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有他心通的人,你心裡在想什麼他都知道

南懷瑾老師:有他心通的人,你心裡在想什麼他都知道

天眼通和天耳通是一種,他心通和宿命通又是一種。他心通,你心裡想什麼?瓶子裡裝什麼?心裡一定知道,這也不是看到哦,是他心通的一種。有他心通的人,你心裡在想什麼他都知道,而且不止你一個人,好幾個人的念頭他都知道。再高層次的神通,連佛在說法都聽到,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已經悟道了,這和悟道是兩回事。

“煩惱所作色變異想者,謂由此想,於貪恚痴忿恨覆惱誑諂慳嫉,及以憍害無慚無愧,諸餘煩惱及隨煩惱,纏繞其心諸有情類,種種色位,色相變異,解了分別。”

說到神通,其實我們凡夫都有的。所謂“煩惱作色變異想”,就是心裡有煩惱,臉上就表現出來了,動作也出來了,這種神通大家不修就有,個個都有。

比如說,由於貪心起了,那兩個眼睛滴溜溜的,在街上看到燒餅好吃,貪相馬上呈現出來。“恚”是討厭一個人,那個臉色就看出來了。“覆”是逃避,講錯話或做錯事,臉都紅了,還說沒有沒有,那就是蓋覆;然後還爭辯,強詞奪理說一大堆道理來掩飾,覆蓋自己的缺點。

“誑”是說謊話,說大話。“諂”不一定是拍馬屁,故意講好聽的話給你聽,所謂增加你的自尊心,安慰你,讓你安心,其實都是犯了諂媚的煩惱。乃至“無慚、無愧”,這些煩惱在《百法明門論》裡頭都有,是很明顯的心理狀況。

還有一些隨煩惱,你自己也檢查不出來,那是隨著根本煩惱而來的。不但人如此,乃至狗貓,都看得出來“種種色位”,種種形象,眼色、肉體色相,等等。“色相變異”,色相就是面貌、身體,身體為什麼變了?為什麼得癌症?不論什麼病,都是果報來的,唯心來的。你們要注意啊!“解了分別”,一望而知,一看你就明白了。

“如是色類,有貪慾者,有色分位,色相變異,謂諸根躁擾,諸根掉舉,言常含笑。如是色類,有瞋恚者,有色分位,色相變異,謂面恆顰蹙,語音謇澀,言常變色。”

一切眾生四大還在,就叫做有色分位,色就是地水火風,肉體還存在,就是地水火風還在,就是有色相可得,有色相的變異。

因為有貪慾等的心念之故,一個人心理起作用時,六根就有變化了。譬如說出家人不要亂看,要端端正正的;但是實在很想看,偷偷瞄一下,這樣一來,六根就動了。雖然心還沒有亂,六根先掉舉起來,講話態度就不同了。又因為貪心起,“言常含笑”,想把人家的東西騙到自己這裡來。就如店員一樣,對顧客說“這個東西好呀!喜歡嗎?很便宜呀”,就來了“言常含笑”,這個就可以看出來,是貪心起來了。

有瞋恚心的,那個臉上,討債的面孔就出來了,臉色發青,額頭皺起,一發脾氣講話聲音都變了,臉色也變了,一看就看出來了。

“如是色類,有愚痴者,有色分位,色相變異,謂多分喑啞,事義闇昧,言不辯了,語多下俚。”

愚痴的人也看得出來,聲音不對了,跟他講道理,他會亂說一通,世界上正理只有一條,他的歪理卻有萬條千條,他會講很多歪理。我常說,有很多朋友,跟他們講一件事情,主題都掌握不到,他們已經說了一大堆理由了。常常碰到這樣的聰明人,實際上他是事理搞不清楚,“言不辯了,語多下俚”,講話也粗裡粗氣。

“由如是等行相流類,廣說乃至無慚愧等所纏繞者,有色分位,色相變異,善取其相。復於彼相作意思維,於此修習多修習故,發生修果心差別智。由此智故,於他有情補特伽羅,隨所尋思,隨所伺察,心意識等,皆如實知。”

