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治指南,趕緊收藏

原創 溪子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治指南,趕緊收藏

指南在手,心裡不“抖”。

蛛網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一種致命的疾病,是指非外傷性腦底部或腦表面血管破裂後,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引起相應臨床症狀的一種腦卒中,佔所有腦卒中的5%-10%。

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治指南,趕緊收藏

開始學習指南前,我們先了解一下SAH病因學:

顱內動脈瘤85%;

動靜脈畸形(AVM) 10%-15%;

中腦周邊非動脈瘤性出血;

高血壓動脈硬化性出血;

煙霧病(MMD);

顱內血管夾層;

腦膜動靜脈瘻(DAVF);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

顱內靜脈瘤;

其他的血管病變。

明確病因,接下來我們來解讀《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治指南2019》相關內容。

01

2019年SAH指南新增內容

① SAH的病死率很高,應該儘快行腦血管檢查,以明確病因,及時治療(Ⅰ級推薦,B級證據);

② 動脈瘤、高血壓、吸菸、酗酒等為SAH獨立危險因素,濫用多種藥物,如可卡因和苯丙醇胺與SAH發病相關(Ⅰ級推薦, B級證據);

③ 如果一級親屬中有2例以上SAH者,建議做CTA或MRA進行動脈瘤篩查(Ⅲ級推薦,C級證據);

④ 動脈瘤增大可能會增高破裂風險,應對未破裂動脈瘤進行定期影像學隨訪(Ⅰ級推薦,B級證據);

⑤ 在討論動脈瘤風險時,除年齡、動脈瘤部位和大小外,還要考慮動脈瘤的形態學和血流動力學的因素(Ⅱ級推薦, B級證據)。

02

SAH病情評估和臨床分級推薦指南

利用合適的量表及時、全面、準確地對SAH患者進行病情評估,不僅有利於治療策略的制定,還有助於預測併發症和判斷預後。

目前常用的幾個評估量表包括:

Hunt-Hess量表(Hunt-Hess Scale);

改良Fisher量表(Modified Fisher Scale);

世界神經外科醫師聯盟量表(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surgeons WFNS);

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aSAH)入院患者預後量表(Prognosis on Admission of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PAASH);

格拉斯哥預後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

▎Hunt-Hess量表(Hunt-Hess Scale)

這個量表是基於患者臨床表現評估SAH患者嚴重程度的分級標準,用於判斷患者預後(得分越高,預後越差) 。

分散

臨床表現

1

無症狀,或輕度頭痛,輕度頸項強直2

中等至重度頭痛、頸項強直或顱神經麻痺3嗜睡或意識混亂,輕度局灶神經功能損害4

昏迷,中等至重度偏癱5深昏迷,去腦強直,瀕死狀態

注:對於嚴重的全身性疾病(例如高血壓腎病、糖尿病、嚴重動脈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血管造影發現嚴重血管痙攣者,評分加1分。

▎改良Fisher量表

腦血管痙攣與SAH患者病情、預後關係密切。改良 Fisher量表透過患者CT表現,預測SAH患者發生腦血管痙攣風險,並可根據該風險評估患者預後。

分散

CT表現

血管痙攣風險(%)

未見出血或僅腦室內出血或實質內出血3

1

僅見基底池出血14

2僅見周邊腦池或側裂池出血38

3

廣泛蛛網膜下腔出血伴腦實質出血57

4

基底池和周邊腦池、側裂池較厚積血57

Modified Fisher Scale Grade 1僅見稀薄、彌散的蛛網膜下腔出血,不伴腦室內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治指南,趕緊收藏

Modified Fisher Scale Grade 2 較少的蛛網膜下腔出血,並伴腦室內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治指南,趕緊收藏

▎WFNS量表和PAASH量表

這2個量表都是基於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制定, 用於評估SAH患者預後不良風險的量表。

量表

分級

標準

預後不良患者所佔比例

預後不良的OR值

WFNS

ⅠGCS 15分

14。8%

-

ⅡGCS 13-14分(無局灶性神經系統缺損症狀及體徵)29。4%

2。3

ⅢGCS 13-14分(無局灶性神經系統缺損症狀及體徵)52。6%

6。1

ⅣGCS 7-12分58。3%

7。7

ⅤGCS 3-6分92。7%

69

PAASH

ⅠGCS 15分14。8

-

ⅡGCS 11-14分41。3

3。9

ⅢGCS 8-10分74。4

16

ⅣGCS 4-7分84。7

30

ⅤGCS 3分93。9

84

▎GOS

GOS將患者發病後的狀態分為5個等級,能夠快速客觀地評估患者當前情況,並可用於隨訪,瞭解患者療效和恢復情況。

評分

標準

1

死亡

2植物生存(僅有最小反應,如隨著睡眠/清醒週期、眼睛能睜開)3重度殘疾(清醒、殘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4

