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琴瑟”中的“瑟”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樂器嗎?

我們在描述一對夫妻感情和睦的時候,會用到“琴瑟和鳴”這個成語。大家都知道“琴”是指古琴,但是“瑟”又是個什麼樂器?為什麼我們平時都見不到了呢?

你知道“琴瑟”中的“瑟”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樂器嗎?

現在依舊風靡在人群中的古琴

你知道“琴瑟”中的“瑟”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樂器嗎?

從戰國古墓中發掘出的的瑟

李商隱曾在詩中寫到“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在傳說中,伏羲氏製作了瑟,最初的瑟有五十根弦,李商隱在詩中的意思就是瑟原本是有五十根弦的,後來因為黃帝在聽瑟時深受觸動,所以不再想要如此哀傷的樂器,於是將瑟一份為二,把五十弦改為二十五絃。

《爾雅》中有注:“二十七絃。世本,皰犧作五十弦。黃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勝,乃破為二十五絃。”

考古學家在春秋晚期到漢代的古墓中,出土過幾十件古瑟,根據文物留下的痕跡,推斷出來當時的弦都是使用五聲音階調絃的。

再之後古瑟就在南北朝時代失傳了。在唐宋以後,不斷的有人根據古書復原古瑟,但也都用作宮廷雅樂演奏,在民間已經可以說是銷聲匿跡了。

瑟作為樂器逐漸消亡,最重要的原因是出現了競爭者———箏

最初的箏,就是一個在竹筒上弦後彈奏的樂器,最初只有五根弦,彈奏的時候會錚錚作響,後來被秦將蒙恬改良,共鳴箱變成了木製。

“琴瑟”的兩個王字象形琴絃,而“箏”字是竹字頭,可見原始的箏就是用竹作為材料的。

你知道“琴瑟”中的“瑟”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樂器嗎?

仿唐制13弦箏

自從箏變為木製之後,民間就沒有停止對它的改良,增加琴絃數來豐富音色,增大共鳴箱來提高音樂的音量。

箏的弦數比瑟小,造價低,易於攜帶,但是十三絃足以在民間演奏中使用,所以箏的流行程度遠高於瑟,於是瑟就這樣逐漸被箏取代了。

解放後,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古箏製作師們,對傳統的古箏進行了徹底的改良,最終制作出來了現在我們常見的S型嶽山21弦古箏。足夠多的弦數和大型共鳴箱,讓現在古箏能無壓力的演奏優秀的現代古箏曲目,並且讓古箏走入到了千萬家庭中。

你知道“琴瑟”中的“瑟”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樂器嗎?

現代的箏

箏經過長時間的演變,終於變成了當初瑟的模樣。

最初瑟因為弦數過多演奏困難,從五十弦減到25弦,最後被歷史淘汰雪藏。

可是另一個樂器箏因為弦數太少音樂單調,在發展推廣的過程裡逐漸增多變大,最後佔據了瑟的地位。

如果我們帶著一個現代的箏回到古代,一定會被人認為是瑟的。

從樂器角度來說,失傳的不是瑟而是原始的箏。

你知道“琴瑟”中的“瑟”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樂器嗎?

現在已經見不到這樣的樂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