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IP訪談|陳多吉:做中式設計引領者

導語:

“我是誰?

我從哪兒來?

我要到哪兒去?

這是哲學上著名的“奪命三連擊”。

一言以蔽之,即人生終極意義究竟是什麼

?這是個宏大且深刻的話題。

如果從淺層的角度進行

理解,那就是要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樹立目標,如此這般人生才不會迷茫。

在這個層面上,

聚焦於設計師這一職業,他們會給出什麼樣的答案?

本期設計

IP訪談對話陳多吉,帶你瞭解他的故事以及他眼中的中式設計。

設計IP訪談|陳多吉:做中式設計引領者

陳多吉

人文學者

/

著名中式設計師

中國營建大師程茂澄之弟子

廣東省裝飾行業協會評審專家

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智庫專家

主創別墅大宅/會所/文旅酒店

/

蘇式園林

PART1

訪談關鍵詞

1

吉”言“吉”語

傳承

是現在、未來的一個重大課題

我們處於一個很浮躁的社會,但在浮躁的過程中總有塵埃落定的時候,傳承將會是一個真正的文化主流。

“設計這兩個字本身就存在創造的意義,而創造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設計師一定要

有自己的

審美

,這樣你的作品才具有觀賞性才具有獨創性。

設計IP訪談|陳多吉:做中式設計引領者

設計是一個

創造美的過程

園林的美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是大自然造化與工匠精神相結合的產物。

建築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承載著每個時代的人與文化。

2

2

設計三連問

——中式設計的傳播者與實踐者

深耕二十餘載,研習傳統木構、蘇派古築境象,將古典紋飾、工美造型等經典元素,透過相對應的文化寓意、以東方審美的視覺融會貫通。並以當代手法呈現室內空間。且兼蓄西方藝術、色澤光影等表現手法。開創了“居所人文動線”作為室內設計主題脈理的先河,營造適合棲居而富有詩意的居所空間。

設計IP訪談|陳多吉:做中式設計引領者

居者,頤養與康寧;恆美而雋永,皆為所宜。礪行勤思,以作品精神,兢業為尚。作為中式設計的傳播者與實踐者,陳多吉

“你是誰?”

致力於與社會高品質階層分享居所國粹意境

——教師出身,師從程茂澄

陳多吉:我對蘇派大宅、別墅的建築與內部裝飾的研究設計已有二十多年。我之前是教師,為了將多年研究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以及追求更廣闊的未來,投身到室內設計行業,致力於成為中式設計的引領者。

我是中國古建園林大師程茂澄老先生的傳承人。師父(程茂澄)現在已經80多歲了,昨天還打電話給我詢問我的情況,這讓我很感動。他從業生涯已有50餘年,至今仍在施工一線指導工作,在古建築事業方面做研究。他還承擔主持過世界文化遺產、國寶級文物單位如蘇州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等園林的修繕工程。他的代表作品太多了!比如上海七寶老街,海南萬國旅遊博覽村,浙江平湖報本寺大雄寶殿(浙北地區最大的大雄寶殿),浙江寧波天下玉苑等。

師傅對我的影響很大,首先是對待工作、設計的態度一定要非常認真嚴謹,你做的不只是當下的設計,而是未來的設計,想要你的作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每一步就都要嚴格要求,謹慎為之。二是要有創造性,要注重“因地制宜”,不要去照搬別人的東西,而是要拿出自己的原創。三要要秉持匠心,精雕細琢,我認為我師傅是一個真正的匠人,他們那一代人受過民國教育,精神境界比我們高太多了。民族古建承載著民族自身特有的文化內涵,每一座古建築,都是工匠在社會生產與實踐中,創造出來的。

“你從哪兒來?”

——致力於成為中式設計引領者

“你將要去哪裡?”

我自認為我成不了大師。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大師需要時代需求和個人思想境界的結合。大師要傳承中國文化,這是一個基礎。第二要中西合璧,融大家之一體;大師既要有很高的理論基礎,又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而實踐經驗必然是一個偉大的作品。

設計IP訪談|陳多吉:做中式設計引領者

我是教師出身的,我的願望很純粹,就是對中式設計進行正本清源,成為中式設計的引領者。中式設計即將大行其道,然而能否進一步發展壯大,穩健地走向國際舞臺,還要依靠設計師推動行業共拾民族的文化自信,這種文化自信來源於文化知識的儲備,文化修養的薰陶。設計師要有深厚文化功底,知道如何種融匯古今、貫通中西,讓設計來展現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PART2

陳多吉:

訪談精粹

墅城會:

設計師們經常談到傳承,您認為傳承的含義是什麼?是一個精神,還是表現形式?

陳多吉:

精神是基礎,寄託在形式上面,如果形式缺失以後,精神就難以體現。就比如匠心,匠心是很值得傳承的,它是要運用到形式上去,就像手工編織的過程,編織就是一個載體,沒有這個載體你的匠心就沒辦法運用。

從設計領域來講,傳承既有精神又有形式的

墅城會:

您認為當下設計的國粹或者新國潮是什麼?

