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A思考法解決問題

大千世界,紛繁複雜,企業和個人經常會遇到各種問題和困擾,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人們總結出了很多實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比如:福特8D工作法、豐田解決問題的8個步驟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麥肯錫“七步成詩法”,亦即麥肯錫解決問題的7個步驟:① 界定問題(陳述問題);② 分解問題(問題樹);③ 優先排序(用漏斗法去掉所有非關鍵問題);④ 議題分析(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⑤ 關鍵分析;⑥ 綜合建議(綜合調查結果,並建構論證);⑦ 交流溝通(將資料與論證聯絡起來,講述來龍去脈)。

用5A思考法解決問題

必須承認,這些方法都是從實踐中提煉出來的,凝聚了很多人的智慧和心血,自有其獨到之處,都是值得尊敬和認真研習的。

同樣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以給出不同的解決方案,所謂“殊途同歸”。當然,最終採取何種方式來解決問題,要取決於當事人的抉擇和判斷了,因為多種解決方案之間做比較時,也是要從時效性、可操作性、投入產出比等方面來綜合考量的,這個綜合考量的過程其實就涉及到了筆者今天要提到的思維模式——用資料化思維解決問題。

一、

什麼是資料化思維?

思維是一種比較玄乎、難以說清楚的東西。按照百度百科的定義,思維是人用頭腦進行邏輯推導的屬性、能力和過程。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那麼,什麼是資料化思維呢?筆者認為,同“資料化運營”一樣的道理,“資料化”是用來形容“運營”的,重點還是在“運營”上,只不過“資料化運營”是被打上“資料化”烙印的“運營”。同理,筆者認知的

資料化思維就是指被打上“資料化”烙印的一種思維模式

也就是用資料的原理、方法和技術來解決現實場景的問題的一種思維邏輯。

由此可見,資料化思維是一定是以資料為特色的一種思維,資料的特色為思維賦予了新的內容。人類已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我們發現:一切皆可資料化,一切皆可量化。不可否認,資料已經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人類認識和解讀世界的通用語言。用資料化思維解決問題,就是用資料的角度和語言來解決問題,也就是說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都要以資料為線索來貫穿,要用資料的原理、方法和技術來處理問題。資料化思維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其在現實場景中有廣泛的應用空間。

二、

如何運用資料化思維解決問題?

在這裡,先暫且不討論資料化思維的內容和特點,先來分析一下如何用資料化思維來解決問題。筆者從事資料相關工作多年,一直是資料化思維的親身實踐者。在多年的實戰經驗和思考的基礎上,總結出了一套用資料化思維解決問題的方法論:5A思考法。

用5A思考法解決問題

5A思考法的具體思想是指按照5個步驟解決問題:

第一步:定義核心問題。

要會提出問題,ask the right questions,找到什麼是關鍵性問題;

第二步:資料化解析問題本質。

要擅長用資料的技術和方法解析問題,analyze the nature of the problem。這裡提到的資料的技術和方法有很多,比如:指標分解、層次分析法、聚類、邏輯迴歸、知識圖譜技術等等,具體用哪些要視不同的場景和問題而定。

第三步:構建資料化解決方案。

在問題本質性的解析之後,提出針對性的資料化解決方案。要會設計資料化的解決方案,advance a data-oriented solution 。資料化解決方案包含的內容有:資料分析報告,資料建模需求規劃說明書,資料產品PRD文件,資料產品使用手冊、大資料平臺建設規劃與建設方案等。資料化解決方案實際交付的內容要根據具體場景和問題而定。

第四步:實施方案、解決問題。

按照既定的計劃,採取具體的行動,take action 。這一步跟傳統的解決問題所採取的行動套路是一樣的,略有不同的是,這裡更加強呼叫資料記錄和監測方案在具體執行時的情況,做到過程資料有留痕、資料監測不停歇。

第五步:效果反饋資料化。

也就是用資料作評價, appraise 。問題解決的程度和效果,最終還是要資料來說話,用資料做出評價,這樣就形成了用資料解決問題的閉環。

以上五個步驟,按順序對應五個關鍵詞:問(Ask)、解(Analyze)、構(Advance)、行(Action)、評(Appraise),也就是5A方法。

三、

案例簡析

具體怎麼用

5A方法解決問題呢?這裡舉個例子。

案例

:國家現在鼓勵地攤經濟,我要不要也去擺地攤?

