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裡,他勸退20萬清兵、犁菸草,死前為何叫妻子“媽”?

文 / 長安讀書

《白鹿原》裡,他勸退20萬清兵、犁菸草,死前為何叫妻子“媽”?

《白鹿原》中,有一個荒誕卻耐人尋味的細節:

去世前,朱先生叫了妻子一聲“媽···”妻子聽後,以為是朱先生老糊塗了!她說:“你是不是糊塗了!”

不料朱先生說:“我心裡實在孤清的不得了,就希望有一個媽···”大儒朱先生就此去世。

《白鹿原》裡,他勸退20萬清兵、犁菸草,死前為何叫妻子“媽”?

傳奇一生 學為好人

對於朱先生叫妻子一聲“媽”,很多人不能理解。事實上,這背後藏著無盡的辛酸和孤獨。電視劇《白鹿原》並沒有全貌呈現,關於朱先生的很多內容都做了刪減。為什麼朱先生會說自己內心清寂、孤獨?

《白鹿原》裡,他勸退20萬清兵、犁菸草,死前為何叫妻子“媽”?

朱先生的一生傳奇而極富色彩。在整個《白鹿原》中,他就像是燈塔一樣照耀著整個白鹿原。無論是原上七老八十的家族長輩,還是牙牙學語的幼童,都對朱先生有一種敬畏。

一方面,朱先生是一個文化人,他參加過科考,但因為照顧母親而放棄做官,這是中國傳統禮儀中的“孝”。雖然是一個接受教育、思想超前的先知,但卻能和白鹿原上的人打成一片。簡言之,他雖然是文化人,但底色依舊是一個普通農民。

《白鹿原》裡,他勸退20萬清兵、犁菸草,死前為何叫妻子“媽”?

另一方面,朱先生是一盞精神的明燈。當《白鹿原》上的所有人陷入恐慌、群龍無首時,他便成了主心骨。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有思想、有見識,而且目光長遠的人。

清兵20萬枕戈待旦,意欲屠城西安。千年古都長安,面臨著城毀人亡、流血漂櫓的危機。這個時候朱先生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為了阻止方升屠城,朱先生隻身前往清軍大營。他成功阻止了方升攻打西安城。

白嘉軒問姐夫:“你用什麼辦法阻止了方升?”朱先生回答:“沒必要為了一棵已經枯死的樹施肥、澆水!”

《白鹿原》裡,他勸退20萬清兵、犁菸草,死前為何叫妻子“媽”?

白嘉軒當了族長,族裡的人開始種起了菸草。因為菸草的暴利讓白鹿村的人好吃懶做,家破人亡,嗜賭成性。為了使白鹿原恢復以往的寧靜,朱先生在回到白鹿原之後毅然將地裡的菸草犁掉。自此,原上被敗壞的風氣又漸漸恢復。

當侵略戰爭打響、外敵入侵時,朱先生作為一個關中大儒,他瞬間又化身為拿槍上戰場的戰士。在家國面前,他表現出了一種大無畏的雖死猶生的英雄氣概。雖然他是一個文人。

《白鹿原》裡,他勸退20萬清兵、犁菸草,死前為何叫妻子“媽”?

朱先生,正義凜然,胸懷天下,學為好人,他是關中的一個文化符號,是白鹿原上的路燈和靈魂。他有守舊之情,維繫著舊時代的禮儀和制度;同時,又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面對外界的災難和挑戰。

別人的燈塔 自己身處孤獨

每一次當白鹿原上面臨危機、災難時,他都儘可能地守護著這一片土地。

朱先生一生都在為自己的大義而活,他踐行著“知行合一”,是白鹿原上的一代大儒。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人,卻在晚年時荒誕地喊了自己老婆一聲“媽”。

《白鹿原》裡,他勸退20萬清兵、犁菸草,死前為何叫妻子“媽”?