有三點可以表達,第一把帶寓意的中國傳統元素體現出來,第二將缺失已久的圖騰文化再次運用,第三對現有材質運用現代化的語言表現出來。

舉個簡單例子,就像徽派建築,其中我們需要將裡面的結構進行簡化,但簡化的時候一定要貼近它原本的內涵,比說古代是分官職等級的,但我們現在講究人人平等,品級已不復存在。那用什麼代替它呢,民俗寓意就是很好的選擇。

陳多吉:

墅城會:

今天的建築就是明天的古建,建築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營造棲居而賦有詩意的美學空間,這個美學空間的設計當代性怎麼來體現?

美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每個人對美的定義不一樣。

但換個角度,

陳多吉:

設計師生活在不同地域,自然感受不一樣的文化風情,靈感融入地域特色成為設計師藝術特色的創作資源。

如北方的美多是跟地理環境相關,呈現

粗獷的、彩繪的風格;

江浙地區地處平原,所以它的美是雅的、柔和的,而在廣東一帶的美呈現酷炫時

尚、金屬感的特點,主要受東南亞風格的影響。

所以如何營造棲居而賦有詩意的美學空間,我認為,設計師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同時因地制宜地去設計,結合氣候與地域性的特點,充分考慮採光、日照、景觀、人文等因素,力求最大限度的利用現有山水景等自然因素及民俗特色為空間增添更多詩意、美感和獨特性。

美其實可以用地域性的方式來解答

墅城會:

社會、文學、藝術、音樂、電影、繪畫、歷史、哲學等從宏觀層面影響著設計;形式、空間、功能、地域、場所、色彩、精神、歷史、地理、氣候、本土文化、本土材料、建造技術等從微觀層面投射到設計本身。人文藝術是設計必要的嗎?您是如何理解的?

肯定是必要的。設計和製圖是兩回事,製圖是隻是工作,而設計是具備創造性、藝術性、充滿意境的,設計缺乏人文,就不叫設計,只是一張好看的圖紙。當設計師到達一定高度之時,他追求的更多是

陳多吉:

,此時他給客戶的是

設計的“藝術”和“意境”

其實是一種“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

墅城會:

您最近反覆思考的問題是什麼?它是否影響到了您的創作?

我最近在思考的還是關於我專業方面的問題,中式風格的文化要往前推廣的,第一個是要對內容進行規範,第二個如何進行推廣。我認為需要將更多人的行為意識和他居住空間的理念扭轉過來,回到了我們自身的血液裡面來。當然,我們也不可能以古代的方式來進行,我們需要透過相對應的文化寓意、以東方審美的視覺融會貫通,並以當代手法進行呈現。

陳多吉:

墅城會:

您會在非工作時間選擇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呢?譬如文字、音樂或者畫畫?寄託了您怎樣的生活理想?

我喜歡畫畫,看書,最喜歡的要數寫作,我最早的時候學的學科其實是古漢語文學,到目前位置我已經寫了幾本書並出版了,這些書屬於詩歌類、散文類、小說類的。文學作品讓人沉下心去思考並進行系統性地學習。

陳多吉:

墅城會:

如果給年輕的設計師推薦一本必讀的書,您會推薦哪本?

讓我推薦,我還真不是推薦設計類的書,我會推薦《金剛經》、《論語》和《道德經》這三本書,而且還要將它們翻開來對比著一起看。比如《金剛經》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人生的大問題:“云何降伏其心?”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靜?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就是金剛經的主旨;《道德經》在快節奏的生活裡,同樣能給我們很多啟迪,比如“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什麼是無用的事?發呆,看天,被認為是無用的事,而有些事情可能會在發呆時想出來。設計師要學會沉下心,思考、反思、總結。

而《論語》所表達的理論核心就是一個“仁”字,“仁”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友善關係,孔子曰“禮之用,和為貴”,這我們每個人修身養性的精神基礎,在設計的過程中提醒我們能要以人為本,從善而為。

陳多吉:

“博學多聞的智者,總是溫良謙遜。”

教師出身的陳多吉,博學謙遜、嚴謹認真,他將中國古近代文化娓娓道來,上至唐宋下至民國,其中的文人典故、文學瑰寶信手拈來,讓聽者甘之如飴。

從他身上,你可以輕而易舉地感受到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以及要用設計傳承文化精髓的決心。

也許如陳多吉所言,這個時代難出大師,但工匠精神人人皆可有之。

訪談後記:

如此這般,成不成為大師又何妨呢?

守初心、用匠心、踐誠心,堅定不一地做中式設計的傳播者,將熱愛之事做到極致,便是極大的價值。

本期《設計 IP 訪談》由「墅城會×日立中央空調」聯合推出,透過與設計領域前沿人物對話,展示他們銳意創新的設計態度及 IP形象,挖掘其作品背後深刻的設計內涵與空間理念。

日立中央空調致力於提供更人性化,更舒適的居住環境,與設計師配合設計打造更美觀的人居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