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景南代表:系統提升大城市抵禦和防範極端天氣能力

本文轉自:人民網

孫景南代表:系統提升大城市抵禦和防範極端天氣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孫景南。曹偉攝

人民網南京3月7日電 (馬曉波)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給大城市帶來的風險不容小覷。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專家孫景南建議進一步提升大城市抵禦和防範極端天氣的能力,包括提升極端天氣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加強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健全氣象災害防禦組織體系,完善氣象災害預警應急聯動機制,提高社會公眾防災減災意識等。

應急管理部發布的2021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顯示,2021年我國自然災害形勢複雜嚴峻,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多地出現大風、龍捲風、暴雨等極端天氣,特別是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不僅造成嚴重的城市內澇、河流洪水、山體滑坡、交通受阻、電力通訊中斷,還造成地鐵漫灌等次生災害。孫景南代表認為,大城市人口集中、建築密集、經濟要素聚集,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系統密切交織,對天氣氣候的影響更加敏感,不斷提高大城市抵禦和防範極端天氣能力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要求。

“應對極端天氣不能僅靠預報,健全大城市氣象災害防禦組織體系,完善氣象災害預警應急聯動機制同樣必不可少。”孫景南代表建議,出臺完善氣象災害防禦法規規章和檔案,建立健全以預警訊號為先導,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部門應急聯動機制和社會響應機制;重點建立基於重大氣象災害紅色預警訊號高風險區域、高敏感行業、高危人群的自動停工停業停課機制。她還建議,完成大城市主要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形成城市氣象災害風險地圖,以及各類風險點、隱患點及其致災閾值清單、應急責任人預警服務物件清單。

“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同樣需要提高。”孫景南代表說,應將氣象災害防禦知識納入各級綜合科普體系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融入中小學義務教育體系,持續提升氣象科普普及率,充分發揮政府、社會、新聞媒體等力量,採用多種方式推進防災避險、自救互救等應急救援知識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提高全社會風險防範意識和災害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