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贈君九九消寒圖,數盡寒天暖始初

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更是一個兼具了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的重要節日。古代農耕社會的人們在安居樂業之餘擇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種定期節日,拜神祭祖豐盛祭貢品發展出節日宴飲活動,也漸漸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慶祝方式,即所謂節慶民俗。冬至的祭祀飲宴活動既反映了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又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

冬至|贈君九九消寒圖,數盡寒天暖始初

南北過冬至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還有在冬至酬神祭祖的傳統。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酬神祭祖後通常還有宴飲活動。而我國北方許多地區,冬至都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南北各地過冬至的特色食物也很多,山東的羊肉湯,江南的湯圓,浙江的年糕、麻餈,臺灣的糯糕,姑蘇的釀酒,安徽的冬至面,潮汕的冬至丸,嘉興的桂圓燒蛋等等不勝列舉。

冬至|贈君九九消寒圖,數盡寒天暖始初

九九消寒圖

人們常用數九寒天形容冬天的冷,這裡的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中國民間一種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數九是從二十四節氣“冬至”逢壬日開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一般“三九”時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當數到九個“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萬物生機盎然,是春耕的時候了。數九方法在我國民間口口相傳,有歷史,乏記載,至於起源何時,沒有確切的資料。不過,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寫道:“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民諺雲:“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冬至|贈君九九消寒圖,數盡寒天暖始初

九九消寒圖是中國北方文人根據

數九

繪製的一幅圖。九九消寒圖與

數九

的民俗密切相關。九九消寒圖分兩種,其中一種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均為

繁體字

,九字每字九劃共九九八十一劃,從

冬至

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也稱作“寫九”。一般而言在九九消寒圖的一側還應寫有《數九歌》。另一種則是採用圖畫的形式,也稱作“畫九”。畫九就是從冬至這天起,畫一枝素梅,枝上畫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個花瓣,共八十一瓣,代表“

數九天

”的八十一天,每朵花代表一個“九”,每瓣代表一天,每過一天就用顏色染上一瓣,染完九瓣,就過了一個“九”,九朵染完,就出了“九”,九盡春深,也有不用顏色染而直接在花瓣上用文字和符號註明陰晴雨雪的。

冬至|贈君九九消寒圖,數盡寒天暖始初

從祭祀飲宴到各地習俗,從九九歌到消寒圖。能一代代傳承至今,無不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通達的智慧和有趣的靈魂。然現在很多人都已不知或沒見過消寒圖了,今日我把它說給你聽,希望也能為文化的傳承盡一份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