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訪蘇東坡:首次解釋九百年前的“明月幾時有”

文/副主任

本訪談內容純屬虛構

副主任訪蘇東坡:首次解釋九百年前的“明月幾時有”

蘇東坡先生自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之後,舉國傳誦。

大醉的人在KTV高呼: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學校畢業惜別,寢室室友們抱頭痛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異地戀的青年寄禮物,卡片上寫: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副主任訪蘇東坡:首次解釋九百年前的“明月幾時有”

這一年,蘇東坡紅了。

這天夜裡十點,蘇東坡人到我樓下,才給我打電話。

現在的人,都考慮交通和體力成本,先打個電話約好才見面,蘇兄憑運氣來見我,賭我剛好在家而且肯賞臉出來,不愧是浪(閒)漫(人)。

副主任訪蘇東坡:首次解釋九百年前的“明月幾時有”

此時此刻,當今的流行天王站在樓下,我完全可以放他鴿子,這樣我就能跟人吹牛,展示下我是如何揮霍人脈的。

但事實上,你如果跟蘇東坡對談完,你總能樂不可支,頭皮鬆弛。才華橫溢、樂趣橫生的蘇東坡,總有一些點亮你生活的玩法。想來如果聊完以後能改善睡眠質量,也是件不錯的事。

我們走向附近新建的仿古公園,月光遍地,竹影婆娑,公園裡的大燈關了,只剩朦朧照著路的夜燈。蘇東坡很開心,說這才是說話的地方。

副主任訪蘇東坡:首次解釋九百年前的“明月幾時有”

初中教輔書根本不懂《明月幾時有》

副主任:《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唱遍全國,但是我覺得初中教輔書裡對它的解釋一塌糊塗,不通順,教輔書裡釋義的白話文,跳躍、斷裂感很強,沒有讀詞時候的那種韻味。

蘇東坡哼了一聲,說:他們根本沒看懂。

原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大部分教輔書釋義:

明月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我端起酒杯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月亮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我對蘇東坡把上述內容轉述完成。蘇東坡說,這些解釋第一句就錯了,而且,看了這麼多的解釋,沒人提到,

這首詞寫的是從月圓之夜到黎明的過程。

蘇東坡:我為什麼要問月亮的來歷,雖然思考這個問題能顯得我更加深刻,但也沒必要呀,我又不差這點深刻。而且,如果要問來歷,我為什麼不寫沒有歧義的“明月幾多時”呢?

明月幾時有,就是很簡單的字面意思:明月什麼時候出現。人生的美麗時刻像好天氣,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有朗朗天空,皎皎明月。我關心那些詩意和理想的時刻,都是在什麼時候出現。

接下來,我就

首度面向各位讀者,冗詞贅句,解釋一下我的創作本意

,方便大家理解我的心境:

明月什麼時候出現呀?我舉起酒杯問問這天地的造物者(俗稱青天大老爺)。不知道那理想、唯美的天上神仙世界裡,現在是怎樣的年景?(必定和我處的人間大不相同吧?)

我想乘著明月下的清風、乘著英風亮節,回到我宿命裡屬於的理想世界去(做一個不介意世俗的藝術家),又害怕在那個世界裡,瓊樓玉宇間少了煙火氣息,而且清高處孤獨寂寞冷,寒意陣陣。(這反映了所有藝術與市場間的矛盾。)更何況,那像是在一個遼闊的大舞臺上,自顧自跳舞,玩味把弄自己冷清清的影子,哪裡像人間這樣有趣?

明月轉過硃紅閣樓,落向天的一邊,低垂下來,從雕花的窗戶照進屋裡,房間裡明亮了起來——

月亮從來照的是沒睡覺的人

月亮將會繼續落到窗戶以下,黎明就要來了,即使美好的月夜就這樣過去,也不應有遺憾,什麼事情能總像這個夜晚告別時的月亮一樣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和人能長久相伴,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望著一輪明月,共同守望理想世界。

副主任倍感觸動,清風明月裡墨香陣陣。當我們更接近藝術家的思維方式,《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也變得富有美感起來。

蘇東坡為今夜的暢聊,更新朋友圈一條

《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本訪談內容純屬虛構

副主任訪蘇東坡:首次解釋九百年前的“明月幾時有”

副主任訪蘇東坡:首次解釋九百年前的“明月幾時有”

副主任訪蘇東坡:首次解釋九百年前的“明月幾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