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出優秀議論文(三):如何建立嚴謹的議論邏輯

專題系列

第三講

樹大根深一脈穿

——如何建立嚴謹的議論邏輯

寫好一篇考試議論文,首先不要想怎麼去論證,而要先從題目材料中提煉出一個正確的論點,最好還能達到深刻、獨創的程度,接著為這個論點建立嚴謹的邏輯,然後才需要考慮怎麼去論證。沒有明確觀點,沒有議論邏輯,論證就是瞎忙乎。但我常常在一些中學生的議論文中看到這種瞎忙乎的現象:用各種論據堆砌成文,模稜兩可,似是而非,貌似豐富的形式下,文脈十分混亂。這恐怕多是因為被形式主義寫作教學所毒害,漸漸就失去了建立邏輯的意識。

所謂議論邏輯,就是圍繞論點建立足以證明其成立的邏輯。

如何寫出優秀議論文(三):如何建立嚴謹的議論邏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邏輯,卻不一定合理

不同於科學探究要追求客觀、絕對的正確,通常議論文中討論的所謂正確,是以主觀認知為基礎的,是相對的正確。所以只能在相對條件具備的前提下,才能討論論點的正確與否,離開相對條件就變成了空談。也就是說

,一個論點是否正確,首先要為這個論點確定條件。

其實條件邏輯一直是邏輯推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數學題的設計就是遵循了條件邏輯的原理,一個題目能解出來,設定的條件必須做到充分、完整、嚴謹。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忽視這個邏輯原理,比如有的媽媽看見孩子一邊寫作業一邊摳橡皮,就忍不住斥責:“一天到晚就知道玩,連寫作業都不專心。”再比如有的人看見新聞報道說一個大媽在某廣場噴水池中洗腳,就忍不住感慨:“看看,這就是中國人的素質啊。”這些說法,都是無意識地放大了條件範圍,將一個特殊細節進行無條件地一般化,結果就得出了錯誤的結論。

確定條件其實是論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讓論點變得更清晰、更具體的基本方法。

之前寫了一篇關於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1卷作文題的分析,這裡舉箇中考作文題的例子:

如何寫出優秀議論文(三):如何建立嚴謹的議論邏輯

這是一個貌似好寫的內容,似乎很貼近生活,但不少同學卻寫出了滿篇的空話、大話。

這個題目給出了“如何規劃人生”的明確導向,如果寫成議論文的話,要求就“規劃人生”來提出論點。根據題目材料邏輯的分析,很容易推理出“適合自己的規劃才是好規劃”這樣的結論。但是最好不要把這個結論當成論點,因為這個結論尚處在空洞的、不確定的狀態,並沒有下沉到具體物件。

有些同學很容易被這樣看起來像個觀點的空話所迷惑,導致具體論證的時候理不清議論邏輯,越寫越發現作文成了一盤散沙。

如果能提前確定條件,就可以避開這個陷阱了。

“適合自己的規劃才是好規劃”這個結論中,最大的變數是“自己”。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是多變的,可能每一個不同的自己,都可以有適合的規劃,所以需要先確定寫一個怎樣的自己。如果只把這個“自己”當成一個普遍意義上“中國少年”,那就很容易寫出空洞的、口號式的東西來,自己看了都覺得空。但如果能

理性地分析一下自己,結合自己最真切的體驗和思考,找出一個需要規劃的“自己”來

,再寫這篇作文就有的放矢,可以說真話、立真意,寫出動人的力量來。

從“規劃”角度來說,規劃是為了達到一個結果,這個結果從“自己”的角度來說就是理想。再從“人生規劃”的意義來說,規劃並不等於做具體計劃,而更傾向於向著某個人生方向給自己一個鼓勵,用一個看起來長遠的、全域性的藍圖,來激勵自己向著理想進發。

什麼樣的“自己”就會有什麼樣的“理想”,就可以對應著制定什麼樣的規劃

,這樣整體來思考,寫起來會比較順。

這是從“自己”和“人生規劃”兩個詞來分析條件。

除此以外,這個題目材料其實還有兩個限定條件。其一:“不是要找那些美麗的字”,從規劃意義來說,就是不要找那些看起來漂亮卻不切合自己的規劃;其二:“不是把別人詩中漂亮的字搬過來”,就是不要把別人的美麗人生當作自己的規劃,那不一定適合自己。既然要求“根據材料的整體語意立意”,那就必須以這兩個條件為前提,來展開如何進行規劃的議論。

總體來整理一下這些條件:

論點必須基於具體的“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或“我有一個怎樣的理想”才能建立,不要進行花裡胡哨、空洞無物、沒有真情實感的“拿來主義”。

比如,我的理想其實有很多,但如果這篇作文確定了“

我想成為一個好老師

”這樣一個理想,那我就可以從“如何規劃成為好老師的人生”的角度提煉出很多論點:

①讓講臺盛開真情的花朵(真情角度)

②成長力量

為師之道(智慧角度)

③點亮夜空每一顆星星(仁慈角度)

④請讓我握住你的手(責任角度)

……

你看,一旦明確了具體理想,且有了具體方向,論點就容易成型。如果只是馬馬虎虎掃一眼題目材料,不對其條件進行細緻分析,那就可能只停留在一個空洞的“論點”上,接下來的寫作構思也就很難進入真情實感的狀態,要寫出好作文就更難了。

有了一個條件明確的論點,建立議論邏輯的事就相當於完成一半了。

如何寫出優秀議論文(三):如何建立嚴謹的議論邏輯

精準分析題目材料,需要咬文嚼字

當明確了論點基本條件,接下來就考慮如何才能充分證明論點。

要證明一個觀點的成立,最基本的方法是:圍繞這個觀點去探究它的來龍去脈,樹大根深,一脈貫穿,論點就是這個脈。通常可以從這六個方面來思考:

①這個觀點中的相關概念是什麼意思?

②這個觀點須放在什麼條件下討論?

③這個觀點在此文中包含哪幾方面內容?

④這個觀點如何才能得以實施?

⑤這個觀點實施後會有怎樣的結果?

⑥走向這個觀點的反面會有怎樣的結果?

寫一篇議論文,並不需要將這六方面面面俱到,可以從其中選幾個方面重點探究。比如前面這篇關於規劃的議論文,若以“讓講臺盛開真情的花朵”為論點來寫,因為是講規劃,那麼就可以重點從“如何才能讓講臺盛開真情的花朵”這個角度來展開議論,這樣來建立議論邏輯:

①概念解讀,匯入論點:為什麼講臺需要真情?

②規劃一:講臺上的真情,不是形式主義的表演(結合題目材料限定條件一),而需要真心投入。

③規劃二:講臺上的真情,不是書本上漂亮的理論(結合題目材料限定條件二),而是日常細節中的點滴關懷。

④規劃三:讓講臺上的真情,成為老師的智慧源泉,成為學生的成長力量。

⑤結論:講臺盛開真情的花朵,實現美好的教育夢想。

當然並不是說這篇作文必須這麼去寫,文無定法,不同的分析角度,不同的論點,就可以建立不同的議論邏輯,但議論的基本原理是一樣的。

建立起議論邏輯,就相當於搭建起了文章的框架,一篇好作文眼看就要成型。但是,論證過程中還是很容易出現翻車事故的,如何有力地進行論證,明天我們接著探究。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