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南北朝持續時間如此漫長,華夏始終無法完成大一統?

縱觀華夏曆史,自秦皇統一天下之後,大一統成為了歷代的追求。只是,儘管天下大勢分久必合,但,有時卻要經歷漫長的歲月,才能

天下歸一

。這一時間跨度,有時以百年為計,此時華夏大地戰事頻發,整片大地動盪不安。

比如東晉覆滅後,華夏的南北朝。從公元420年,劉裕建立南朝宋開始,到公元589年,隋朝大軍攻滅陳朝為止,前後持續了近一百七十年的時間,華夏才重新統一。

要知道,從秦朝統一六國開始,後世的歷代大一統王朝,在前朝覆滅之後,很快便完成了天下一統,從未讓華夏大地持續如此漫長的分割之中。自東晉滅亡後,華夏陷入了長久的動盪之中,未能快速實現大一統,為何會如此呢?

為何南北朝持續時間如此漫長,華夏始終無法完成大一統?

我想之所以會這樣,原因在於南方民眾對北方王朝沒有絲毫的認同感。

而在兩個原因中民族認同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因素,當雙方彼此之間沒有認同之後,那麼一旦有一方想完成天下一統時,便面臨強大的阻力。即使是其內部,若未能實現整合,也會因各方勢力利益訴求不同而難以形成全力,無法實現既定目標。

在南北朝時期,與相對穩固的南方相比,北方在很長的時間裡動盪不安。尤其是在此之前的西晉末年,內遷的少數民族趁西晉內鬥衰弱之際,紛紛擁兵自立,為北方陷入動盪埋下了禍根。

其實,從這個方面來看,西晉末年到南北朝結束,更像是後世在為前朝內遷遊牧民族買單。要知道,隨著這一措施的執行,大量的遊牧民族湧入長城以內,開始了農耕生活。

當然,隨著遊牧民族的內遷,中原王朝可以減輕很大的防禦壓力。只是,讓他們融入華夏民族需要漫長的歲月,而這一時間歷史並未為我們留下。隨著,中原王朝的衰弱,各地遊牧民族開始野心勃勃,意圖建立屬於自己的王朝。

為何南北朝持續時間如此漫長,華夏始終無法完成大一統?

在這一過程,大量原來生活的中原的民眾、世族紛紛南下,以躲避戰亂。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北方曾數次實現了短暫的統一,但,對於此時的南方民眾來說,北方王朝依然是不尊中原文化的野蠻者。

也就有了數次北方王朝南下失敗的戰爭,其本質是當時的北方王朝難以獲得南方的認可。

只是,當時間走過漫長的歲月,尤其是經歷北魏孝文帝的革新之後,進入北方的遊牧民族紛紛漢化,認同中原文化。經歷幾代人之後,眾多的遊牧民族融入到了華夏,從行為舉止到風俗習慣再也難以將其區分開。

當北方民族融合之後,對於南朝來說,很難將其稱為外敵。而隨著南朝陳的腐朽、北方隋朝的強盛,天下再次統一的時機已然成熟。

為何南北朝持續時間如此漫長,華夏始終無法完成大一統?

到了公元589年,隋朝大軍南下,很快便覆滅了南朝最後一個王朝陳,實現了華夏的再一次大一統。

感謝各位的關注支援,歡迎點贊、評論與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