輕度殘疾(殘疾但可獨立生活;能在保護下工作)5

恢復良好(恢復正常生活,儘管有輕度缺陷)

除了這些主要用於評估SAH患者的量表,其他量表如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等也可以用於SAH患者的病情評估。

總而言之,合理使用不同側重的評估方法,有助於醫生從多個角度全面準確地瞭解病情,為患者做出更好的臨床決策!

推薦指南:SAH評分有助於評估預後及採取不同的治療手段。SAH早期應該使用GGS等工具進行評價。Hunt-Hess量表簡單方便,臨床常用於選擇手術時的參考。在預後評估方面, PAASH量表比WFNS量表的效能更好(Ⅰ級推薦,B級證據)。

03

SAH神經影像技術和實驗室診斷技術推薦指南

▎頭顱CT平掃

① 頭顱CT平掃:首選。

② 6~12小時:敏感性近100%。

③ 小於72小時:敏感性90%-93%。

④ 小於6d:敏感性57%-85%。

⑤ CT陰性: 可行腰穿腦脊液。

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治指南,趕緊收藏

▎CTA

①SAH患者均需行病因學檢查,高分辨CT血管成像對顱內動脈瘤的診斷價值逐漸得到認可。

②CTA診斷動脈瘤的整體敏感度約為98%,特異度為100%。

③CTA具有快速成像、易普及等優勢,還能顯示動脈瘤形態、載瘤動脈與骨性結構的關係,以指導手術方式的選擇及夾閉手術方案的制定。

④當動脈瘤直徑<3mm時,CTA的診斷結果並不可靠,敏感度僅為28%-43%。

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治指南,趕緊收藏

▎MRI

MRI也是確診SAH的主要輔助診斷技術 :

① 在SAH急性期,MRI的敏感度與CT相近,但隨著病程的進展,其敏感度逐漸優於CT。

② 3D-TOF-MIRA診斷顱內動脈瘤的敏感度為89%、特異度為94%;診斷敏感度與動脈瘤大小有關,與直徑≤3mm相比,3D-TOF-MRA對直徑動脈瘤>3mm敏感度更高。

③ MRA一般情況下無需碘造影、無離子輻射,適用於孕婦,可用於SAH的病因篩查。但MRA在判斷動脈瘤頸與所屬血管關係方面存在著侷限性。

▎DSA

DSA是SAH病因學檢查的金標準:

① 有20%-25%SAH患者首次DSA陰性,1周後複查DSA有1%-2%可發現動脈瘤。

② 高質量的旋轉造影和三維重建DSA (3D-DSA)動脈瘤檢出率高,同時有利於構建動脈瘤形態、顯示瘤頸與鄰近血管關係及指導治療選擇。

③ 若首次DSA結果陰性,建議1-2周複查DSA,有14%的患者可檢出小動脈瘤。

指南推薦:

① CTA可以作為aSAH的輔助診斷檢查,並幫助指導制定動脈治療方案;若CTA未發現出血病因,推薦應進行DSA檢查(Ⅱ級推薦,B級證據);

② 建議有條件時進行高質量的旋轉造影和三維重建DSA (3D-DSA)檢查以進一步明確出血病因及確定治療方案(Ⅰ級推薦,B級證據);

③ 在DSA不能及時實施時,可予CTA或MRA檢查(Ⅱ級推薦,B級證據);

④ 無明顯誘因出現頭痛、痛病或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的可疑SAH患者,建議 CT平掃、CTA和(或) MRI及MRA等檢查,必要時行DSA檢查以排除動脈瘤以外的其他病因(Ⅰ級推薦,B級證據);

⑤ 在CTA或DSA未發現動脈瘤或其他責任病灶時,可以在發病後2-12周複查血管影像學檢查(Ⅲ級推薦,D級證據) 。

04

監測和一般護理推薦指南

①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Ⅰ級推薦,B級證據);

