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社群人物楷模獎|李涵:對於罪錯少年,我願做那個不放棄的人

新京報訊(記者 張靜姝)李涵的工作,圍繞著一群特殊的未成年人。她來自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務所,是一名青少年司法社工,服務物件主要是違法犯罪未成年人和被害未成年人。8日下午,新京報第十四屆感動社群人物評選頒獎典禮中,李涵獲得了感動社群楷模獎。

感動社群人物楷模獎|李涵:對於罪錯少年,我願做那個不放棄的人

司法社工 李涵 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現場分享環節中,李涵介紹,現實工作裡遇到的每個孩子,基本都帶著成長中的累累傷痕,他們帶著反抗的“勳章”走向社會,才發現從沒有機會學習解決困難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10年的時間裡,李涵已經為北京三千多名未成年人提供了幫扶。

她把他們稱作“我們的孩子”,李涵說,“他們只是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困難。他們的心思細膩敏感,需要更多的等待,更多的不放棄。而我,願意做那個等待和不放棄的人。”

在李涵的眼中,現實工作裡遇到的每個孩子,基本都帶著成長中的累累傷痕,每一塊傷疤背後都是一次次失望、委屈、難過、侮辱甚至是飢餓。他們帶著反抗的“勳章”走向社會,才發現從沒有機會學習解決困難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司法做得最多的,就是出了問題補救性的工作,而補救性的工作做得越多,越覺得預防很重要。李涵說,所以她和同事走進最受孩子們歡迎的“灰色地帶”,有酒吧夜店、網咖,也有很多隱秘的角落,開展力所能及的預防工作。

在這些地方,李涵發現,這些問成年人在遞煙的過程就是在尋找行為認同,“他們在努力尋找談資就是希望有機會和其他人聊天獲得關注,其實是希望有一個群體歸屬。因為這種認同和歸屬是他們在學校和家庭無法獲得的,於是他們彙集在這裡。”

李涵統計,在過去的10年裡,她們接觸過的80%的孩子都順利地復工復學,迴歸社會。服務群體再犯率只有3%,最高檢白皮書中計算5年的平均重返率是3。46%。這組資料讓他篤信,“我們有極大的可能去改變他們,而不應該輕易放棄他們。”

“我們去關注他們,也是對他們的生命負責,他們的生命也許能出現轉折。”李涵打了一個比喻,她認為社會就是一張網,每個人都在這個網裡,每一個人都是給兒童建設一個友好環境的當事人。

聽了現場其他獲獎者分享後,李涵也深受觸動和感染,瞭解了孫嶺峰創辦的強棒天使棒球隊基地目前60多名未成年集中學習和訓練後,她與孫嶺峰取得聯絡,希望在日後為這些孩子上一堂普法教育課,力所能及地將法治教育深入到每個角落。

編輯左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