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氣象 讓精細服務更有溫度

“我們農場的青棗現在可是氣候品質‘特優’產品了,這兩天訂單紛至沓來,預計今年的銷售價格可提20%。”1月12日,在漳州市石榴鎮舉辦的福建省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授牌現場,果農許智平笑逐顏開地說道。

這是福建省氣象部門首次開展熱帶水果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助力農戶增收增產。2021年10月,“發展智慧氣象”等字眼被寫入福建省人民政府釋出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裡。福建省氣象部門積極探索智慧氣象服務,為群眾辦實事,從服務農業生產到保障城市執行,從日常天氣預報到專業性行業氣象服務等,讓“智慧氣象”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

加強監測預報預警,守護八閩寒暑冷暖

福建地處東南沿海,暴雨、颱風等頻發。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責任,作為“訊息樹”“發令槍”,氣象預報預警發揮著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近年來,福建省氣象局因地制宜、突出優勢,科學建立了具有福建特色的現代氣象業務體系,讓氣象服務成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保護傘。

“在中國氣象局黨組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福建省氣象部門持續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觀測體系不斷完善,氣象現代化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省氣象局局長潘敖大說。

為了做好防災減災的“排頭兵”,省氣象局建立了“1262”精細化城鄉氣象災害預警聯動機制。基於智慧網格精細到鄉鎮的氣象預報預警融入福建防災減災救災體系,無縫銜接政府部門提前12小時劃定防範重點區、提前6小時預置救援力量、提前2小時轉移人員的“三個提前”分級分割槽分類精準指揮,實現氣象預警直達鄉鎮。

福建省氣象部門還與省自然資源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等部門建立長效合作機制,省突發事件預警資訊釋出系統對接地質災害、山洪災害風險、海洋災害、漁船動態、氣象短臨等監測預警系統,自動接收相關資訊並智慧繪製強降雨落區、地災風險區劃、山洪災害風險區劃。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林錫能表示,氣象和海洋漁業兩部門在促進共建共享、深化溝通交流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機制,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過去一年內,面對極端天氣的挑戰,福建省氣象部門交出了一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答卷:有效應對3次寒潮、24次強對流、19場暴雨和5個颱風(1個登陸)等災害性天氣過程,獲得18次省部級領導批示,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有新成效。

深耕“氣象+”場景,讓“未知”提前知

近年來,“數字”“智慧”一直是福建建設發展的關鍵詞,引領著全省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城市建設等方方面面的變革。

入選“數字福建”精品工程的“知天氣”手機天氣預報軟體,是福建省氣象局基於手機平臺開發的氣象手機客戶端服務系統,目前已覆蓋達407萬用戶。

“透過‘知天氣’App,我可以隨時隨地掌握氣溫、雨量、風況、溼度等天氣資訊,還可以一鍵查詢省內知名旅遊景點的天氣預報,以及海洋、水利汛情等專業氣象服務。”市民林先生坦言。

作為“數字福州”建設的急先鋒,福州市氣象局也積極投身智慧建設,著力打造的氣象預報預警服務數字化智慧平臺——“氣象精靈”,提供更加直接可理解可分析的智慧氣象服務。

“透過‘氣象精靈’的智慧預報,我就能實時瞭解天氣資訊,為出行提供參考。”市民陳小姐說,在去年9號颱風“盧碧”影響期間,小區降雨量明顯增多,促發“氣象精靈”發出暴雨紅色預警,系統透過合作的通訊商向她的手機發出了提示簡訊,讓她預知天氣動態,合理做好出行安排。

此外,智慧氣象服務還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由於氣象部門的提前預報預警,還親自到企業、到田間提供貼心的氣象服務,讓我們避免了20萬元以上的經濟損失。”2021年4月10日,三明市建寧縣氣象局收到來自福建托斯卡納莊園有限公司的感謝信,感謝在1月份寒潮天氣過程中為水稻制種提供精細化的氣象服務。

建寧是全國最大的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縣,從2021年2月起,福建省氣象局與省農業農村廳開展合作,啟動建寧水稻制種氣象服務試點工作,並簽署合作備忘錄。建寧縣氣象局還與縣農業部門聯合成立“建寧縣水稻制種氣象服務站”,提供了近60份水稻制種氣象服務產品,成為制種戶的“氣象管家”,為制種15萬畝貢獻氣象力量。

近年來,氣象部門以“智慧化”“數字化”為抓手,積極融入智慧城市、智慧社群、數字鄉村建設中,並創新建成氣象大資料智慧感知網,為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提供數字化氣象服務產品,打造“氣象+”行業數字場景,讓智慧氣象成為服務民生的一大利器。

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生態氣象典範區

福建作為全國水、氣、生態環境保持全優的省份,山水資源豐富,風光秀麗,人文薈萃。

為全面融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打響“清新福建”品牌,過去一年裡,全省氣象部門統籌協調,突出地域特色,加快氣候資源開發,持續推動“清新福建·氣候福地”“中國天然氧吧”等生態氣候品牌認定,大力推進“清新福建”生態氣象典範區建設。

“得益於安溪縣氣象局的‘保姆式’服務,既促進了茶園的生態環境,又提升了茶園的茶葉氣候品質,還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茶農‘看天吃飯’的無奈。”雲嶺茶莊園相關負責人坦言,在氣象部門的持續努力下,去年底,包括安溪在內的福建新增4個縣市成功入選“中國天然氧吧”,進一步推動了安溪茶葉生態文明建設。

據安溪縣氣象局局長張金超介紹,從2020年起,安溪縣氣象局助力縣委縣政府啟動“中國天然氧吧”申報工作,先後成立了領導小組,組建微信工作群,還爭取縣政府投資百萬元在雲嶺茶莊園及雲中山景區安裝負氧離子檢測裝置。去年,安溪縣氣象局進一步在安溪雲嶺茶園建設了茶葉實景智慧監測裝置,並在不同梯度茶園裡新建了13套茶園小氣候監測站,讓茶葉管理部門和茶農足不出戶就能“眼觀八方”,運籌帷幄。

事實上,氣象助力福建生態良好的案例不勝列舉。

武夷山國家公園是我國第一批國家公園。福建省氣象局緊跟需求,建成武夷山國家觀象臺,並與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聯合共建武夷山國家公園氣象臺,打造武夷山脈梯度觀測系統,對武夷山氣候系統多圈層及其相互作用進行長期、連續、立體、綜合觀測。

去年8月,福建省氣象局還與福建省生態環境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深化環境監測和預報、資訊平臺建設和資源共享等合作,全面提升應對氣候變化水平和服務國家戰略水平。

據統計,自2019年開展“清新福建氣候福地”認定工作以來,全省已認定65個福地。這不僅改善了旅遊區環境,還帶動一定的就業人數,顯著提升了福地居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此外,全省氣象部門還成立中國氣象局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福建分中心,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監測評估研究和業務服務;完成福州(北峰)溫室氣體觀測站建設,邵武臭氧探空投入業務執行……以氣象“高科技”助力生態環境“高顏值”。(中國氣象報福建記者站 陳獻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