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黏人?孩子的內心情感別太晚知道

“現在都恐懼休班了,被家裡的“小魔王”快折磨瘋了。”

琳琳家的孩子兩歲半了,兩歲之前都是自己帶,現在剛適應了上班的節奏。但是最近發現,

只要一休班,孩子就像是個跟屁蟲,走到哪跟到哪,一刻都不能離開視線。吃飯也膩膩歪歪,讓媽媽喂,還愛哭,變得很嬌氣。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黏人?孩子的內心情感別太晚知道

這樣的現象,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

為什麼孩子變得這麼黏人?這讓很多媽媽都很頭疼。

剛開始,媽媽們可能會很耐心地對待孩子,哄哄孩子,但是時間久了,媽媽的耐心很快就被磨沒了,開始吼,吼不管用,就會打屁股,結果孩子就哭個不停,哭得特別委屈。媽媽就會特別後悔,內心特別自責,但往往這個情形下,家裡人會說:

你不在的時候,孩子可聽話了,不哭不鬧,一個人玩得很好

。這話聽著,真是氣人。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黏人?孩子的內心情感別太晚知道

其實仔細想想,孩子不乖,特別黏人,一般是這幾個原因及情形下:

1、媽媽的突然“消失”

有的孩子,是因為缺少安全感

媽媽可能臨時有事情著急去做,沒有給孩子提前告知。或者是看著孩子玩得挺專注,媽媽悄悄地溜走,

等孩子找媽媽時,發現媽媽不見了,內心很害怕和恐懼。

等媽媽回來後,孩子就特別的黏著媽媽,怕突然找不到媽媽,感覺很沒有安全感和依賴性,所以就會一直跟著,時刻感覺媽媽在,才會安心。

2、去一個陌生的環境或者見到陌生人

對於內向、不愛說話的孩子來說,媽媽是最值得信賴的人

琳琳帶孩子去姥姥家時,姥姥家的鄰居有時去玩

,這種情況下,孩子總是讓媽媽抱。鄰居想逗逗孩子,孩子就會很排斥,緊緊地摟著媽媽的脖子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黏人?孩子的內心情感別太晚知道

有一次琳琳著急去超市買點東西,看著孩子睡著了,就趕緊出門。回來後姥姥抱著孩子來回走動,孩子哭得“一抽一抽”的,看到媽媽回來,豆大的眼淚瞬間奪眶而出,哭得又厲害了,一直讓媽媽抱著,一鬆手就哭。

3、三歲以前很黏人,慢慢就好了

0-3是孩子對媽媽依戀最濃烈的時候

媽媽懷胎十月,孩子早就熟悉了媽媽的心跳、呼吸和媽媽的味道。

脫離母體後,孩子獲取安全感的方式就是黏著媽媽。不光是吃喝拉撒的需求,還有對媽媽愛的渴望。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黏人?孩子的內心情感別太晚知道

3歲以後,孩子慢慢就有了自己的主見,好奇心又比較強,喜歡探索周圍的事物,對媽媽黏人的程度會慢慢地減弱。

那麼,在孩子粘人地階段,家長應該做些什麼呢?

1、對孩子進行反饋

媽媽要對孩子進行意識的訓練,讓孩子逐步適應。

比如說:媽媽要去做一件事,要告知孩子:“寶寶,媽媽現在去取一件東西,你把小鴨子塗完,媽媽就回來了,或者是,你看看鬧鐘,等指標到10那,媽媽就回來了”如果媽媽回來的比較晚,就告訴孩子太陽落山的時候,媽媽就回來了。這樣,

孩子“心中有數”,知道媽媽會在那個時間段回來,就不會恐懼媽媽的離開了。

2、給孩子足夠的耐心

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真的會讓家長崩潰,忍不住就想吼孩子。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黏人?孩子的內心情感別太晚知道

很多時候,孩子哭鬧,只是想得到足夠的關注與安全感,他們得不到滿足,也不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只能用黏人、哭鬧的方式去讓媽媽的妥協。

這個情形下,大人得控制自己的情緒。發脾氣只能是適得其反,增加孩子的恐懼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可以試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讓孩子宣洩自己內心的不滿(不是無視,而是觀察),給予孩子多一點耐心。

3、其他成員積極參與陪伴孩子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黏人?孩子的內心情感別太晚知道

養育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家裡的其他成員要積極參與,尤其是孩子的爸爸。

爸爸的積極參與,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更有利於家庭的和諧。

爸爸可能以工作為主,可能陪伴孩子的時間沒有媽媽多,但是孩子成長只有一次,時間擠一擠總是會有的。

見過不少爸爸,雖然工作很忙,會出差,但是每次在家的時候,孩子都會玩得很開心,常常黏著爸爸陪自己做遊戲。

每個孩子都很聰明,誰對他們好,他們就喜歡黏著誰。

孩子喜歡在至親的人面前表達情感,所以我們要理解孩子,學會換位思考。當我們越理解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表現得越好。

愛孩子,懂孩子,就是保護孩子,我是頓頓媽媽,一個陪孩子成長的80後媽媽,感謝點贊與關注。

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