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2”說起:由大家都能做到的認知開啟智慧之源

可以說“1+1=2”就是一個最為簡單的算式,簡單到每一個小學生都能普遍掌握,甚至於剛上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們中一定也有不少已然知道“1+1=?”的答案是

2.

既然是幼兒園中的小朋友都能明白的,那麼在我們的認知中“1+1=2”就是一個最為簡單的算式,簡單到無需質疑的等式。

相信大多數的人在認知並接受“1+1=2”這個等式時,並不會有違和感,這個認知的建立是一種很自然、很順遂的接納。也正是因為這個認知的建立是一種很自然、很順遂的接納,所以呢,大多數的人並沒有去追問:為什麼1+1=2、1+1為什麼等於2?

從“1+1=2”說起:由大家都能做到的認知開啟智慧之源

“為什麼1+1=2”,這個問題比較好回答,這可以是一個規定、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定、一個大家都能接納的規定。而“1+1為什麼等於2”卻會是一個很難清晰回答的問題,因為從本質上說,“1”跟“2”都是很難用語言來清晰描述的抽象概念。當“2”是一個模糊的抽象概念時,就很難用清晰的邏輯語言來描述“1+1=2”這個等式建立的合理性。那麼對於大家來說“1+1=2”就是一種規定上的認知。

有了“1+1=2”這個約定俗成的認知規定,那麼“一加一不等於三”必定也會是一句無從質疑的正確描述。認真對比“一加一等於二”、“一加一不等於三”,“一加一不等於三”可以作為“一加一等於二”的補充說明,一個描述正確的補充說明。

從“1+1=2”說起:由大家都能做到的認知開啟智慧之源

讀到這裡或許你會覺得這個小編有點神經質哦,“1+1=2”有必要這麼翻來覆去地分析嗎?就這神經質的水平還大言不慚地說什麼開啟智慧之源,大概也是一個騙流量的吧。自媒體的受眾以輕閱讀為主流,心靈雞湯式的內容最容易受到追捧。都知道雞湯是鮮美而有補益的,那麼能被稱之為心靈雞湯的文章也定當是正能量滿滿的。可是為什麼卻會有人質疑“心靈雞湯有毒呢?”,況且提出這種質疑的人中不乏有識之士。

能夠成功受人追捧的心靈雞湯,大概都能使讀者有很強的代入感,那麼這個足以引發讀者共鳴的痛點,大都不會是枯燥的邏輯、抽象的概念,而更多的是能夠激發快感的感性描述,由痛點引發快感從而產生短暫的認知麻醉。不必否認的是,心靈雞湯可以給人慰藉,然而更應當明白的是,再多的短暫慰藉也不足以持續成面對生命的從容。

從“1+1=2”說起:由大家都能做到的認知開啟智慧之源

足以支援從容面對生命的是大智慧,而不是短暫麻醉的小聰明。“小聰明”與“大智慧”之間的區別,就好比是“一加一不等於三”與“一加一等於二”之間的距離。

基於“一加一等於二”而引申出的“一加一不等於三”,是一種正確的描述,也只是一句正確的描述,從某種意味上說,這是一種包含技巧的描述、是一種包含賣弄的描述。技巧引人、賣弄誘人,正因為“一加一不等於三”是一句正確的描述,那麼它的認知障蔽有多大,它所能產生的認知誤引就有多毒。

為什麼這麼說呢?

從“1+1=2”說起:由大家都能做到的認知開啟智慧之源

基於“一加一等於二”可以引申出“一加一不等於三”,而我們卻必須明白所引申出來的“一加一不等於三”並不能返證“一加一等於二”,非但不

能返證“一加一等於二”,更可能導致的卻是錯誤的認知,或許會有人從而得出“一加一等於四”的推斷,或許有人得出“一加一等於五、等於六、等於七……”等等錯誤的推斷認知。

漫步生命之旅,未來充滿著變數,正是這種不確定性讓我們的生命如此精彩,即便所能值遇的變數各自不同,而每一次生命的初衷必定都是為了證得生命的真諦。有哲學家說:“數是世界的本原”,想來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比如一部現代的數字化電影,電影中的所有影像資訊都以數字化儲存,那麼也就是說所有的影像資訊之間都能以某種數學方程式建立起聯絡。既然數字電影能夠儲存下又能解讀映顯出世界的影像,那麼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之中的每一個細節之間必定也是一系列的數學方程式中建立聯絡,並得以持續呈現的。

從“1+1=2”說起:由大家都能做到的認知開啟智慧之源

倘若“數是世界的本原”,那麼世界的本原就是抽象的。以具相體生活在世界之中的我們,又揹負著找尋生命真諦的初衷,難免會有種種疑惑,為了解開疑惑,難免也會聽到種種“一加一不等於三”式的解析,在諸多“一加一不等於三”式的引導之下,或許我們正在淡忘生命的初衷。

人們在生活中所應用的只是聰明,而智慧是歸屬於生命的命題。既然我們都能以毫無違和感地接受“1+1=2”的規定,這說明生命的初衷都賦予了我們一樣的智慧底子。只要我們認定“1+1=2”,只要我們關注生命的初衷,只要我們不再試著用“一加一不等於三”來返證“1+1=2”,只要認定了方向,只要認定了生命的初衷,智慧之源一直都在。

周襄寫於離生別苑 2022 05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