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幼時讀書眾多,為何唯獨沒有讀《易》?難道是因為看不懂?

提起呂蒙,人們大多會想到當年關羽發起樊城之戰時,正是此人白衣渡江,使得傅士仁投降,公安淪陷,後來呂蒙帶著傅士仁來到江陵城下,逼得糜芳投降,關羽後方盡入東吳之手。正因如此,關羽才會在前線不敵徐晃的情況下無法撤回江陵,導致關羽敗走麥城,最終也沒能回到蜀漢。但實際上,呂蒙最初只是以膽氣著稱,而且他還是透過依附自己的姐夫鄧當才成為孫策的部將。後來孫策遇刺,孫權接管大權,在此之後,孫權想要將自己的部下調整合並,呂蒙擔心自己會在部隊合併後難以出頭,於是他故意加緊練習,在孫權檢閱時表現出色,這才被呂蒙看中並委以重任。

孫權幼時讀書眾多,為何唯獨沒有讀《易》?難道是因為看不懂?

可以說,呂蒙在前期被孫權看中,並不是因為呂蒙出色的征戰成績,也不是因為他過人的學識,而是因為當時呂蒙有一些小聰明。不過在此之後,呂蒙逐漸表現出很強的軍事能力,他在周瑜奪取江陵,甘寧偷襲夷陵反被曹仁圍攻時,曾向周瑜和陳普獻上計謀,呂蒙稱可讓淩統與他去給甘寧解圍,同時還能保證營地十日不失。在此之後,呂蒙又勸周瑜派三百人用木柴把本來險峻的山路截斷,當敵人逃跑時,就可獲得他們的馬匹。正因為呂蒙的主意,使得東吳獲利頗豐,不僅獲得戰馬三百,使得軍心大振,同時也成功的幫助周瑜佔據了江陵。

孫權幼時讀書眾多,為何唯獨沒有讀《易》?難道是因為看不懂?

只不過呂蒙雖然在戰場上計謀迭出,能力出眾,但他不愛讀書。孫權曾勸呂蒙要多讀書,畢竟呂蒙已經逐漸獨當一面,不能不多學習知識,然而呂蒙認為自己軍務繁忙,沒有時間讀書。孫權聽後,認為呂蒙不過是在找藉口,孫權稱他要呂蒙讀書,並不是要呂蒙成為專研學識的學者,而是要他涉獵更廣罷了,如果說軍務繁忙,孫權自認為是要比呂蒙忙的多。當時孫權還說自己自幼就喜愛讀書,曾博覽《詩》、《書》、《禮記》、《左傳》和《國語》,但唯獨不讀《易》。孫權之所以這樣說,就是為了給呂蒙推薦需要學習的知識面。但讓人奇怪的是,《詩》、《書》、《禮記》、《左傳》與《易》乃是五經,為何孫權閱覽前四經,唯獨不讀《周易》呢?

孫權幼時讀書眾多,為何唯獨沒有讀《易》?難道是因為看不懂?

五經是儒家作為基礎研究的古代五本經典書籍的合稱,相傳它們都經過儒家創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編輯或修改,其名始於漢武帝,因此在孫權所處的時代是已經有五經這種說法了。當時孫權之所以不讀《周易》,或者說是不推薦呂蒙讀《周易》,首先是因為周易很有可能並不是治國所必備的書籍,畢竟《周易》更多的是偏向於黃老之術,而在三國末期,這本書已經被逐漸解釋為老莊玄學的典籍了。更何況在亂世之中,《周易》中提及的治國思想已經不太合適,因此相比於其他幾本書,《周易》對孫權和呂蒙的幫助都不大。

孫權幼時讀書眾多,為何唯獨沒有讀《易》?難道是因為看不懂?

更何況《周易》有一些晦澀難懂,算是比較難以讀通透的書籍,即便是當時孔子的弟子子夏也沒能完全吃透《周易》。對於孫權來說,既然這本書對自己用處不大,又比較難懂,在自己的時間並不充裕的情況下,他自然不會推薦閱讀這本書。再加上當時東吳的虞翻曾被孫權稱讚為“可與東方朔為比矣”,可見虞翻對《周易》十分精通,孫權即便需要《周易》之中的知識,他只要詢問虞翻就可以了。

孫權幼時讀書眾多,為何唯獨沒有讀《易》?難道是因為看不懂?

筆者認為,孫權在說這番話時,更多是為了給呂蒙推薦書籍,因此當時他說自己不讀《周易》,其實也是在給呂蒙指明看書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