朱先生有智慧,有自己的人生法則,每當白嘉軒、白鹿原上需要他的時候,他都會義無反顧地站出來。久而久之,彷彿成了他必須踐行的義務。可是有一天,當他從大愛的“陷進”裡走出來時,忽然發現自己其實最可憐、孤獨。

朱先生揹負了太多的責任、枷鎖,他是白鹿原上的燈塔,是白嘉軒的依靠。但是當他疲憊、孤獨時卻沒有一個可以停歇的港灣。沒有人能理解自己。身處熱鬧,但卻被孤獨、冷清包圍,這正是他的無奈和孤清。

即使成就再大的人,也需要情感的後盾。而當朱先生回首時,卻發現並無一人能夠讓自己依靠、走進心裡。

乍看很荒唐 細思是感人

將死之人,他的一聲“媽”,呼喚的不是伴侶,也不是兒孫,而是自己的母親,這是一種多麼簡單純粹的感情。朱先生對白鹿原、乃至關中平原影響很大。然而就算他是聖人,也有軟弱,需要情感的寄託。

臨死之前,喊一聲“媽”,就像是和世界告別一樣,一如我們來到世界剛學會說話時,最先叫出口的是“媽媽”一樣。

《白鹿原》裡,他勸退20萬清兵、犁菸草,死前為何叫妻子“媽”?

陳忠實,生長在關中農村的孩子,他真真切切體驗過生活。臨死前,喊一聲“媽”這種感情是非常真實而感人的。每一個孩子的人生,無論多麼輝煌,多麼落魄,最終都要塵歸塵、土歸土。

無獨有偶,類似這樣的寫法,《霸王別姬》中蝶衣戒毒時呼喚母親,《紅樓夢》中晴雯去世前喊了一整夜的“娘”,《屈原列傳》中,司馬遷記載:“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白鹿原》裡,他勸退20萬清兵、犁菸草,死前為何叫妻子“媽”?

人生來,始於和父母的緣分;人生去,在一聲“媽”裡告別。

朱先生的一聲“媽”,既是一種希冀,也是一種情感的寄託。乍看之下,顯得荒唐、詭異,其實細細斟酌之下,感人至深,讓人為之難過,為之釋懷!

《白鹿原》是一部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歷史史詩,它囊括了半部近代史,以恢宏浩瀚的視角展現了關中平原的百年變遷。秦川大地的演變,亦是中華民族程序的身影濃縮。

被刪減的“茅獎”作品

很多人對於《白鹿原》的瞭解,僅僅侷限在電視劇。一如朱先生這一角色,電視劇中,他死後發生的一系列匪夷所思和露骨的事情是不曾呈現出來的。由於內容太過敏感,因而不得不刪減。

《白鹿原》花了陳忠實6年時間,而僅僅是籌備工作,陳忠實就用了2年時間,蒐集縣誌、史料,走訪民間,向當地農人調研,最終得以完成這部55萬字的長篇鉅著。

《白鹿原》裡,他勸退20萬清兵、犁菸草,死前為何叫妻子“媽”?

1995年,《白鹿原》透過“茅盾文學獎”一審。也就是說,如果二審透過,陳忠實將會拿下中國文壇最高榮譽的“茅盾文學獎”。然而,1997年的二審卻遭遇了冷場。《白鹿原》被一眾評論家指責低俗、露骨,迎合低階趣味。其中“男女情感”的描寫上不得檯面。

在一眾評論家的爭執聲中,最後一致商議刪掉其中多達5萬字的“情節”描寫。陳忠實在刪掉之後拿下了“茅盾文學獎”。然而,刪掉的那5萬字卻成了所有讀者的遺憾。

《白鹿原》裡,他勸退20萬清兵、犁菸草,死前為何叫妻子“媽”?

多年以後,隨著人們思想觀念革新,社會包容度增強,當初被視為“不健康”內容的5萬字再度迴歸,曾經刪減的那些“大尺度”重見天日。

一部白鹿原,半部近代史。

如果你對《白鹿原》的瞭解僅僅是停留在電視劇,不妨翻開原著《白鹿原》

,文字構築的原生態世界,不同於影視畫面的灌輸,那裡更震撼,更激盪人心!

戳下方【看一看】,進入翻看!

《白鹿原》裡,他勸退20萬清兵、犁菸草,死前為何叫妻子“媽”?

《白鹿原》—93年未刪減版

檢視

-End-

外國記者借朝鮮戰爭抹黑中國,金一南將軍一句話讓其默不作聲

《百年孤獨》中,家畜瘋狂繁衍的荒誕現象背後,作者暗藏一個深意

賈平凹低谷寫作《廢都》,曾被質疑尺度大;時隔多年再寫《暫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