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縫裡長出大產業!“石林人參果”獲15.83億元品牌價值

「本文來源:掌上春城」

掌上春城訊日前,“石林人參果”參加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組織的2021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獲得15。83億元農產品地理標誌品牌價值,品牌強度81。5%,在申報的158個地標產品中位列第59名。石頭縫裡長出了大產業!

時下正值雨季,石林縣西街口鎮人參果田裡一派繁忙景象。今年第一批成熟的人參果8月就將收穫,田裡的種植戶正在為豐收做著最後的管養“衝刺”工作。

一條巴江蜿蜒流淌,自北向南穿過石林。河水哺育彝鄉兒女,卻澆灌不肥石頭地裡的作物。許多年來,石林依靠喀斯特地貌區中零散的“土窩”種植傳統農作物,不僅收成難以保證,還容易造成土壤水土流失,加劇喀斯特地貌區石漠化。

怎麼辦?是守著“土窩”看天吃飯,還是另闢蹊徑?

聰明的彝鄉人民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自發在石林縣西街口鎮種植人參果。1996年4月,西街口鎮老木凹村農戶趙光華引進種下第一株人參果苗,被載入《石林年鑑》。種植戶發現,與其他農作物相比,人參果成活率高、耐旱性強、病蟲防治管理容易、掛果多,非常適合在石漠化土壤中種植。但在那時,沒有專家進行科學論證,因此只是零星種植,並未形成產業。

當時誰都不會、也不敢想象,20多年後的人參果,竟然發展成為價值15億元的大品牌、大產業。

如今,西街口鎮人參果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全縣種植面積突破15萬畝。

變化不是突然發生的。近年來,石林把人參果產業作為“一縣一業”進行打造,而作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的西街口鎮,堅持“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定位,實現人參果種植由“數量”到“質量”的根本性轉變,在7個村委會推廣使用有機肥,建設標準化種植大棚,建成西街口人參果育苗中心,全年可培育人參果種苗8000萬株。

搭著電商快車,人參果銷售也進入“快車道”,走上線上銷售的新路子。石林縣積極探索“新媒體+專業化服務公司+合作社+專業大戶”運營模式,引導人參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積極對接市場需求,透過線上線下銷售和陸路、航空物流運輸,將鮮果第一時間發往北上廣深等高階市場。不僅如此,石林縣還探索人參果深加工,研發以人參果為原料的酒類、飲料、果脯、涼茶等產品。西街口鎮還積極與企業洽談區塊鏈安全品控試點示範基地專案,採用規範化種植技術,利用區塊鏈溯源系統,建設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

針對農戶需求,石林縣委、縣政府經過多次申請,於今年成功將石林人參果納入昆明市地方性特色農業補助資金的統籌範圍,為人參果產業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的風險保障。

“在發展人參果產業的征程上,石林縣將著力打造雲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優質品牌,讓人參果產業朝著標準化、規模化、公司化、工業化、品牌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讓石林人參果品牌從‘大’到‘強’。”石林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梅愛冰說。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任翊翔

責編:黃璐

編審:鄭陽洋

終審:錢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