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有你 我與杭報的故事」徵文|那是一個無比輝煌和燦爛的金秋

「一路有你 我與杭報的故事」徵文|那是一個無比輝煌和燦爛的金秋

來吧 講講你和杭報之間溫暖的故事

在慶祝《杭州日報》創刊65週年之際,即日起,我們向廣大讀者徵集“我與杭報的故事”。也許你是我們的讀者,也許你是我們的作者、通訊員,也許你是風裡來雨裡去的送報員……來吧,講講這些年來,你與杭報之間的溫暖故事。

徵集要求

1。講真實經歷、具真情實感。文字稿件字數在1500字以內。你也可以提供珍貴的資料圖片。見報即獲稿酬,杭州日報新聞客戶端杭加新聞將開設專題推送。

2。徵集活動至10月中旬結束,優秀作品的作者將受邀參加報慶活動。

3。稿件請註明“

我與杭報的故事

”,併發送至郵箱:

[email protected]

「一路有你 我與杭報的故事」徵文|那是一個無比輝煌和燦爛的金秋

徵文

那是一個無比輝煌和燦爛的金秋

伍來福

從來沒想到,有一天,我會把這裡當成我的第二故鄉——杭州。

記得,當初選擇來杭州,是因為傳說中的白娘子和許仙的故事。那是多少年以前的事了?那個枕於夢於美的少年,曾經是怎樣渴望著有一天,能到西湖的斷橋上去走走啊。

終於有一天,他揹著簡單的行裝,從那個遙遠的名叫長洲的小山村,一個人,在桂林的火車站買到一張加班車的站票,激動而又有些不安地坐上了來杭州的火車。然而,33個小時的長途顛簸,使我一下車便幾乎暈倒在蕭山火車站的出站口。像一個剛從母體裡奔跑出來的嬰兒,面對眼前這樣熱鬧而有繁華的城市,驚恐,使我不知道何去何從。

畢竟我是來謀生的,西湖和斷橋,只不過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年風花雪月的夢。

幾經周折,一個好心的蕭山人,把我介紹到了一個建築工地。就這樣,一晃就是十八年。十八年,我跟隨一個名叫“大華建設集團”的公司,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杭州,讓我這個土裡土氣的鄉下人學會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一路有你 我與杭報的故事」徵文|那是一個無比輝煌和燦爛的金秋

更值得慶幸的是,漂泊多年,我在這裡找到了讓自己文學夢想紮根、發芽的土壤——《杭州日報》。

因為一篇小小的《月亮的耳朵》(這是一篇寫給母親的小散文),《杭州日報》的記者周華誠,帶著幾位文學青年來到我所在的工地上,熱情地慰問我和我的工友們,並一再叮囑我,有空要多寫點工地上的人和事,讓都市人更多地瞭解我們這些建築工人的生活和狀況。

因為一篇小小的《體育場路218號》,西湖副刊的編輯幾次打電話給我,想方設法將二百塊錢的稿費轉賬給我。原本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怎奈我的工地時常遷動,怎奈我這個被時代淘汰的人用的是老年機(但是現在,我已經換上了智慧機,見笑)。這篇文章因為獲獎,還有一千塊錢等值的實物獎品,編輯幾次打電話給我,叫我到報社去領取,可是我怕麻煩,再說那麼多的東西拿到工地上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賣麼?送給人家還差不多。於是我便說,東西不要了,你幫我拿去送給報社的同事們吧。

沒想到,不久以後,她將一千塊錢獎金轉發給了我。我不忍心去想,在那樣一個寒冷的冬天,他們是怎樣處置那些東西將它變成現金的,那需要怎樣的一份耐心啊。

「一路有你 我與杭報的故事」徵文|那是一個無比輝煌和燦爛的金秋

「一路有你 我與杭報的故事」徵文|那是一個無比輝煌和燦爛的金秋

更無從感激的是《杭州日報》對我故鄉的那些渴望從大山裡走向世界的孩子們的關懷。

2012年秋天,《杭州日報》聯絡我說,決定將一批書籍送給我故鄉的孩子們,問我有沒有時間回去,說是要叫我帶路,一起回到鄉里去送書。我不假思索,欣然地答應了下來。幾天後報社派記者李琛和王毅與我一起,將幾大包書籍拉到杭州火車東站,運往我的故鄉——廣西桂林灌陽,一個名叫長洲的小村莊。

