產業,成本也非常高昂。採用了“均輸平準”的政策後,國家統一採購,然後統一銷售,進行物價管制。形成了一個由中央統一管理的國營商業網路。在流通和價格管制方面,形成了一種非常典型的計劃經濟運作模式,但這一策略當然是極大地打擊了商人和地方官僚的勢力,讓中產階級相繼破產,也因此得罪了不少權貴。1949年建國初期,我國採用的其實就是這套策略。

3:稅收

桑弘羊為增加國庫收入,提出了向全國有產者徵收資產稅,稱為“算緡”,並頒佈了“算緡令”,凡工商業主、高利貸者、囤積商人等,都需要向政府上報資產,並按照資產多少繳納稅收。後來又頒佈了“告緡令”,讓人們相互舉報,告發隱藏資產的人。這一政策更進一步收颳了民間資本,並挑動了“人民戰爭”。

漢武大帝和“理財大師”桑弘羊,靠什麼變革,鑄就了偉大的漢王朝

在歷史上,漢武帝是第一個建立了完備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大獨裁者,在同一時期,羅馬帝國的凱撒大帝(公元前102-44年)也是另外一個獨裁者。東西方在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上實現了高度同步。

06

桑弘羊主持全國財經事物長達23年,是漢武大帝的最大功臣,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理財大師”。

強勢的國營體制,這種國家主義和計劃經濟的模式也有兩面性。在短時間內發揮了中央積累財富的作用,迅速提升了國家生產能力和財政能力,為對外的軍事擴充套件提供了條件。但是長期來看,這樣的政策削弱了民間經濟的積極性,導致了社會機能的退化,民眾不再儲蓄,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可謂長遠。

在劉徹晚年公元前87年,還頒佈了《輪臺罪已詔》,是一代梟雄的懺悔錄,兩年後漢武大帝鬱郁寡終,桑弘羊的政治生命也因此走到了終點。在公元前80年,75歲高齡的桑弘羊以某犯罪被抓捕,並處以酷刑,一代理財大師就此終結。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