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撞車作為刺激感官享受的手段,這樣的體驗十分另類

1996年上映的加拿大電影《撞車》,男主演詹姆斯·斯派德James Spader,1960年出生,出演過很多小鮮肉的電影。女主角一頭金髮,十分惹眼,但代表作品很少,此處不再介紹了。

把撞車作為刺激感官享受的手段,這樣的體驗十分另類

把撞車作為刺激感官享受的手段,這樣的體驗十分另類

故事主題簡單表述是以車輛撞擊獲得感官享受。先談點形而上學的內容,然後再分析劇情。個人分析,導演是想表達兩種內涵:

一是汽車在物化社會中越來越成為必需品,地位越發突出,甚至大有進入人們精神世界的趨勢,由此激發了很多奇葩的汽車想象,以此來反思汽車工業對人類的潛在影響;

二是資本主義社會各方面發達,富裕階層的精神逐漸處於頹靡狀態,喪失了積極、正常的追求,純粹尋求感官體驗和個人享受。由此精神無所依託,萌生了不少畸形心態,只能憑藉奇葩的方式獲得滿足。

把撞車作為刺激感官享受的手段,這樣的體驗十分另類

把撞車作為刺激感官享受的手段,這樣的體驗十分另類

把撞車作為刺激感官享受的手段,這樣的體驗十分另類

電影製片人詹姆斯和女友凱瑟琳沉迷於男歡女愛。詹姆斯一次開車不慎發生嚴重事故,腿部受到重傷,對面車中男子身亡,妻子海倫負傷。兩人出院後,竟同時都來到了廢車場尋找自家的壞車,兩人由此深入相識。詹姆斯嘗試恢復開車的自信,但仍心有餘悸,又險些出現車禍,好在這位海倫協助控制了局面。緊張後的靜謐,兩人二目對視,車內曖昧瀰漫。

不久海倫帶著詹姆斯參觀了由她的主治醫生沃思主持的撞車表演。沃思此前是交通專家。這些愛好者熱衷用真實的撞車還原某些事故,而且是在不帶保護頭盔和不繫安全帶的條件下完成。轟鳴的馬達聲中,兩輛豪車相對高速而行,猛烈撞擊,車頭深陷,現場一片狼藉。

把撞車作為刺激感官享受的手段,這樣的體驗十分另類

把撞車作為刺激感官享受的手段,這樣的體驗十分另類

把撞車作為刺激感官享受的手段,這樣的體驗十分另類

詹姆斯由此進入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圈子。沃思等人不僅執著於真實的特技撞車,還拍攝收集了大量車禍現場、受害人受傷的照片。在他們的意識中,有一套堅定的理論支撐,比如“車就是帶著輪子的床”,“撞車不是破壞性事件,是一種釋放行為……”。

詹姆斯逐漸加入了這個團隊,與他們一起觀看各類車禍錄影,以車為床宿眠,甚至參加撞車的真實體驗。他的女友凱瑟琳後來也加入其中,這一對男女分別與醫生沃恩在車內進行了特別體驗。

把撞車作為刺激感官享受的手段,這樣的體驗十分另類

把撞車作為刺激感官享受的手段,這樣的體驗十分另類

沃思醫生完全忘記了北京第三區交通委提醒的“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最終發生嚴重車禍逝去,借用復旦大學的文體,叫做“求仁得仁,沃思安息”。詹姆斯和凱瑟琳繼承了這一方式,繼續賓士在路上,撞擊著、刺激著。

解讀影片的確需要解釋一些精神上的東西。比如,凱瑟琳目睹了沃思身上的疤痕,亢奮;詹姆斯觸控殘疾女的腿部疤痕,亢奮;海倫等看到沃思被撞廢、焚燒變形的汽車,亢奮。正如,有的人強迫症般喜歡套路化的整齊劃一,而有的人對於混亂、狼藉卻十分欣賞。這算是一個精神疾病嗎?

“破壞”有時的確是發洩不良情緒的好方式,比如有人喜歡透過撕紙張、摔東西來調整情緒,但他們這些人把“破壞”推倒了極致,以“破壞”專門來獲取感光享受。這麼奇葩的理念,不知是否屬於弗洛伊德大師的一部分學說了。

提醒各位:有的車不是你能上的,因為上了未必能安全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