對於他人各種行相的表現,多加分析瞭解,這樣練習、修持,他心通就來了,別人一起心動念,你這裡已經有感應,知道了。上面舉的例子,世間的人講話,他心理一變,臉色就變了,不但修持的人是如此,一般人也都看得出來,只不過他心通是功力較深的層次。所以他心通修到的人,你不要講話,在他前面一站,他已經知道你想要講什麼了。有人在外國死去變鬼,但心中想什麼,他心通功力深的,立刻就知道了,這就是他心通。

他心通,所有人的思想、情緒、感覺,他都知道了。任何一個人的精神,經過合理的修養,都可以發起這樣的功能。現在有些人接觸了一點皮毛,自己誇張叫作特異功能,其實神通也是生命本來具有的一種功能,是很平常的事,但還沒有悟道,不算數的。

整理自《維摩詰的花雨滿天》《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錄》《二十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因於生滅二種妄塵。集知居中。吸撮內塵。見聞逆流。流不及地。名覺知性。】

”因於生滅二種妄塵“,我們意識思想只有兩種現象,生與滅,一下這個思想生出來了,等一下沒有了,等於想一下就沒有了。所以在意識上看得很清楚,有生滅兩種妄塵。

“集知居中”,這兩種現象累積起來形成習氣,我們意識知道有這個作用。“吸撮內塵”,慢慢累積起來,像吸鐵石一樣,累積久了變成內在的一種牢固的思想。

“見聞逆流”,所以眼睛看見的、耳朵聽來的,都歸到思想、意識上來,倒轉來流回到心裡頭。現在我講話就是我的意識起作用,透過聲音講出來給大家聽到。其實你找找看,你們諸位現在是六根不動,就是腦神經思想,我講的話同你的思想都一樣,生滅,一下就沒有了。你迴轉來找那個能夠思想的意識的根,“逆流”,倒轉來找一下,那個來源在哪裡?找意識思想的來源,逆流而上,從它的根根找一下--找不出來的,統統是空的。這個意識思想等於天上的浮雲一樣,偶然起一下就散掉了,就沒有了,雲散了一點影子都沒有。所以蘇東坡的名詩“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一件事情,像春天裡做夢一樣,過了就一點影子都沒有,再也找不回來了。就是這個樣子!“見聞逆流”,你找一下它,“事如春夢了無痕。”那麼這個地方呢?什麼都沒有。

“流不及地”,你的意識之流,像一股瀑布流水一樣,一個思想接一個思想。你找一下它的來源啊!找找找……所謂禪宗止觀參話頭,就向這裡參,結果把意識的根根參斷了,切斷了,就是所謂三際託空,前一個思想過去了,後一個思想還沒有起來,中間沒有,一片空靈。這個時候定住啊!止觀的止,不用任何方法就從意識的根上止住了,這就是“見聞逆流,流不及地”。這個時候三際託空,前念已滅,後念未生,中間這一段“見聞逆流,流不及地”。那麼你說空了,你知不知道呢?知道!知道自己這個時候沒有妄想,三際託空了,這叫做“名覺知性”,這就是意識的功能。

那麼這個道理你們學過唯識的就懂了,這是意識清明的現量境,叫明瞭意識的現量境。這個境界很好,你定在這個境界上,定久了會發他心通,也可以發宿命通,可以知道過去的前生,也可以知道未來,可是要久定住啊!三際託空,所謂靈明不昧,惺惺寂寂這個境界,但是還不算是明心見性啊!注意喲,這還是意識的功夫,不過也不壞,許多大阿羅漢由此證果的,沒有這個不能證果,就是說這一段很重要。佛的秘密是放在這一包藥裡頭,他沒有賣喲。我把它賣掉了,你們一毛錢都不花就拿到了。不過我相信你們拿不去,拿去了我就恭喜你。你們哪一位拿到了,我先皈依你,拜你為師。但是你要注意,這不算大徹大悟啊!

整理自《楞嚴經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