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章帝劉炟:一個為世人所忽視的皇帝,卻創造了東漢盛世

漢章帝劉炟:一個為世人所忽視的皇帝,卻創造了東漢盛世

東漢皇宮

一年的建武中元,即公元56年。

漢代洛陽王宮,一個嬰兒哌哌墜地,來到人間。

那孩子的名字叫劉恩。

根據傳統,介紹皇帝的時候,我通常先介紹這位皇帝的降生。

古往今來帝王降生,必然天有異象、颳風啊、雨啊、天上冒紅啊,諸如此類,不勝列舉。

對於這類異象,我們不能不相信,但也不能全信,但在記敘上,所有的不同尋常,都是要告訴您,這人的生平並不一般。

翻閱《後漢書》,關於劉路同志出生的事,可說是一片空白。

劉的少年時代怎麼樣?

一般說來,皇帝的幼年應該也是不尋常的,要不就是聰明過人,三歲就會說話,五歲就會吟詩,七歲時就會倒背如流,十二歲時才會寫詩,堪稱當代文豪。

那麼,這樣的記敘內容有多大的真實性?

或者那樣的話,不能不相信,也不能全信。

由於皇帝也是人,他也是吃五穀雜糧長大的,有平常人的喜怒哀樂。

國王是人,皇帝不是神。

在現代社會,並不排除個別帝王的童年和青年時代是優秀的,但皇帝們都是天才,這也是不可能的。

在查閱了許多近現代的歷史資料後,還有一些自媒體同行的文章,發現了一個問題。

許多人神化皇帝,或將其稱為“皇帝”。

殘暴的皇帝、昏庸的皇帝、賢明的皇帝、暴君。

看起來,幾個字,或一句話,可以很容易地概括一個皇帝,概括一個人漫長的一生。

這種概括性的分析方法,我認為是不可取的,因此,我打算以見微知著的方式來分析漢章帝劉路同志。

可是當我再一次拿起史書來看時,卻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這個皇帝在青少年時期也幾乎是一片空白。

在幼年時,皇帝兒做了什麼、做了什麼、怎樣被皇帝選中、怎樣加冕成了皇帝,史書上沒有記載。

歷史書籍既沒有記載,也不能瞎說。

因此,我只能很遺憾地告訴你們,關於劉路同志前半生,用一句話概括:

公元60年,永平三年,劉路五歲,被立為皇太子。

公元75年,永平十八年,漢明帝劉莊龍身上賓,大行而去,皇太子劉路即皇帝位,時年十九歲。

漢章帝劉炟:一個為世人所忽視的皇帝,卻創造了東漢盛世

漢章帝劉炟

沒有等人來享受成為天下至尊的喜悅,劉路同志很快就遇到了大麻煩。

我國大部分地區突然發生旱災,實際上屬兗州、豫州、徐州最為嚴重。

山東濟寧是兗州,河南是豫州,江蘇是徐州。三個地方是東漢人口大省(州),饑荒一發生,糧食歉收,大田荒蕪,災民遍地,老百姓的日子簡直沒法兒了。

皇帝面對突發的災難反應非常迅速。

什麼都別說了,開倉放糧吧!

但是光是開倉放糧,似乎解決不了實際問題,要徹底解決饑荒,不僅要讓老百姓吃得好,還要搞清楚饑荒的根源在哪裡?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分析,饑荒的誘因是多方面的,如季節變化、全球氣溫甚至生態圈不平衡等,都可能導致大規模饑荒。

所以古代有科學嗎?漢學存在嗎?

的確是這樣。

張衡同志發明了地動儀,華佗先生髮明瞭麻沸散。

東漢時期的科學發展大致可以看出,但還不夠充分。

特別是對自然災害的研究,可以說與劉路同志少年時期一樣,是一片空白。

皇上召集大臣連夜開會,商議治荒的辦法。

兩位大臣商議商議後得出一個結論:

災難與神的怒氣有關,而神的怒火,是因為世間陰陽失調。

這一結果確實有點滑稽,很明顯,大臣們一問三不知,只能糊弄皇帝,而糊弄皇帝的方法很簡單,既然不知道,那就往封建迷信上推。

國王沉思著,提出了新的疑問。

那麼,陰陽失調的原因是什麼呢?

看起來皇帝不怎麼好過,皇帝要一個具體的回答。

部長您看我我看您,最後司徒鮑昱站了出來。

年邁的老者跪在皇帝面前,對他說:

首先王劉莊,即您的父親,是我們兩漢歷史上著名的法家,前兩年,楚王劉英犯罪,可把你爹氣壞了,劉英親戚朋友們也多,先皇劉英,有時一天能有幾個人死,楚王劉英犯罪,可把你爹給氣壞了,你父親不講情面,這幾個人都是罪魁禍首,這幾個人都是罪魁禍首,這幾個人都是罪魁禍首,你父親不講情面,就是你父親,這幾個人都是法律界的好手,前兩年,楚王劉英犯罪,可把你爹給氣壞了,你父親不講情面,就是你的父親,是我們兩漢歷史上有名的法家。

一段話說得模模糊糊,邏輯嚴密,理論紮實,但是大家都知道,這純粹是胡扯。

可以皇帝聽完,卻又深信: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解決?

