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號”飛行器上天了!坐飛機太空旅行真的可以有?

美國當地時間7月11日,維珍集團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搭乘旗下“團結號”跨界飛行器到達距離海平面大約86公里的高度,體驗了數分鐘的太空失重後,“團結號”順利返回。這一創舉,讓不少人動起了“去太空走一遭”的心思。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康國華教授告訴記者,嚴格意義上,理查德·布蘭森進入的還只是“亞軌道”範疇,但體驗短暫太空失重的快樂,未來真的可以“飛入尋常百姓家”。

此次只能算“亞軌道飛行”,“進太空”門檻很嚴格

每一個人小時候都有“仰觀宇宙之大”的夢想,真的到天上去看一看,會是啥樣呢?維珍集團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奮鬥了至少16年。他的研發團隊在2019年取得了階段性成功,2019年2月22日,“團結號”完成了首次搭載乘客進入亞軌道的試飛,但當時除兩名飛行員外只搭載了一人。

現如今,“團結號”2。0版滿載6名乘客進入太空,理查德·布蘭森成為了世界首位乘坐自家飛行器進入“太空邊緣”的億萬富翁。但在創造紀錄的同時,理查德·布蘭森也將不得不面對一個沮喪的現實:“團結號”還不能算是進入軌道的航天器,嚴格意義上只能是亞軌道飛行。

康國華告訴記者,想要進入太空,成為軌道航天器,第一步便是越過“卡門線”。這是航空航天領域的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外太空與地球大氣層的分界線,位於大約海拔100公里的高度。在卡門線內外飛行的飛行器,也由此被分為航空器和航天器。比如我國第一臺國產大飛機C919,AG600水陸兩棲飛機,直升機直10、直19等都屬於航空器。去年正式投入運營的北斗導航系統、老百姓熟悉的風雲系列氣象衛星,以及我們南京人自豪的南航自主研製的天巡一號微小衛星都是屬於航天器大家族中的一員;如果再遠,就以月球為起點,稱之為深空探測器了,如今年圓滿收官的嫦娥家族,已抵擋火星的天問號等等。

根據已經公開的資訊,“團結號”跨界飛行器飛行的高度大約86公里,並沒有越過卡門線,即使有失重體驗並看到了太空景象,在國際層面也不能算進入太空的軌道飛行器。

抵達“太空邊緣”真的可以有,“跨界飛行器”承擔“火箭功能”

不管怎樣,能坐著自家的飛行器遊走在“太空邊緣”,也算是創舉一件。網友們對“團結號”的飛機外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和我們概念裡“坐火箭上太空”完全不一樣。

網友們因此再度感到驚訝:“坐太空梭也能上太空?”康國華介紹,“團結號”嚴格來說不能算是太空梭,只能是“跨界飛行器”。“它有翅膀,能夠以飛機的方式進行著陸,因此屬於‘跨界飛行器’。如果要滿足‘太空梭’的條件,必須要具備軌道執行和大氣內飛行這兩個條件。”

據報道,“團結號”的飛行流程與常見的火箭發射並不相同——先由一架雙體運輸機作為“母艦”從跑道起飛將“團結號”送至高空後解除安裝,然後再由“團結號”自行點火推進,從而實現變相分段加速。隨後,“團結號”在升至最高點後開始進入滑翔狀態,最終依靠其特殊設計的外型結構回到起點,整個飛行軌道呈圓環狀。

據《紐約時報》訊息,美東時間10時40分左右,維珍銀河的“母艦”載著“團結號”從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美國航空港(Spaceport America)跑道起飛,一路攀升至距地面約15千米高空。

11時25分左右,“團結號”與“母艦”脫離,隨後點燃引擎加速升空。約60秒後,引擎關閉,飛行器藉助慣性繼續爬升。

在到達海拔約86千米的最高點後,“團結號”開始緩緩轉向,最終滑翔下降,在航空港的跑道順利降落,整個飛行時長在一個小時左右。

“團結號”飛行器上天了!坐飛機太空旅行真的可以有?

這張英國維珍銀河公司7月11日釋出的圖片顯示“團結”號太空船成員處於失重狀態。新華社發(維珍銀河公司供圖)

此次試飛,“失重體驗”是亮點。據維珍銀河介紹,此次試飛主要目標是評測客艙和使用者體驗,包括評估客艙環境、座椅舒適度、人體失重感受、飛船內能看到的地球景觀等。此外,團隊還希望藉此研究植物在飛行期間對重力環境變化作出反應情況,從而服務於未來長期太空任務中糧食種植的研究。

科研效果需要時間的檢驗,但也有“立竿見影”的飛行體驗,那便是失重。在官方影片中,當飛行器升至軌道最高處時,乘客可以透過窗戶看到黑暗的太空和地球呈現出的弧線。失重期間,飛行器上的四名乘客紛紛解開了安全帶,四處飄蕩,體驗了四分鐘左右的失重狀態,還透過窗戶看到了地球邊緣,透亮稀薄像“雞蛋清”一樣的大氣層。

“航天器對於失重的判斷,靠的是零重力指示器。比如,5月份跟著SpaceX公司成功發射的載人版龍二飛船進入太空的,便是一個毛絨小恐龍。在飛行過程中,一旦玩具開始四處漂浮,宇航員就知道飛船已經脫離了地球的引力。”康國華告訴記者,這些“萌點”讓太空飛行變得更加有趣。

“太空之旅”或將像飛機“排班”,但高血壓乘客會被排除

維珍集團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的飛行只是一個起點,9天后,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旗下的商業太空公司“藍色起源”也將發射自己的飛行器,預計飛行高度將越過卡門線。

爭先恐後的商業競賽讓“太空之旅”變得更加誘人。康國華告訴記者,“遊走在太空邊緣”最大的亮點是“多次往返”。“團結號能夠回來就是良好的開端。未來,伴隨著成本不斷降低,飛行器進入太空,或將可以像機場的飛機‘排班’那樣,實現定期飛行。目前,可返回式的火箭我們國家也在科研攻關中。”

但需要提醒愛好者們的是,“上天”依然有一定的條件。除了高額的“門票”之外,還需要強健的身體。 “理查德·布蘭森雖然70歲了,但為了上太空,沒少接受專業訓練。”康國華告訴記者,搭乘“團結號”的所有乘客,一定接受專業訓練。“‘上天’的先決條件,是身體足夠好。高血壓或者心臟病的乘客將會被排除。因為人在失重的情況下,血液在體內的流動會和平時不一樣。”

交匯點記者 楊頻萍

標籤:

責編:金勇

【來源:新華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