「一路有你 我與杭報的故事」徵文|那是一個無比輝煌和燦爛的金秋

那是一個無比輝煌和燦爛的金秋。在那樣一個放學的傍晚,李琛、王毅,還有我,將車停在孩子們放學回家必經的土路上,各種不同的書本和讀物擺在車頭和地上,靜靜地等待著孩子們的到來。

那些拖著疲勞的雙腳,走在坎坷的土路上的孩子們,怎麼也沒有想到,有一天,在他們放學歸來的路上,會遇見生命裡最珍貴的一份禮物,那是怎樣激動和感人心懷的場面啊。

聽說這些書是運來贈送給他們的,孩子們都高興得歡叫起來,他們爭先恐後地湧向到車頭,搶著挑選各自喜愛的讀物。

一個被擠到外圍不知道被誰踩了一腳的小女孩急得“哇”的一聲哭了一起來。

李琛走過去將她抱起來,微笑著問:小妹妹,別哭,你要什麼樣的書?叔叔幫你選。

小女孩用手擦了擦眼睛,有點不好意思地對李琛說:“我要一本《新華字典》,老師說,讀書要學會查字典,可是媽媽不幫我買……”

“哦,是這樣,叔叔幫你去拿,叔叔車裡還有呢,不要哭。”

我這才看到,好幾本《新華字典》都被幾個孩子搶著抱到了懷中,那樣子,就像搶到一塊寶貝似的。我忽然想起小時候父親對我說過的話——“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此話一點不假,看孩子們的笑臉啊,還有什麼能讓他們樂成這個樣子。

回過頭來的時候,我看到李琛懷裡的小女孩雙手把一本《新華字典》擁抱在懷裡,已經破涕為笑了,真後悔當時沒有把這樣感人的鏡頭拍下來。

稍後,我們把剩下的一些書,送到了村裡的小學圖書室。小學的校長,是我初中的同學,名叫鄧國興。他高興得連說話都口吃起來,緊緊地握住王毅的手,忙不停地說,“你們,你們這是……這是雪中……雪中送炭啊!”

真的啊,對於故鄉,那些渴望從山裡走向世界的孩子們,還有什麼比書籍對他們更合適和重要的呢?

「一路有你 我與杭報的故事」徵文|那是一個無比輝煌和燦爛的金秋

「一路有你 我與杭報的故事」徵文|那是一個無比輝煌和燦爛的金秋

前些日子在一篇文章裡讀到的一段話。在世界上最愛讀書的民族——以色列的猶太人,家中當孩子懂事的時候,幾乎每一個母親都會問這樣的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家裡突然起火,你首先會搶救什麼?”當孩子回答是錢或鑽石時,母親會嚴肅地告訴他;“這些都不重要,你首先應該搶救的是書!書裡藏著的是智慧,這比錢和鑽石都貴重的多,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

讀完這篇文章,我更深切地體會到杭報對我家鄉孩子們的用心良苦,不用想,這些年《杭州日報》也一定在這座城市裡,舉行了不少次大大小小的愛心送書活動,他們的愛心想來已遍佈如我故鄉一樣的大大小小的村莊。

今天,在杭州日報六十五週年華誕之時,不管再忙,也不管自己的水平再淡,也要寫下這篇不成文的文章,代表我和我故鄉的父老鄉親、孩子們,對《杭州日報》說一聲,謝謝!

「一路有你 我與杭報的故事」徵文|那是一個無比輝煌和燦爛的金秋

「一路有你 我與杭報的故事」徵文|那是一個無比輝煌和燦爛的金秋

編輯 | 黃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