國王詢問後,他自己已經有了答案。

聰明的皇帝知道大臣們的用心良苦,對皇帝本人而言,父親劉莊的做法也同樣讓自己難以估量。

漢章帝劉炟:一個為世人所忽視的皇帝,卻創造了東漢盛世

漢明帝劉莊

其一,國不能不立,劉莊是一個很嚴厲的皇帝。

無論是文臣武將,還是將軍,或皇親國戚,只要犯法,等待的都是劉莊同志的法網。

輕者除名,中舉放逐,重處即位。

對劉莊而言,整個帝王的繁榮與發展,都要靠強大有力的法制來支撐。

重刑峻法,一視同仁,這樣的皇帝不多。

但是在這樣威嚴的法律之下,還會有冤假錯案嗎?有沒有無辜的人被捲入?

是否會給人們帶來恐慌,是否會阻礙社會發展的進步?

這種由皇帝親自執行的法律,是否是有道理的?

自然,封建帝制時代,誰也不敢對皇帝提出這樣的質疑。

由於皇權至上,不可冒犯,只有皇帝才能對皇帝提出質疑。

此時,漢章帝劉路向其父問起漢明帝劉莊,也對自己發出疑問。

這一問題的內容非常簡單,即:

怎麼個皇帝啊?

您打算成為什麼樣的皇帝?

史無前例地證明,劉是一個好皇帝。

從父親在法制方面過於嚴厲的經驗和教訓中吸取了他父親的教訓,制定了政寬刑疏政策。

這個政策有很多具體的內容,但是我想,在一個自媒體的時代,也許大多數讀者並不會對那些複雜而冗長的歷史背書感興趣,所以我更傾向於用一個更為感性的方式去解讀。

假如他的父親、漢明帝劉莊的統治風格像一座巍峨的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那麼漢章帝劉路的統治風格就像和煦的陽光,無時不刻都能給你帶來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由於皇帝統治方式的變化,各地的饑荒是否都有所緩解,史書上並沒有記載,但是我們從這個事件中可以瞭解到的資訊就是,他是個溫和派。

前腿解決了饑荒,後腳西域又出了事。

眾所周知,兩漢時期是非常混亂的,從西漢末年王莽起,各路勢力你來我往,在中原大地上就是一片大好。

在國內爭鬥中,西域人民可能會憤憤不平,紛紛脫離漢朝的統治。

至明帝劉莊即位時,曾安排大臣班超出使西域,與西域人民恢復聯絡,使他的臣服於西域,並在地方設立指揮中心。(都護府)

遠遠通向西域,各部臣服,這事看來是要辦的。

到了東漢時期,焉耆、龜茲、車師這三個小國,章帝劉道,車師,都決定不再跟隨東漢了。

小國有大夢想,不願一輩子窩在沙漠裡吃沙。

因此,三個小國聯合匈奴,打算攻打西域都護府,讓東漢政府看看。

慣例,國家有問題,皇帝又召集大臣商議對策。

兩人又見面了,大家又商量了一下。按照前朝“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軍事方法,大臣勸皇帝不要慣著他們,不要打。

不久,皇帝派軍隊西進,很快平息了叛亂。

民生問題也解決了,軍事問題也解決了,皇帝也終於有空做些自己喜歡的事了。

應該說,這位心性溫和、善於言辭的皇帝,沒有什麼可指責的嗜好。

在這一點上,他既不是女人,也不是很窮,更沒有什麼奇怪的小嗜好。

帝王的業餘時間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書法。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位皇帝的書法並不是隨便練習,而是專業水平。

大家都是個書法愛好者。

其書法筆勢雄渾,筆法蒼勁,氣勢磅礴,世人稱之為“章草”。

(傳世的章草)

《章草》是中國草書的前身。

並以東漢為例,猶如皇帝筆下蒼勁有力的書法,正式開啟了他的盛世。

這個皇帝一生勤政,頗有作為,和他父親一樣,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皇帝。

同他的父親一樣,劉路同志也是不出名的。

前人為秦皇漢武,後為曹劉孫三家,前為西漢雄,後為三國亂世。

東漢時期,人們一提到東漢就已經結束了。

但是事實上,像明帝、章帝這樣優秀的帝王實在不應該埋沒。

也許他們的故事沒有那些古往今來的帝王精彩,他們的生活也許沒有那些一生坎坷的皇帝傳奇,但他們無疑是最可愛的人。

有愛心,有愛心,有愛心,有愛心。

這個問題,從古至今,從未改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