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司馬懿稱為“智囊”,若聽了他的建議司馬家絕奪不了曹家的江山

司馬懿和曹魏群臣緊閉洛陽城門,正緊鑼密鼓地安排政變時,大將軍曹爽正和少帝曹芳在高平陵拜祭魏明帝曹睿,之後曹爽被殺,司馬懿掌權,這就是所謂的高平陵之變。

被司馬懿稱為“智囊”,若聽了他的建議司馬家絕奪不了曹家的江山

司馬懿最終奪了曹家的權力

智囊桓範的不得意

桓範雖然出身士族,卻因為和曹爽的同鄉的關係,所以情感上會更加支援曹爽一派,桓範在少帝時做了大司農的官,也就是掌管了全國的錢財賦稅,手握曹魏江山的錢袋子,地位極為重要。桓範極其聰明,被司馬懿稱為“智囊”,早在政變之前,桓範就向曹爽說過:你和兄弟曹羲不要老是形影不離的,就算有大事要出城也要留一個在城裡,要不你們走後,有人把城門一關,看你們怎麼進城?這話和現代很多國家和企業里老大和老二絕不坐同一架飛機的死規定一樣,都是注重分散投資,避免被一鍋端的情況出現。

可惜的是曹爽不聽,後面司馬懿能政變成功,就是抓住了曹爽和曹羲都在高平陵,洛陽城中基本沒有有力的曹家人才能成功的。

被司馬懿稱為“智囊”,若聽了他的建議司馬家絕奪不了曹家的江山

桓範勸諫分散投資

桓範是自取滅亡的,司馬懿必殺

因為桓範計程車族和大司農身份,在以太后的名義分派大臣接管曹爽陣營的軍隊時,司馬懿是打算派桓範接任中領軍曹羲的軍隊的。中領軍和中護軍是魏晉時期掌管禁軍的官職,有選拔武官,監督武將的權力,可以說非親信重視的人是絕不能授予的官職之一。

曹爽的父親曹真,曹魏第一臣夏侯惇等都曾擔任過這個職位,看得出司馬懿其實對桓範很重視,也有意拉攏。桓範倒好,偷偷溜出城去找曹爽,還想讓他挾制少帝曹芳先到許昌,再發動各地的軍隊攻入洛陽,這時的司馬懿可算是嚇了一大跳,要是曹爽真的這麼做,那自己就師出無名了,到時鹿死誰手其實還真的不能確定。

被司馬懿稱為“智囊”,若聽了他的建議司馬家絕奪不了曹家的江山

桓範勸曹爽

蠢鈍如豬的曹爽

可惜的是以曹爽的本事,在變亂一起自己就已經嚇得魂飛魄散了,最後考慮了一個晚上才決定繳槍投降,甚至還希望司馬懿厚待他們一家。司馬懿總算虛驚一場,接受了曹爽的投降,不過對桓範還算有禮,似乎根本沒有高平陵之變的發生,自己和桓範還是曹魏的大臣。

可是司馬懿最後還是滅了曹爽、何晏和桓範三族,曹爽,何晏不說,滅桓範三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警醒那些還效忠曹魏計程車族,讓他們以後做事要掂量掂量,這和曹操殺孔融警告效忠漢室計程車族有異曲同工之妙。

被司馬懿稱為“智囊”,若聽了他的建議司馬家絕奪不了曹家的江山

曹爽被夷三族

天道輪迴,報應不爽

司馬懿動不動就喜歡滅人三族,高平陵之變殘殺了多達五千多人,曹操殺人最多就殺全家,牽涉到如此多人的大案几乎沒有。曹魏後三帝被司馬家欺凌,最後曹魏禪讓把天下給了司馬晉,也算是對曹操的報應了吧。

不過司馬家的報應就更加慘烈了,不止被人唾罵了幾千年,甚至還拉上了數千萬的百姓一起遭殃。有意思的是,桓範三族中偏偏就漏了一個桓楷沒被殺,桓楷的曾孫子,也就是東晉朝獨攬朝綱數十年的桓溫,桓溫的兒子桓玄最後甚至逼晉安帝禪讓,做了桓楚皇帝,歷史兜兜轉轉又重現了一次漢獻帝的悲劇,這也算是替桓範報了滅族大仇了。

被司馬懿稱為“智囊”,若聽了他的建議司馬家絕奪不了曹家的江山

司馬懿取得最後勝利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評論!!!

文章來源/那隻胖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