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古典詩詞:這種幾近消失的修辭手法,卻是中國古詩的魅力所在

走進古典詩詞:這種幾近消失的修辭手法,卻是中國古詩的魅力所在

走進古典詩詞:這種幾近消失的修辭手法,卻是中國古詩的魅力所在

本期話題

從《詩經》開始,中國的詩歌就已經出現了賦、比、興三種重要的修辭手法。但是後來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興作為曾經最重要的手法卻逐漸失傳。究竟興是什麼?它又有著怎樣的表現作用呢?

上兩期連結

走進《詩經》的第一關:我們要怎樣理解詩人的比、興;

讀《詩經》,找一點兒詩歌的樂趣,我們得由此做起;

走進古典詩詞:這種幾近消失的修辭手法,卻是中國古詩的魅力所在

無論是站在作者還是讀者的角度上看,“興”的技法較之於“比”,都要更復雜,甚至還顯得更“高階”些。這是由心、物之間的不同關係決定的。

如果說“比”偏重於“心”與“物”的邏輯聯絡,那麼“興”就更著力於“物”對“心”的情緒刺激。前者更像是理性的安排,而後者則突出了感性的體驗。正是這個特點,導致了“興”法在後世的漸趨衰微

黃侃《文心雕龍札記》一書曾就此評論道:

自漢以來,辭人鮮用興義,固緣詩道下衰,亦由文詞之作,趣以喻人,茍覽者恍惚難明,則感動之功不顯。用比忘興,勢使之然,雖相如、子云,未如之何也。

然自昔名篇,亦或兼存比興,及時世遷貿,而解者只益紛紜,一卷之詩,不勝異說。九原不作,湮墨無言。是以解嗣宗之詩,則首首致譏禪代,箋杜陵之作,則篇篇繫念朝廷,雖當時未必不託物以發端,而後世則不能離言而求象。

由此以觀,用比者歷久而不傷晦昧,用興者說絕而立致辨爭。當其覽古,知興義之難明,及其自為,亦遂疏興義而稀用,此興之所以寖微寖滅也。

——《文心雕龍札記》

走進古典詩詞:這種幾近消失的修辭手法,卻是中國古詩的魅力所在

黃侃說,《詩經》的“興”法之所以被後世作者拋棄,是因為從表意的指向性來看,它不如“比”那麼明確。這是實話

因為從創作動機上說,當作者用“比”的時候,他本來就是在尋找一個合適的意象為詩情作批註。這等於作者採取了一種積極干預的態度,力圖向讀者去說明他所要表達的感情是什麼。故此作者選擇的意象往往帶有明確的指向性。

但“興”就不同了。

在起興的時候,作者對讀者的干預要消極得多。這時的作者更傾向於把激起詩情的那個場景客觀地復現給讀者看。

但即便場景被精確地還原了,可是讓不同的人去看,甚至這些人很可能處於不同的時空,帶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維習慣,那他們看到的東西難保不會同作者大相徑庭

。比如《召南·鵲巢》: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詩經·召南·鵲巢》

走進古典詩詞:這種幾近消失的修辭手法,卻是中國古詩的魅力所在

在這首婚禮祝福曲的開篇,詩人描寫了一幕鳩佔鵲巢的場景。

根據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鳥類學常識,布穀鳥有“巢寄生”行為——它自己並不築巢,而是將卵產在麻雀等其他雀形目鳥類的巢中由它們代為孵化。布穀鳥的雛兒一旦破殼,就會仗著比麻雀幼鳥更大的體型而將麻雀幼鳥擠出巢穴,讓它們從高空墜亡,或者墜落之後餓凍而死,於是幼小的杜鵑就可以霸佔母麻雀的哺育了。

在我們的印象裡,“鳩佔鵲巢”就是這樣一幕血腥而冷酷的場景,這自然會造成對《鵲巢》的理解障礙,“鳩佔鵲巢”怎麼能興起一場幸福溫馨的婚禮呢?

甚至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做出一個更大膽的假設:假設一位當代讀者在讀這首《鵲巢》之前剛剛才看過溥儀的《我的前半生》,那他甚至有可能將《鵲巢》理解為一個關於政治陰謀的隱喻。

“百兩御之”的詩句顯示這是一場豪華氣派的貴族婚禮,紅蓋頭下的那個女人會不會是一個滿腹陰謀的野心家,就像《左傳》裡的驪姬那樣?溥儀在他的書中可說了:“袁世凱的失敗,在於動了

鳩佔鵲巢

之念。”

走進古典詩詞:這種幾近消失的修辭手法,卻是中國古詩的魅力所在

但是很遺憾,這種有可能發生在當代讀者身上的閱讀體驗和詩人原本要表達的意思其實南轅北轍。

《毛詩傳》說“鳩不自為巢,居鵲已成之巢”。

古人眼中的“鳩佔鵲巢”是布穀鳥放棄了獨立的地位而作為一個附屬住進了別人的家裡,就像新娘從原生家庭嫁入夫家,成為丈夫的賢內助一樣。

在《周易》中,這被形容為“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這是地順天、妻從夫、臣忠君的道理。即功成不歸諸己,而要替天效勞、奉事至終。)

在《鵲巢》這個案例中,讀者對起興的誤會主要是由古今文化背景的差異造成的,但這僅僅是產生誤會的原因之一。

往遠了說,不同的思維習慣、知識儲備、人生經歷乃至閱讀當時的具體環境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對起興的準確理解

這麼一看,作者使用“興”法好像真的成了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兒。於是乎,“興”法逐漸被人棄之不顧了。

參考文獻:

王應麟《困學紀聞》;

《文心雕龍札記》。

本文系晉公子原創。已簽約維權騎士,對原創版權進行保護,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絡授權。

歡迎分享轉發,您的分享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 THE END —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網路

走進古典詩詞:這種幾近消失的修辭手法,卻是中國古詩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