② 注意監測血壓,保持在收縮壓<160mmHg和平均動脈壓>90mmHg (Ⅰ級推薦,C級證據);

③ 重視心電監護,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保護心功能(Ⅱ級推薦,B級證據);

④ 注意診治低鈉血癥(Ⅰ級推薦,B級證據);

⑤ 空腹血糖需控制在10mmol/L以下(Ⅱ級推薦,C級證據);

⑥ 發熱時予對症處理,但是亞低溫(33℃)治療存在爭議(Ⅱ級推薦,B級證據);

⑦ 連續腦電監測有助於預測遲發性腦缺血發生(Ⅱ級推薦,C級證據)。

05

SAH病因學治療

從SAH病因可以看出,85%的SAH由顱內動脈瘤引起,對於破裂動脈瘤的處理,兩項國際動脈瘤試驗ISAT和BRAT均顯示:破裂動脈瘤採用栓塞術在改善患者預後方面優於夾閉術。

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治指南,趕緊收藏

指南推薦:

應儘早對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進行病因學治療(Ⅰ級推薦,B級證據);

血管內治療和夾閉術治療均可降低動脈瘤再破裂出血風險(Ⅰ級推薦,A級證據);

若栓塞治療和夾閉術均可治療動脈瘤,推薦首選栓塞治療,以改善患者長期功能預後(Ⅰ級推薦, A級證據);

推薦儘可能完全閉塞動脈瘤(Ⅰ級推薦,B級證據);

傾向於栓塞術的因素:年齡>70歲、不存在有佔位效應的血腫、動脈瘤相關因素(後迴圈動脈瘤、窄頸動脈瘤、單葉形動脈瘤) ;

傾向於推薦夾閉術的因素:年齡較輕、合併有佔位效應的血腫、動脈瘤相關因素(大腦中動脈及胼周動脈瘤、瘤頸寬、動脈瘤體直接發出血管分支、動脈瘤和血管形態不適於血管內彈簧圈栓塞術)(Ⅱ級推薦,C級證據);

血流導向裝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證實(Ⅱ級推薦,B級證據);

支架輔助血管內治療的患者圍手術期應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治療(Ⅱ級推薦,D級證據),有條件時可完善血小板功能檢查;

對腦動靜脈畸形(bAVM)破裂所致SAH患者,應給予積極治療(Ⅰ級推薦, C級證據);

bAVM治療應儘可能完全消除畸形血管團(Ⅰ級推薦,D級證據)。對於中型、大型bAVM,若不能單次完全消除,可考慮分次栓塞、靶向栓塞、姑息性栓塞治療。

06

預防再出血的藥物和其他治療

指南推薦:

針對病因治療是預防再出血的根本措施(Ⅰ級推薦,A級證據);

臥床休息有助於減少再出血,但需結合其他治療措施 (Ⅱ級推薦,B級證據);

對於需要推遲閉塞的動脈瘤,再出血風險較大且沒有禁忌證的患者,短期內(<72h)使用氨甲環酸或氨基己酸以降低動脈瘤的再出血是合理的(Ⅰ級推薦,B級證據);

對於不明原因的SAH,不願意手術患者使用氨甲環酸或氨基己酸止血藥10-14天是合理的(Ⅰ級推薦,C級證據)。

07

SAH神經重症監護治療

SAH神經重症監護治療幫助患者進行病因處理後,預防併發症(大腦再積水、血管痙攣等繼發性損傷等問題)是關鍵,包括:

迴圈管理

氣道管理

顱內壓管理

恰當的鎮痛鎮靜

體溫管理

遲髮型腦缺血和血管痙攣管理

癲病管理

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內環境穩定

術後併發症治療

總之,能讓患者得到合理治療,快速康復。

推薦指南:

推薦使用尼莫地平以改善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預後 (Ⅰ級推薦,A級證據),其他鈣拮抗劑,無論是口服還是靜脈注射,療效均不確切;

建議維持體液平衡和正常迴圈血容量,以預防遲發性腦缺血(Ⅰ級推薦,B級證據);

可採用經顱多普勒技術檢測血管痙攣的發生(Ⅱ級推薦,B級證據);

灌注成像有助於識別遲發性腦缺血的發生(Ⅱ級推薦,B級證據)。

SAH臨床管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神經內外科、麻醉科、神經重症、神經影像和護理等多學科合作才行。

臨床擬診SAH的流程圖

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治指南,趕緊收藏

原標題:《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治指南,趕緊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