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結局:商鞅之死,死於秦孝公之手,死不可惜

《大秦帝國》結局:商鞅之死,死於秦孝公之手,死不可惜。

誰能料到《大秦帝國》原來並不是講述秦始皇的故事,更加不是講述秦國暴政的歷史。原來,印象之中的秦國是弱小之國,看完之後,頓時覺得孤陋寡聞。

秦國,從秦孝公相遇衛鞅開始,逐漸開始由弱國變為強國。秦孝公為國為民,直至勞累而死。衛鞅為國為民,直至被“車裂”而死。其中,不乏有多處讓人無法釋懷的感想。

《大秦帝國》結局:商鞅之死,死於秦孝公之手,死不可惜

一,

衛鞅完成夢想,源自秦孝公的情義,感動無數人

衛鞅為當時天下“大才”,有大才能的人往往需要有大明君才能夠給予施展抱負。不然大材小用,或者大才被殺,在當時的戰國時期,有不少的案例。

衛鞅立法,變法,新法,每一步走的都是“死亡之路”。

因為不管是當時的百姓或者是現在的,都有一種“習俗”,這是一種死都難以改變的習俗。衛鞅要改變這樣的習俗就會引發很多人的不滿。

衛鞅要變法,要變出讓天下人都公平的法,讓“人人平等”的法,這樣的法就觸動了太多貴族的利益。

衛鞅要新法,就是要改變天下大勢力的“新法”,這樣的法就觸動了天下諸侯的利益。

於是,衛鞅之死,死於必然。

然而,死為必然,但是死有先後之分。

衛鞅最後雖然慘死,但是在秦孝公的庇佑之下,他完成了自己的遠大抱負,也做到了青史留名。

這樣的情義,是秦孝公對衛鞅的情義。

這樣的情義,是秦孝公擋住了無數的風雪,換來了衛鞅對於理想的施展。

《大秦帝國》結局:商鞅之死,死於秦孝公之手,死不可惜

二,衛鞅之死,死於秦孝公之手,欺騙無數人。

衛鞅為何而死?因為變法?因為觸動貴族利益?不是的。衛鞅是死在秦孝公的手裡。衛鞅之死,利於秦國,秦孝公必殺之。

衛鞅功成名就之時,已經是商鞅。他權傾朝野,權力之大已經威脅到秦國的穩固。這樣的大臣,如果秦孝公不死,則商鞅不死。如果秦孝公死了,商鞅必須死。這是任何人都能想明白的道理。

可是,秦孝公為什麼要欺騙世人,說商鞅的死,死於秦惠文王呢?因為秦惠文王即位的時候,秦國處於外憂內患的時候,這時候殺了商鞅不僅僅是立威,更是對外可以震懾諸侯,對內可以平定老秦世族的叛亂,從而穩固秦國。

一代新國,一代君臣。君之不在,臣何以存?商鞅之死,死於秦孝公之手,死不可惜。

《大秦帝國》結局:商鞅之死,死於秦孝公之手,死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