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身份證為何有漢字:2000多年漢字使用歷史。恢復漢字?

韓國人身份證為何有漢字:2000多年漢字使用歷史。恢復漢字?

韓國人身份證上的中文名字

很多關注韓國娛樂新聞的人都曾經看到過韓國人身份證上的中文名字。而除了名字以外在很多重要身份檔案上都會標有中文名。

而這也實屬無奈之舉

漢字曾經作為韓語的文字,使用了2000多年,直到1990年之後才使用諺文全面代替了漢字。所以使用起來不成熟(像表音文字英文那樣)。

韓國人身份證為何有漢字:2000多年漢字使用歷史。恢復漢字?

1940年的韓國大街,如果不刻意標明我甚至會以為是中國哪個小城市。

可以這樣舉例,現在的韓文相當於一種漢語拼音。如果有韓國人叫“zhangsan”那這個人可以叫“章三”“張山”或者“展善”。因為拼音是一樣,諺文有大量的同音同形異義詞,所以很容易造成誤解。並且重名率特別的高。

為了區別人跟人,韓國新版身份證是要求加上中文名的。

就想“故事”、“古寺”、“古辭”、“告辭”及“枯死”在韓文中都是“고사”。要理解還需要根據上下文來,

所以韓文字身缺陷特別大。

所以需要用中文名來區別每個人。

並且拼音也是沒有實際含義的

。就好像中國家長想給孩子取一個帶有美好寓意的名字。但諺文是拼音表達不了,要讓名字帶有寓意需要用中文來註解。

韓文的缺陷很大,所以韓國人為什麼要廢除漢字改用韓文呢?

廢除漢字

文盲率太高了,大多數韓國人不認識漢字。

韓文發明就是為了幫助韓國人學習漢字的。就像漢語拼音一樣。

長期以來漢字是

古代朝鮮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們使用的,特別是古代政府官員,

他們必須要會漢文,因為古代朝鮮學習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也要選拔考核寫作。

韓國人身份證為何有漢字:2000多年漢字使用歷史。恢復漢字?

韓國明星的身份證,即使是如今依然會使用漢字

而普通百姓大部分是文盲,

但大部分人日常不會使用到文字。他們不用寫文章,寫情書,或瞭解村莊外的世界。他們僅使用口頭的語言也足夠了。

在發明諺文(韓文)之前,韓國人一直是使用漢字的。這樣說起來可能會感覺很違和,但是隻要理解語言和文字不是相等的,就很好理解了

。朝鮮半島歷史悠久,但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卻是一個只有本民族語言卻無民族文字的國家。

韓國人身份證為何有漢字:2000多年漢字使用歷史。恢復漢字?

韓國農村女孩

設想:古代的朝鮮半島,一個普通的古代農民,說著他們祖祖輩輩所說的朝鮮語,也能生存下去。但是對於官家來說,口頭的傳播方式太不規範容易出錯,就需要用文字記錄。這時候他們又沒有自己的文字,於是就“借用”鄰國的文字來書寫,記錄和閱讀。這個鄰國文字也就是漢字。

韓國人身份證為何有漢字:2000多年漢字使用歷史。恢復漢字?

大韓民國成立之後依然是完全使用漢字。

而韓國人不止是使用漢字,很多詞彙也都來自漢語(根據統計有60%)。

如果去聽韓文的詞彙,會發現有一大半的詞和中文方言的讀音非常的相似,尤其是客家話。

(例如“讚頌”韓語發音也是zansong)

韓國人身份證為何有漢字:2000多年漢字使用歷史。恢復漢字?

訓民正音書中內容,漢字編寫大家可以讀,意思是:中文和我們所說的話不配套,愚民怎麼也學不會,為此我

事實上,用外國的文字來書寫自己的語言真的不容易,不然文盲率不會這麼高。為了降低文盲率,朝鮮王朝的第二任皇帝世宗大王在1449年發明了諺文(即現代韓文)。他與學者編著了一本書《訓民正音》。(最開始發明諺文的目的是為了

更方便的學習漢字

。相當於給漢字注音)。

諺文就此被髮明。

諺文能與朝鮮話的發音對應,非常容易學

。訓民正音中有這樣一句話“故智者不終朝而會,愚者可浹旬而學”意思是:聰明人一天學會,笨點的不到半個月也會了。

韓國人身份證為何有漢字:2000多年漢字使用歷史。恢復漢字?

用表音韓文學習漢字的書

所以諺文使更貧窮,文化程度較低的人們也可以使用該文字,這樣知識就不是被少數人掌握的東西

每個人都可以嘗試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

但韓文的出現並沒有立即讓漢字在韓國消亡。

相反漢字依然是韓國的官方文字,而諺文在大部分人眼裡是:鄉下人和沒有文化的人學的。這其實是貴族不接受可以顛覆他們地位的新東西,他們還是固執的使用漢字。

所以在諺文發明後的400年裡,有貴族的不斷打壓諺文,漢字依然是主導,仍然在各個領域廣泛使用。官方書寫依然使用漢字。

直到19世紀末,

朝鮮的階級制度瓦解後

,韓文才最終脫穎而出。這也是真正的原因。

韓國人身份證為何有漢字:2000多年漢字使用歷史。恢復漢字?

