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慕容,這兩個姓氏自帶光環,但是你知道是如何來的嗎?

系列文章沒有什麼人看,有點失望,今天發點超進度的,聊一聊宇文氏和慕容氏的起源。

武宣公就是東晉的平州刺史、遼東郡公,鮮卑慕容部的首領慕容廆,慕容皝是慕容廆第三子。當時幽州翼州至遼東一帶的鮮卑主要分成拓跋部、段部、宇文部、慕容部諸部,各部之間長期互相攻伐,互有勝負。

之前已經有提及鮮卑段部與拓跋部的紛爭,而宇文部和慕容雖是新出現的,但是這兩部的首領將在後面的歷史中先後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我們接下來就聊一聊這兩部。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知道“宇文”這個姓是從《說唐》裡面的宇文化及,知道“慕容”這個姓是從《天龍八部》裡面的慕容復。

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宇文和慕容這兩個姓都閃動著莫名的光輝,顯得非常的高大上。

但是我們都知道,鮮卑一族雖然作戰勇猛,但是“風俗官號與匈奴略同”,其開化甚至比匈奴還要遲,鮮卑這個族名也是因山而得名。

那麼,宇文和慕容這兩個看起來逼格甚高的姓氏又是怎麼得來的呢?

宇文部的開創者名叫葛烏菟,慕容部的開創者叫莫護跋。

是不是有點失望?

先說宇文部。

《二十四史》之一的《周書》記載了宇文氏開創北周的歷史,開篇就說了宇文氏的由來,是葛烏菟在打獵過程中撿到一顆玉璽,上面刻有“皇帝璽”三個字,葛烏菟大喜過望,認為是天降神諭。因為當地稱天為“宇”、稱地為“文”,葛烏菟回去之後就以宇文為國,並以之為姓。

這個說法當然是宇文氏牽強附會,為老祖宗臉上貼金。相較之下,另外一個說法比較令人信服——葛烏菟的孫輩莫那遷到遼西之後,因為部落逐漸強盛,夜郎自大的他就在屬下的建議下準備以“天王”為姓,但是因為擔心太過於高調會不容於晉室,便將“天王”更換為“宇文”。

你看,這樣一說是不是就緩和了許多?

再來看慕容部。

宇文慕容,這兩個姓氏自帶光環,但是你知道是如何來的嗎?

慕容氏的後人宣稱,他們的祖先是“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故以慕容為姓。

可以斷定,此說和宇文部的起源說法一樣,基本屬於扯淡——那會兒估計慕容部全體族人認識的字加起來都沒有一部《新華字典》的字多,哪裡來的慕德,哪裡來的繼容?

比較靠譜的說法是這個——三國末期,司馬懿奉命攻打公孫淵,莫護跋在其間曾有立下戰功,於是被封為義王,並建國於棘城(今遼寧省義縣境內)之北。當時幽州一帶流行戴一種叫做步搖冠的帽子,莫護跋緊追時尚,也弄了一頂戴著。於是鮮卑各部就以“步搖”稱呼莫護跋,而因為當地方言“步搖”與“慕容”發音相似,後來以訛傳訛,就以慕容為姓了。

莫護跋傳到慕容廆這裡,已經是第四代了。

……待續……

PS:有興趣瞭解兩晉南北朝史的朋友,請關注兔小哥的百家號,方便您檢視系列文章,也麻煩喜歡本文的朋友能隨手轉發。

同時,文中有疏漏錯誤之處,也歡迎大家在留言區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