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中,國祚第一的是誰?1974年才真相大白

一說起戰國七雄,人們就容易想起縱橫捭闔,想起烽火燎原。確實,在相互攻伐的大背景下,聊“長壽”這樣的話題多少有些突兀。但若是將這“長壽”的物件限定為國家,事情好像又變得有趣了起來:戰國七雄互相爭鬥數百年,那他們到底又享受了多少年的國祚?

戰國七雄中,國祚第一的是誰?1974年才真相大白

一、後來居上的趙、魏、韓

在戰國七雄中,由三家分晉而來的趙、魏、韓三國無疑出現得最晚。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趙、魏、韓三家攜手反抗同樣在晉國掌握巨大實權的智氏,進而實現事實層面的三家分晉。五十年後,周威烈王正式承認趙、魏、韓三家的諸侯之位,趙、魏、韓三國即正式建國。

戰國七雄中,國祚第一的是誰?1974年才真相大白

如此算來,至戰國末期為秦國所滅,趙國享國祚181年;魏國享國祚178年;韓國享國祚173年。與消滅他們的秦國相比,趙、魏、韓三國的國祚都能算偏短。故而在戰國七雄的國祚排名之中,這三國幾乎是毫無爭議地“穩坐”倒數前三名。

二、舊瓶新酒的被代之齊

除了因分晉而來的趙、魏、韓三國,齊國在歷史上也曾出現過換代之事。周成王時期,姜太公受封“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的廣大土地,始建齊國。周成王二十二年(前1021)周成王辭世,因此齊國的國祚當從此年之前算起。

戰國七雄中,國祚第一的是誰?1974年才真相大白

而姜齊國祚的另一端,是周安王二十三年(前379)齊康公於一海島辭世。之所以以此年為線計算姜齊國祚,是因為在齊康公被驅逐於海島之時,姜齊的大權已經事實上由田和掌握。在齊康公下臺後,田和就取代了姜太公一脈對於齊國的控制,將齊國這一舊瓶裝上了田齊的新酒。故而姜齊的國祚只有六百餘年。

至於“新酒”田齊,自田和於周安王十六年(前386)被正式承認諸侯之位,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齊王建被放逐于山野而餓死,田齊的國祚不過175年,僅長於韓國。

三、創業艱難的秦與楚

梳理了後人一步起家的趙、魏、韓,以及中途換了核心的齊國,我們再來看看發家極為不易的秦國和楚國。

周孝王六年(前905),因為養馬有功,秦國的祖先秦非子被周天子封於秦地。但這並非封邦建國,秦僅僅是周王朝的一個附庸國,秦非子也沒有諸侯的地位。周宣王七年(前821),秦莊公因擊敗西戎有功而獲封西陲大夫,但秦國仍舊不是一個諸侯國。直到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公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而終於得到了諸侯之位——秦國的國祚才得以開始計算。

戰國七雄中,國祚第一的是誰?1974年才真相大白

作為一統天下的最後贏家,秦國在戰國以後依舊得到了延續。不過鑑於要與其他六國比較,我們仍舊以秦國結束諸侯國之歷史的時間為節點。故諸侯國秦國的國祚為549年。

再說楚國,其早期與秦國的境遇十分相似。商朝末年,楚人先祖鬻熊等早早投靠周文王的隊伍,成為周王朝的開國功臣。但在初期周天子頻頻分封諸侯時,鬻熊的後人卻沒能等到應有的封賞。直到周成王繼位後,鬻熊後人熊繹才終於得到諸侯之位。換句話說,楚國的開端之年與姜齊相近。待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為秦所滅,楚國的國祚便長約八百年。

戰國七雄中,國祚第一的是誰?1974年才真相大白

四、真正長壽的北方古國

其實相比於中途換代的齊國或創業艱難的楚國,我們還沒梳理到的燕國或許才是這場國祚大比拼中的最大贏家。燕國的始祖是周文王的庶長子,其歷史開始於周昭王九年(前1044)姬奭受封燕召公。

不過長久以來,燕國的歷史還有兩百年左右缺乏相關史料記載。且西周並無青銅器可見“燕”這一國號。因而燕國長期被懷疑是由後世狄夷所偽造,並非曾經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

那麼燕國的國祚真的要繼續成為一個謎團嗎?1974年於北京琉璃河遺址出土的西周堇鼎大抵第一個不同意。堇鼎內有銘文四行二十六字,記載了臣子堇飴奉匽候之命前往京畿向並未在封地的燕召公奉獻食物,並受到燕召公賞賜之事。

戰國七雄中,國祚第一的是誰?1974年才真相大白

毫無疑問,堇鼎給出了證明燕國曆史的最有力證據。我們所認識的燕國即是當時的“匽國”。且它還提供了一條補充資訊:燕召公在受封后並未前往封地,而是繼續留在京畿輔佐周天子。當然,燕國的國祚也能就此基本確定——822年。

燕國國祚822年,韓國國祚173年,戰國七雄誰是國祚第一已經一目瞭然。倒是可惜了齊國和楚國,本有與燕國“一戰”的實力,卻與第一名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