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趙上黨之爭:長平之戰的導火索,戰國七雄實力的大洗牌

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是一場決定戰國大格局的關鍵之戰,它的爆發有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說它偶然是因為一個人的一個舉動導致了秦趙兩大強國之間的決戰提前爆發,這就是今天要說到的馮亭獻上黨:一個令趙國無法拒絕的陽謀,卻讓秦國一騎絕塵而去再無對手。

秦趙上黨之爭:長平之戰的導火索,戰國七雄實力的大洗牌

秦國自商鞅變法後實力一躍千里,秦惠文王時先是從魏國手中奪回了河西之地,然後又奪得巴蜀兩國大片領土,不僅拓展了疆域也大大延伸了秦國的戰略縱深;秦武王時的宜陽之戰秦國奪取了韓國的戰略要地宜陽,據有了一個東進的橋頭堡;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國徹底攻滅義渠,從此秦國再無內患。

長平之戰前戰國的格局是這樣的:戰國初期的霸主魏國衰退後,齊秦楚三強鼎立,隨之楚國在丹陽之戰和垂沙之戰後衰敗下去,齊秦兩國稱雄一時,不過趙國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實力上升很快,與此同時齊國受到樂毅五國伐齊的毀滅性打擊,自此一蹶不振,所以當時六國中唯一可以在軍事上和秦國爭雄的只有趙國。

秦趙上黨之爭:長平之戰的導火索,戰國七雄實力的大洗牌

趙國此時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就連連戰連勝罕有敗績的秦軍也在長平之戰前連續被趙國擊敗:秦昭襄王三十八年(公元前269年),秦趙兩國硬碰硬,趙國名將趙奢在閼與之戰中大敗秦軍;不久之後廉頗又在幾之戰中再次“大敗秦師”,由此可見趙國確實具備和秦國一戰的實力,這兩大強國的巔峰對決遲早要到來。

秦趙上黨之爭:長平之戰的導火索,戰國七雄實力的大洗牌

這一天終於突如其來:公元前271年魏國人範睢入秦逐漸受到秦昭襄王重用,他向秦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構想,所以秦國東進第一個要攻的就是和秦國接壤、實力最弱的韓國:公元前262年秦國攻打併佔領了韓國野王之地,野王一失,韓國的上黨郡就孤懸於北和韓國本土的聯絡被切斷了,韓國國君也願意割讓上黨給秦國以求秦國罷兵,所以對秦國來說上黨似乎是唾手可得了。

秦趙上黨之爭:長平之戰的導火索,戰國七雄實力的大洗牌

可是當時韓國上黨郡的郡守馮亭卻不願意將上黨拱手相讓給秦國,當地居民也不願意接受秦國的統治,於是馮亭主動和趙國聯絡,要把韓國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

馮亭此舉頗有深意,不願接受秦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馮亭獻上黨給趙國其實是一個陽謀,其目的就是想要把堪與秦國一戰的趙國拉下水,兩強相爭馮亭就有機會火中取栗;而趙國明知道接受韓國上黨郡會惹來秦國的滔天怒火而導致雙方大戰提前,但是趙國卻不得不接受,為什麼這麼說?

秦趙上黨之爭:長平之戰的導火索,戰國七雄實力的大洗牌

三家分晉後,上黨地區一分為二,韓國上黨在西、趙國上黨在東,中間隔著太行山,但是韓國上黨山地居多又有太行山作為屏障,趙國的上黨則是一馬平川,原本西邊的上黨在實力弱小的韓國手中對趙國構不成威脅,但是如果落入強秦之手則是大大不同,秦軍一旦越過太行山不僅趙國上黨無險可守,趙國重鎮晉陽也會直接暴露在秦國兵鋒之下。

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如果趙國得到韓國上黨郡,則可虎視秦國重鎮安邑(安邑原本是魏國舊都,魏國衰敗後落入秦國之手,成為秦國在河東的軍事重鎮),又有太行山作屏障等於多了一個對抗秦國的保障,所以趙國不可能會拒絕馮亭獻上黨此舉,即使得罪秦國也在所不惜。

秦趙上黨之爭:長平之戰的導火索,戰國七雄實力的大洗牌

韓國上黨郡對趙國重要,對秦國也一樣重要,本來韓王都已經同意割讓給秦國了,卻被趙國截了胡,秦國豈能善罷甘休,所以秦國不動則已,一動就是興兵50萬大舉攻趙,雙方終於在長平展開大戰,一場大戰下來秦國慘勝,趙國四十餘萬精銳被秦軍主將白起坑殺。

秦趙上黨之爭不光是長平之戰的導火索,也是戰國七雄實力的大洗牌:長平之戰趙國損失四十餘萬精銳元氣大傷,再也無法和秦國爭雄,其實也就宣告了六國再無可以和秦國抗衡者,秦國自此有了碾壓六國的實力,一騎絕塵再無對手,統一六國也就只是個時間問題了。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請勿抄襲!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