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特色“牛舌頭饃”你吃過沒?一個饃三種口感,已有100多年曆史

“我們楊樓鎮有兩大特色美食,一個是水餃,另一個就是鍋貼饃。這種饃還有一個俗稱叫‘牛舌頭饃’,它一面焦脆一面鬆軟,一個饃多種口感。在別的地方就買不到,這是我們楊樓獨有的特色。”近日,記者在趕往楊樓鎮採訪的路途中,鎮政府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

來到楊樓鎮剛一下車,記者就迫不及待地來到位於鎮區十字口處的海強鍋貼饃店一探究竟。“你們來的真是時候,剛好我們這一鍋饃要起鍋,你們可以看到剛出鍋時的場景。”海強鍋貼饃店負責人王海強熱情的對記者說。

汝州特色“牛舌頭饃”你吃過沒?一個饃三種口感,已有100多年曆史

看好時間已經到點,王海強用力一拉一根吊在房樑上的繩子,鍋蓋就緩緩地打開了。一股熱氣奔湧而出過後,一塊塊亮白、油光的長方形扁饃塊有序擺放在鍋中。王海強等熱氣過了,一手拿切饃刀剷起一塊,一手輕輕扶著快速丟進早已準備好的木製盛饃盤裡,這時早已等候在旁邊的妻子再次將饃塊翻個面進行擺放,一塊金黃的饃底就展現在了記者面前。

“因為鍋蓋太重,我們利用輪滑的原理,將繩子的一頭綁在鍋蓋上,另一頭透過輪滑用手拉,這樣既節省了力氣,又能防止燙手。”王海強向記者介紹他這個起鍋的小巧門。

汝州特色“牛舌頭饃”你吃過沒?一個饃三種口感,已有100多年曆史

據王海強介紹,他做鍋貼饃已經有13年了,他的手藝是祖上傳下來的,要是從爺爺那代開始算起,這個祖傳的手藝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你看這個饃,饃底金黃酥脆,饃肉鬆軟柔和,磨皮亮白勁道,一個饃三種口感,而且放涼了也好吃。為了滿足現在顧客的需要,我們還製作了辣味的、鹹味的等多種口味。”王海強拿起一塊讓記者品嚐。

隨後記者又走進王海強的前期操作間,一個案板臺,一個電子稱和一個個大小均勻的麵糰整齊擺放。王海強告訴記者,製作鍋貼饃一定要用老面發酵,發酵好的麵糰需要拌上鹼粉手工揉捏均勻,隨後再把大面團分成一個個小麵糰進行稱重。案板上放的電子稱就是用來稱重的,每個麵糰的標準重量為1斤,這樣炕出來的鍋貼饃才能大小均勻、質量最佳。

汝州特色“牛舌頭饃”你吃過沒?一個饃三種口感,已有100多年曆史

“稱完重的小麵糰要用擀麵杖把他擀製成面片,然後抹上油、灑上鹽和秘製味料,之後再次把面片擀制均勻。這還不算完,這些擀制好的面片還要放在固定的房間裡進行二次發酵,需要1個小時以後才能上鍋進行最後的炕制。”據王海強介紹,製作鍋貼饃的過程非常複雜,需要十幾道工序,特別是上鹼的量非常關鍵,如果掌握不好會直接影響鍋貼饃的口感。

“13年了,我們一直都是以夫妻家庭作坊的形式在經營,這一鍋能炕90塊饃,一天要製作600塊左右,節假日的時候要做1000多塊。在我們當地非常受群眾的喜愛,好多顧客走親戚出遠門時都會過來帶一些,這麼大的饃買一次都是十幾個,幾乎已經成了我們這裡餐桌上的必備品。”王海強告訴記者,他的鍋貼饃現在賣3元一塊,去除每天購買原材料的開支,一年能收入十幾萬元,這也是他家裡的主要經濟收入。

汝州特色“牛舌頭饃”你吃過沒?一個饃三種口感,已有100多年曆史

“鍋貼饃是我們汝州獨有的特色,也是楊樓鎮的名片。我作為這一傳統手藝的傳承人,下一步,我會按照祖輩的傳統工藝,再融入現代人們對美食的需要,繼續將楊樓鍋貼饃這一特色美食發揚光大,從而為國家提出的鄉村振興助力。”王海強說。

據瞭解,楊樓鍋貼饃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話說,宋代楊六郎(楊延昭)充軍發配到汝州監酒,其間見到當地百姓製作此饃工藝獨到,將饃貼入鍋邊,鍋底兌水,蒸烤結合,熟後噴香味美,焦黃鮮亮,底酥層多,筋道爽口,因此楊六郎將這種饃命名為鍋貼饃。還有汝州民謠這樣唱:楊樓鍋貼饃,看著像牛舌。吃了誰不誇,天下第一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