韓國1920年的報紙,這是漢字和諺文夾雜使用的時期。

1948年韓國廢除了漢字,但漢字的影響力永遠不會從朝鮮語中消失。而且,這些漢字從未完全消失。直到今天,仍然會被使用。

但韓文有很大的缺陷,是為什麼韓國有人呼籲恢復漢字的主要原因。

韓國人對漢字的爭議

雖然如今幾乎所有的

漢字都被韓國人改編成了諺文

,但漢字使用還是不斷在

韓國國內有爭議

,因為不讀漢字就很難理解很多韓文。

如以下例子:

1。“선물”可以表示期貨(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產品)“先物”或禮物或禮物“膳物”。

2“연패”表示連續獲勝的“連霸”或連續損失(失敗)的“連敗”。兩個完全不同的意思。

所以韓文有時需要並排使用漢字括弧以使含義更清楚。除非有足夠的上下文,否則很難說出真正的意思。

除此之外,在學習歷史領域的韓國人是必須會漢語的,因為2000多年的韓國文獻都是隻有中文記載的。還有法律行業學習漢字也是至關重要的要求

(民法典中充斥著漢字,並且法律系學生應在考試中使用漢字進行法律起草)。

韓國人身份證為何有漢字:2000多年漢字使用歷史。恢復漢字?

反對在小學教科書中使用漢字的公民團體成員,在教育部公開聽證會上舉起標語牌。

如今廢除漢字之後的韓國對於要不要把漢字教育放入小學課本是爭論不止。

朴槿惠是公開支援重新開始漢字教育的。但大部分韓國家長對此是怨聲載道,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學生負擔問題。

而支援漢字的主要原因還是漢語詞彙佔韓文比例太大了有60%。這些詞表意不清是很麻煩的。

韓國人是怎麼一步一步廢除漢字的。

韓國人身份證為何有漢字:2000多年漢字使用歷史。恢復漢字?

1920年的朝鮮大街。

我們大致可以把韓國書面文字歷史分為4個階段。從完全使用漢字到使用韓文。

第一個時期,只使用漢字。(公元前4世紀~15世紀)

從中國戰國時期開始韓國在將近2000年裡,在諺文發明之前,朝鮮半島上只使用漢字作為書面文字。

只有少數貴族能識字。

第二個時代-只有漢字或只有韓文(15世紀〜19世紀下旬)

韓國人身份證為何有漢字:2000多年漢字使用歷史。恢復漢字?

《懲毖錄》一個韓國大臣的著作,全漢字。正式官方的文章。

韓文和漢字並存的時期。韓文作為非正式文字使用,漢字仍然是主導,

韓文則處於次要地位。

1443年朝鮮王朝時發明諺文。但韓文並未取代漢字。原因包括中國文化的影響以及官僚中的貴族和權威意識。

所以韓文在這一時期被當做是婦女和大眾作家,下層階級所採用的文字

。韓文沒有正規的教育。

韓國人身份證為何有漢字:2000多年漢字使用歷史。恢復漢字?

一部用韓文寫的小說,全韓文,非官方,民間。

因此,直到19世紀,韓文一直主要用於小說,信件等私人領域,官方檔案仍然使用漢字書寫。

第三時代-漢字和

韓語

的混合使用(19世紀〜1980年代後期)

韓文和漢字混合使用時期。

隨著中國勢力的下降,及西方勢力在19世紀後期(1894年)滲透到東亞,朝鮮半島終於開始考慮改革文字。

結果是,全篇使用漢字或韓文的現象消失了,

反而出現了一種將漢字與韓文混合的新寫作風格。

韓國人身份證為何有漢字:2000多年漢字使用歷史。恢復漢字?

一份1950年的報紙,在官方禁止漢字之後依然有很多漢字,並且版式也是從右到左。處於過度時期。

這種混合使用漢字-漢字的趨勢一直持續到大韓民國,民主政府成立的1960年代。這種書寫方式保留了幾乎所有的漢語詞。這些詞依然是用漢字寫,而不是韓文。

直到1968年,由於總統朴正熙改革宣佈僅使用韓文計劃,並且取消了漢字教育,使用漢字的頻率就漸漸的下降了。

第四時代-限制使用漢字(1990年代至今)

韓國人身份證為何有漢字:2000多年漢字使用歷史。恢復漢字?

1988年響應國家號召禁止漢字,第一份全韓文報紙。

1948年政府一成立,立即制訂了《表音文字專用法》

,規定公文全部使用諺文,公文的附加條款允許漢字附加使用。

相當於禁止主要使用漢字的行為,因為韓國有一部分頑固派,老貴們堅持使用全中文。

韓國人把韓文拼音文字視為民族主義的象徵來使用,並且禁止使用漢字。從1990年代後期開始,所有報紙都開始使用韓文。韓文也是官方使用的文字。

結語

韓國人對於漢字的態度是有些矛盾的,又愛又恨。大部分

反對漢字的人也都會從民族方面去思考

韓國人身份證為何有漢字:2000多年漢字使用歷史。恢復漢字?

韓國光華門修復後,爭論是用漢字還是諺文。最後還是用了漢字。

2012年最終重建了光化門(景福宮的大門)的招牌時,韓國公眾對於使用原始漢字還是使用諺文形成了鮮明的分歧。

一項民意調查實際上表明,有57。8%的受訪者偏愛諺文,而41。3%的受訪者偏愛漢字。支援韓文使用的批評家解釋說,如果使用漢字,訪問者會出現“不知道他們在漢城,北京還是東京”的問題。

近年來因為中國的經濟騰峰,學習漢語的熱潮又來了,成千上萬的韓國人在私人語言班上中文課。因為對於韓國人來說,

如今學習漢語比學習日語更有用。

但整體來說小白認為韓國恢復漢字使用是不大可能了。不過也好,韓國“自我帶入”精神很強。不知道大家怎麼想。

我是小白,歡迎關注我會繼續解讀有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