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常年吃不起飯,為何不種地?看下地上長的啥就知道了

一提到非洲,人們的第一印象往往繞不開貧窮、落後和髒亂。大家經常能在新聞報道中看到非洲人民衣衫襤褸,食不果腹的窘困情況。

我們都知道勤勞致富,耕種能解決溫飽。

但就拿非洲最適宜種植的糧食作物水稻來說,作為人口達到12.86億的大洲,水稻種植面積僅佔全球6%,糧食大量依賴進口。

為什麼常年吃不起飯的非洲人還不願意耕種呢?

非洲人常年吃不起飯,為何不種地?看下地上長的啥就知道了

窮到真“吃土”

今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釋出的世界各國GDP統計資料顯示:奈及利亞等五個國家的GDP總量超過千億美元。

但非洲只有塞席爾這個國家人均GDP超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世界人均GDP倒數20名的國家中,非洲佔了18個。

資料印證,它依然是人們熟悉的那個世界上最貧窮的大陸。

非洲到底有多窮呢?雙十二購物節的熱度剛過,許多人都調侃自己要“吃土”了,但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廣大地區這並不是一句玩笑話。

非洲人常年吃不起飯,為何不種地?看下地上長的啥就知道了

當地人窮到吃不起飯,他們將泥土混水攪勻後攤成圓餅曬乾,用這個作為主食充飢,男女老少沒有人能逃脫吃土的命運。

距離1983年爆發的非洲大饑荒不到三十年,2020年撒哈拉以南地區又陷入大範圍的饑荒

。許多人在飢餓的折磨下喪生。頻繁出現的糧食危機久久不能根治,是因為非洲的地理環境太過惡劣無法保障耕種生產嗎?

天時地利人不和

作為一個發源於農耕文明的民族,我們都知道農民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飯”。這也是為什麼從傳統農業時代會流傳下這麼多節氣諺語和祭祖祈求風調雨順的習俗。

那麼非洲的氣候適宜發展農業嗎?答案是肯定的。

非洲人常年吃不起飯,為何不種地?看下地上長的啥就知道了

非洲大陸被赤道攔腰穿過,氣候呈現南北對稱分佈的格局。除了撒哈拉沙漠和大陸西南角為終年乾旱的沙漠氣候 ,非洲大部分地區都是至少有半年為雨季的高溫氣候。是符合水稻的生長要求的。

雨季肥沃的土壤和平坦廣闊的高原地形也符合水稻大規模種植的條件。可以說是佔據了天時和地利,那麼就是“人不和”了

“非洲人很懶惰。”在網際網路上不難看到表達這一觀點的文章、短影片和評論。不少報道展現了非洲工人幹活偷懶,效率低下的狀況。

他們很容易抱怨自己疲累,有些有信仰的工人甚至會在禱告時間直接丟下工作。

非洲人常年吃不起飯,為何不種地?看下地上長的啥就知道了

但也有很多很勤勞的非洲人。有一檔紀錄片就拍攝了非洲最窮國家蒲隆地的運輸工們每天踩著腳踏車運載幾百公斤的芭蕉。

也有很多去過非洲的網友說過當地有不少刻苦工作的有志青年。所以並不是人懶,而是他們發展耕種業的意願太低。

因為水稻這樣的細糧作物需要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蟲、施肥、灌排水等繁瑣過程,需要認真學習才能掌握其種植技術。

與芭蕉、木薯、菠蘿這些不需要太精心呵護就能茁壯成長的粗放熱帶經濟作物相比,價效比實在太低了。

非洲人常年吃不起飯,為何不種地?看下地上長的啥就知道了

大自然的饋贈

非洲人既然不願意耕種,那他們吃什麼呢?難道全依賴糧食進口和吃木薯、芭蕉嗎?

當我們把目光聚集到這片廣袤大地上普遍生長的兩種耐旱力極強的巨型喬木時,答案便呼之欲出。它們就是猴麵包樹和香腸樹。

猴麵包樹想必大家並不陌生,我們在小學教科書裡就見過。它的樹幹粗壯如牆且質地疏鬆多孔,葉子為長圓狀,果實可達20釐米長,像一個巨型的無毛獼猴桃。猴麵包樹因果實深受猴群喜愛,且烤熟後有麵包香氣而得名。

它的果實食用價值極高,生吃熟吃皆宜,而且汁水豐沛可製作成飲料,種子能榨油,連葉子也是可以食用的。

非洲人常年吃不起飯,為何不種地?看下地上長的啥就知道了

猴麵包樹不但營養豐富,還有消炎、退熱等藥用價值,是當地人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

香腸樹和猴麵包樹一樣,四季碩果累累,生命力非常頑強。CCTV曾經播放過一檔紀錄片《神奇的非洲香腸樹》,記錄了它們用兩週就脫去枯敗的黃葉長出新芽,成為荒瘠草原上一道鬱鬱蔥蔥的綠蔭的奇特現象。

香腸樹的果實形狀粗長,從樹枝垂下猶如一串串倒吊陰乾的大香腸。果實單個重量可達十斤,而且有很高的澱粉含量。

即使是沒熟的果實也可以吃,味道甜美,飽腹感很強,用來充飢再好不過。

除了這兩種神奇的植物,非洲大地上還生長著大量的熱帶果實作物,它們甜蜜多汁而且成熟極快。

非洲人常年吃不起飯,為何不種地?看下地上長的啥就知道了

人從來都不是主動地選擇勤勞,是因為天上不會掉餡餅和惡劣的生存環境,才迫使我們努力去克服困難,去發掘和利用資源。

既然在非洲隨處可以撿到掉落的飽滿果實充飢,還有誰願意去耕種呢?

總結與反思

非洲人不願意耕種,除了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這片大地物產豐盛,人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餓不死”,所以選擇得過且過,還有很多複雜的原因。

非洲人常年吃不起飯,為何不種地?看下地上長的啥就知道了

比如他們並非農耕民族,血液裡沒有流淌耕作的習慣,對耕作的價值也沒有很強的認同感;

再比如文化程度的低下,他們連傳統的精耕細作的方式都很難掌握,何況是現代更高階一些的農業技術呢?

加上局勢的動盪,非洲各國受到的原宗主國的控制和壓迫沒有計劃生育導致人口激增不下等等原因,即使願意耕種,他們的收穫也不一定能得到保障。

耕作不發達是他們落後的一個原因,但是他們的落後也導致了耕作無法發展起來。長此以往形成惡性迴圈,讓這片大陸始終未能擺脫貧窮和飢餓的陰霾。

非洲人常年吃不起飯,為何不種地?看下地上長的啥就知道了

我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我們的國家曾經也是那麼落後,但是老一輩們不畏艱辛,付出無數心血和汗水投入國家建設,在國家科學的規劃和正確的領導下,我們才擁有了今天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極大豐富的美好日子。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絕不能沉溺於安逸的環境,要時刻謹記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不斷提高自我的能力,為祖國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