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扇子是從哪裡來的,為啥他從來不離手,還有特殊的意義

在大家的印象中,諸葛亮除了機智、才華橫溢,善於算計等特點之外,從外觀上諸葛亮最大的特點就是手中有一把不離手的扇子。在遊戲三國殺中,這把扇子還具有功能,算得上一件武器。

諸葛亮的扇子是從哪裡來的,為啥他從來不離手,還有特殊的意義

原來諸葛亮少年時期就已經在水鏡先生司馬徽那裡學習,他和徐庶、龐統、崔州平等人都是同窗。但這些人的才華都比不上諸葛亮,為此年輕氣盛的諸葛亮有一種盛氣凌人的感覺。司馬徽知道驕傲會讓人墮落,於是提點諸葛亮讓他收下自己的態度,記得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道理,不然以後他的成就將會有限。諸葛亮知道司馬徽說的意思,於是開始刻意壓制自己的姿態,開始藉助扇子來使自己靜心,因為扇子是文人墨客的標配,經常拿著也不會覺得突兀。

諸葛亮作為儒生,拿著蒲扇,正好符合“羽扇綸巾”的形象,就連儒將周瑜也會偶爾拿著扇子扇一扇,看來這也是文人墨客的標配物品之一。而且東漢末年,一些官員們都是喜歡配扇子的,這好像已經形成了一種風俗,不拿反倒有些奇怪了。

因為扇子在那時候算得上是文人的標配,若是拿著也並不顯得突兀。沒過多久他就發現這麼做的效果真的很好,他每次想要反駁別人時或者是想要刺激人家的時候,都會意識到要讓自己的慾望低一點,扇一下扇子就可以剋制。可以說如今他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功是離不開扇子的幫忙的,從那以後不管多大的風雨他都會拿著扇子,後來他結交了黃月英,兩人成親之後對方也知道扇子對他的含義,所以又送了一把蒲扇給了他,當作兩個人的信物,也就是後來諸葛亮一直拿的那把扇子。

諸葛亮的扇子是從哪裡來的,為啥他從來不離手,還有特殊的意義

毛扇不是羽毛扇,而是麈尾的別稱。麈(讀作“主”,注意和“塵”的繁體字“塵”相區別)是一種來自東北的大鹿,古人有的說是麋鹿也就是俗稱的四不像,也有說是馴鹿,專家考證應該是駝鹿。

駝鹿的尾巴較長,古人有將其尾毛夾在柄中,製成一種類似拂子的物件,稱為麈尾。其輪廓像扇子,故而稱為麈尾扇,又因為其用羽毛做成,稱為毛扇。

新婚之夜,黃月英就把鵝毛扇轉送給諸葛亮,孔明知道鵝毛扇的故事後,對這把扇子愛不釋手,他認為這不僅是對夫妻之間真摯感情的體現,還能經常檢視扇子上的治國安邦的謀略,真是一舉兩得。所以從此以後,不管做什麼,諸葛亮都是手不離扇。

那鷹子鳥的羽毛被諸葛亮拔走了,就化成了石頭,所以宜都的人們就給這塊山石起名叫“鷹子石”。從此,鷹子石的周圍,春天不再聞鷹叫,春糧年年長得好。至今,宜都還留下石跡 坡、石字嶺、石灰橋、石柱山等地名。這些地方, 就在當年諸葛亮尋找鷹子精時走過的路上。

諸葛亮的扇子是從哪裡來的,為啥他從來不離手,還有特殊的意義

像這樣的裝扮非常的明顯。就是想要告訴敵人他在這裡,因為當時他的名氣非常的大,只要他出現不僅僅可以攻破對方的防線,還可以打壓對方計程車氣等等。其實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出,雖說諸葛亮手無縛雞之力,但確實是非常的有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