用5A思考法解決問題

以上問題按照5A方法拆解如下:

1

、問(

Ask

):

原問題可以繼續分解為5個問題:①自己真的想清楚了要去擺地攤了嗎?②自己適合擺地攤嗎?③如果去擺地攤,你準備賣什麼嗎?④如果去擺地攤,你準備去哪裡賣呢?⑤如果去擺地攤,你準備把想賣的東西賣給誰?

2

、解(

Analyze

):

對5個問題從資料解讀進行拆解

①自己真的想清楚了要去擺地攤了嗎?

擺地攤這件事情,自己在決策時先要算一筆賬,要考慮用資料進行測算和分析,你準備投入多大的成本,計劃創造多少收益,你需要做ROI的測算。

②問題2:自己適合擺地攤嗎?

擺地攤是件辛苦活兒,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幹的來的。你需要分析自己的性格、口才還有帶貨能力,當然還需要有生意頭腦才行。用資料的角度來說,就要建立一個擺地攤適合度的評分模型,你的評分越高你就越適合去擺地攤。

③問題3:如果去擺地攤,你準備賣什麼嗎?

這個問題說的就是帶貨,也就是WHAT的問題。賣什麼東西呢?你需要列出一份清單,把能賣的物品都羅列出來,這跟做資料治理時要搞資料資產目錄是一樣的道理。

④問題4:如果去擺地攤,你準備去哪裡賣呢?

這個問題說的就是渠道或地點,也就是Where的問題。在哪裡賣呢?朋友圈裡已經有人發出了北京的擺攤地點,百度地圖已經火速開通了攤位地點資訊稽核綠色通道,看看大百度這速度,也正是很網際網路的。利用朋友圈的資料、百度地圖的資料可以解決“在哪裡賣”的問題了。

⑤問題5:如果去擺地攤,你準備把想賣的東西賣給誰?

這個問題說的就是目標使用者定位,也就是Who的問題。賣給誰呢?你需要分析誰會對你所賣的物品有需求,從資料的角度來說,就是要做一個目標使用者的畫像,給他們貼上標籤,然後再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他們。

3

、構(

Advance

):

對以上所提的五個小問題分別進行研究,形成具體資料分析和測算模板,提出一整解決方案。如果適合擺地攤,那麼決定去哪裡擺、賣什麼東西、賣給誰等,做好相應的落地方案。如果不適合擺地攤,那麼直接可以否定這個念頭。以問題②為例,用資料建模的方式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建立一個擺地攤適合度的評分模型,大致方案如下:

(1) 設計測評指標:主觀意願(態度、渴望程度)、客觀條件(時間允許度、物品準備充分程度)、個人特點(外向型、口才、外貌)

(2) 權重分配:採取層次分析法設計專門的打分表來計算各指標的權重

(3) 選擇測評方法:設定專業的測評量表,由使用者自行回答問題,也可請親朋好友一起來參與點評,根據答案給出評分結果

(4) 結果應用:80分以上具備擺地攤能力,80分以下暫不適合

4

、行(

Action

):

按照以上方案,形成最終決策。如果決策是要去擺地攤,則要制定行動計劃、做好準備和採取行動。並且,在實際擺地攤過程中實時監測自己的經營資料:客流數、詢問數、成交數、成交率、交易額、交易商品數量、交易時段等。如果決策是要不去擺地攤,那就沒有這個步驟了。

5

、評(

Appraise

):

如果決策是要去擺地攤,則要對自己的擺攤經歷做階段性總結和評價。比如:當初設定的目標值是否達到?自己有沒有做到很好的成本控制?某某商品是不是和預期一樣大賣了?…。。透過這些問題和相應指標的分析測算,評價自己的經營能力和當初的決策是否恰當。

四、

小結

資料化思維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適合應用的場景,它能為我們在生活的決策提供有趣的思路和方法。當然,更適合採用資料化思維的場景是在商業領域,比如:企業的市場決策、廣告投放策略、風險控制問題等等。對於準備或正在做數智化轉型的企業,尤其更適合用資料化思維驅動變革。面向企業的商業問題時,用資料化思維形成的解決方案往往需要投入較多人力物力和時間去落地,同時還需要從制度、流程、IT建設等方面給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