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與光影一起告別青蔥?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與光影一起告別青蔥?

十七年前,當貧困交加的羅琳蜷縮在咖啡館著手撰寫第一部哈利波特小說時,她怎麼也不可能料想到她將開創一個無與倫比的“魔法時代”。十年前,當克里斯哥倫布第一次把鏡頭瞄準哈利波特時,他也不可能料想到他即將在大熒幕上拉開一個恢宏、偉大的魔法史詩,然而傳奇就是那麼開始的。傳奇開始時,記憶駐留在童年的時光之中,當傳奇落幕,我們已然無法挽回十年的青蔥。哈利波特成了一大群人回憶的標註,或許再過幾十年,風燭殘年的我們會驕傲而又溫情的對後輩說:看,我們曾經生活在哈利波特的時代。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與光影一起告別青蔥?

毫無疑問,哈利波特深刻的影響到了近十多年的流行文化,他伴隨著一整代人的成長,並將永遠成為一群人回憶之中不可磨滅的文化標註,而哈利波特文化之中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也將被永遠載入影史,成為有史以來最賣座的系列電影,哈利波特文化的興起帶來的數千億美元商業利潤也會被經濟史記住,文化和經濟上留下如此巨大的成就,哈利波特文化必然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驕傲。除去這些,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哈利波特對於一代人內心世界的影響,在這個想象力匱乏的時代,它給我們帶來的東西是無價的,它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千零一夜,是一代人內心世界最神奇的歸宿,是一代人心中不可取代的傳奇。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與光影一起告別青蔥?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被分為上下兩部拍攝,官方解釋說是小說內容過多,分上下部拍有利於舒展劇情,然而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這個以票房為綱的商業時代,從最少的資源之中榨取最多的利潤就是王道,不過對於一部分哈迷而已,這種做法卻並不招人厭惡,恰恰相反,他們感謝華納,他們感謝華納公司讓他們與哈利波特告別的時間推遲了一年,這是作為哈利波特迷的心態,可是客觀的來說,把死聖分為上下集拍卻破壞了作為電影的連貫性和劇情張力,上部劇情薄弱,主要只起鋪墊作用,而下部卻直奔主題,前戲不足,這種腰斬電影的行為頗為不負責任,雖然大衛葉慈透過劇情的設定安排儘量去模糊這種腰斬的缺陷,但是就整體觀影感覺而言,卻仍舊略有不足。其實從這個系列一開始,觀眾就已經分為了兩群,一群是閱讀過原著的哈利波特迷,另外一群則是完全來娛樂打發時間的觀眾,所以就如何處理劇本,一直存在著這兩種導向,是服務哈迷還是服務非哈迷的普通觀眾?魚和熊掌,可以兼得乎?客觀的來說,死聖下勉強的做到了,但是這種畏首畏尾卻讓這部收尾之作與經典擦肩而過。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與光影一起告別青蔥?

大衛葉慈對哈利波特後四部的貢獻可謂少之又少,他基本上只做到了對原著的僵硬忠實,並而沒有再創造式的昇華改造原著,相比起第一部第二部的童趣之味,第三部的陰冷、驚豔、突出的藝術性,第四部的精彩和十足青春味,哈利波特系列從第五部開始基本沒有什麼特色,只是在第六部時略有提升,但是也是在意料之內,作為一個哈迷,作為一個影迷,在此不得不說選擇大衛葉慈作為後四部哈利波特電影的導演是個頗令人失望的決定,他一部一部的毀滅了後面四部成為經典的希望,他唯一的優點是使後面四部哈利波特電影維持在一個平穩的風格上,平穩著平庸。雖然平庸,但是這並不掩蓋這整個系列電影的耀眼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