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不該覆滅的朝代,卻因太過強大最終走向滅亡,既非唐也非明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是非常強盛的,比如說強漢、盛唐、富宋、剛明等等,尤其是盛唐之名至今仍在世界範圍內流傳。但在中國古代還有那麼一個朝代,本身實力非常強大, 最終卻因為這份強大走向了滅亡,被很多人可惜稱為中國最不該覆滅的朝代。

這個朝代並非盛唐也並非明朝,而是一個僅僅二世而亡的隋朝。

中國最不該覆滅的朝代,卻因太過強大最終走向滅亡,既非唐也非明

公元578年,周武帝宇文邕逝世,太子宇文贇即位,但宇文贇自幼生在宮內,又受嚴格管教,對民間疾苦一無所知,根本不懂得如何治理朝政,只懂靠嚴刑酷法約束,終日不問朝政,沉迷美色,昏庸無能,甚至出現了五後並立的情況,民不聊生。

在這種情況下隋文帝楊堅跟獨孤皇后韜光養晦,施仁政於民,最終使得天下歸心,順應大勢建立了隋朝。楊堅上位後取國號為開皇,意重開炎黃之治,延始皇之稱,不僅結束了南北朝並立的局面一統天下,還出臺了一系列非常有效的治理政策。

中國最不該覆滅的朝代,卻因太過強大最終走向滅亡,既非唐也非明

因北周大亂百姓根基受損,楊堅便在全國提倡節儉的美德,並且降低賦稅徭役,還在全國範圍內統一發行五銖錢,禁止用其他的貨幣進行交易,使得全國的市場和經濟得到一個飛速的發展,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

中國最不該覆滅的朝代,卻因太過強大最終走向滅亡,既非唐也非明

隋文帝還吸收北周滅亡的教訓,廢除了很多嚴苛的刑法,主張以德以禮治國,百姓無不稱好。在文化教育上,隋文帝還開啟了科舉制的先河,在隋朝之前寒門學子根本不可能靠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九品中正制讓官位和上層社會的流動權牢牢掌握在貴族手中,門第成了取士的唯一保準,科舉制讓有才之人得以重用,國家這個龐大的機器也運轉的越來越好。

中國最不該覆滅的朝代,卻因太過強大最終走向滅亡,既非唐也非明

一條條政令下去,整個社會風氣欣欣向榮,後人也把這段歷史成為“開皇之治”,隋文帝也是千古難得一見的賢君,但誰能想到僅僅換了一位皇帝隋煬帝,這隋朝的大好天下就給葬送了呢?

隋煬帝楊廣即為後大改之前勤儉之風,大興土木,且頻繁施以暴政堪比商紂王,原本好好的隋朝敗在他的手中,歷二世便亡。但其實縱觀隋煬帝一生一樣也頗有建樹,他最大的錯誤就是太急功近利,沒有考慮到國家的承受能力。

中國最不該覆滅的朝代,卻因太過強大最終走向滅亡,既非唐也非明

首先他堅定繼承並完善了父親創立的科舉制,煬帝即位,復興教誘,而且還恢復了被父親廢除了的國子監、太學以及州縣學,讓基層教育進一步發展。

其次修建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在此之前南米北糧都是透過陸路運輸,路程遠耗時高,而且運費高昂,一些笨重大件的物品甚至沒辦法運送,但是大運河的開通就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在全國範圍內調兵遣將也更加方便,這也為他消滅南陳,擴疆五萬裡奠定了基礎。

中國最不該覆滅的朝代,卻因太過強大最終走向滅亡,既非唐也非明

直到今天這條大運河依舊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雖過在當代,卻功在千秋,“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他還頒佈了“無隔夷夏”的政策,鼓勵外國使團訪華,互通有無,每年也會派使臣出使其他的國家,重啟絲綢之路,極大的促進了中國對外交往的事業,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中國出現

中國最不該覆滅的朝代,卻因太過強大最終走向滅亡,既非唐也非明

了一個外來文化的繁榮時期,讓華夏文明揚播四海,他把隋朝推向另一個盛世。

但他步子邁得太大,想立馬成為千古傳頌的一代明君,他要用自己的行動向世人證明他不比隋文帝差,當初自己父親沒有立自己為太子是個多麼錯誤的決定,可惜他沒有考慮到為了修大運河讓多少家庭破碎,他沒有想到三次徵高句麗讓國內民不聊生,甚至到被起義軍推翻的地步,可悲,可嘆。

中國最不該覆滅的朝代,卻因太過強大最終走向滅亡,既非唐也非明

【萬卷】隋唐演義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白話全譯

檢視

《隋唐演義》乃是成書於明末清初的一部具有英雄傳奇和歷史演義雙重性質的長篇小說,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讀純史書比較枯燥,那麼不妨來讀一下這本《隋唐演義》,將真實歷史故事用更為跌宕起伏的寫作手法表現出來,讀起來一氣呵成又增長見識,原價96現在僅需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