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到底該不該走?4小時後完賽,算浪費名額嗎?

馬拉松到底該不該走?4小時後完賽,算浪費名額嗎?

每一場馬拉松比賽中,總有第一個撞破終點線的英雄,也總有一些最晚抵達的選手。

當他們出現在馬拉松競賽場,人們會如何對待這樣一群不是那麼“合群”的跑者呢?

跑的慢,就要被歧視?

被譽為世界著名的金牌賽事的倫敦馬拉松,於4月28日在倫敦如期舉行,此次比賽報名人數達42萬人,來自世界各地的4萬2千人參加了此次比賽,創下歷史新高。然而倫敦馬拉松賽的一名官方領跑員表示,她和其他選手在比賽中受到了“不公平”對待。

馬拉松到底該不該走?4小時後完賽,算浪費名額嗎?

伊麗莎白·艾爾斯(Liz Ayres) 是倫敦馬拉松賽的一名官方領跑員。

她被要求在7。5小時內完成任務,這意味著她可以幫助一些跑的慢的選手按時完成比賽。賽方也本想借此讓比賽變得更具“包容性”,卻沒想到適得其反。

艾爾斯表示,在比賽過程中,儘管她們是按要求的速度跑步,但依舊有清潔工跟隨著他們,並且告知她們快點,甚者把汙水車噴灑到運動員身上。

馬拉松到底該不該走?4小時後完賽,算浪費名額嗎?

一些肥胖跑者甚至遭到了侮辱性的語言攻擊,“快跑,胖子!”、“這是比賽,不是散步!”、“你吃得少一點,衣服就合身了。”

馬拉松到底該不該走?4小時後完賽,算浪費名額嗎?

後半程時賽事主辦方甚至開放了原來封閉的道路,以至於最後一批隊員遭遇了數次交通堵塞。

現場約有200名跑者是與她同一時間或晚於她跑完全程。

(以上部分文字來自澎湃新聞)

誰第一個衝線?誰超越了誰?有沒有破紀錄?這些畫面和訊息是在一場比賽中最受關注的焦點。而比賽中的另一個角色,千帆過後,他們需要勇敢直面屬於自己的終點線。

1、阿赫瓦里:祖國是派我來完成比賽的

1968年10月26日,墨西哥城奧運會比賽現場。下午4時30分,選手開始陸續完成比賽。17時30分,頒獎結束。16時30分,組委會通知沿途服務站開始撤離,沿途觀眾開始三三兩兩回家。此時,一個讓人吃驚的訊息傳來:有個選手還在跑!沒錯,那是阿赫瓦里。黑夜中,他仍然在朝著前方挪動,一瘸一拐地跑進了體育場。這一幕後來被人們奉為“奧林匹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幕”。

馬拉松到底該不該走?4小時後完賽,算浪費名額嗎?

偌大的體育場裡,只剩下場地工作人員和最後一批即將散去的觀眾。短暫的沉默後,在場所有的觀眾和工作人員面向阿赫瓦里舉起了雙手,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

馬拉松到底該不該走?4小時後完賽,算浪費名額嗎?

事後,他說出了奧運史上最樸實也最震撼人心的語言——“我的祖國,把我從7000英里外送到這裡,不是讓我開始比賽,而是要我完成比賽。”

2、96歲老兵用時11小時23分跨過終點

2016年紐約馬拉松現場,過了關門時間後,精英選手們正開始百慶功宴慶祝。然而此時,紐約馬拉松賽事總監Peter正在終點處等著最後一名選手,這位特別的選手已在賽道上跑了10個小時,Peter和值守的團隊成員一起等待最後一位跑者的到來,並親手為他掛上完賽獎牌。最後這位96歲的前海軍陸戰隊員喬納森·門德斯成為紐約馬拉松歷史上最年長的非官方完賽者。

影片源自橙光線公眾號

3、“其實我一直在奔跑”

2015年的波士頓馬拉松賽現場。開跑2小時9分17秒後,來自衣索比亞的Lelisa Desisa衝過終點線奪得冠軍。而同樣的這段路程,編號為30965的選手Maickel Melamed卻默默走了20個小時。他最終在第二天的凌晨5點跑完全程,光榮地成了最後一名。

Maickel Melamed是一位來自委內瑞拉的跑者,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縮症。對於他來說,名次並不重要,能完成全程已經是意義非凡。

馬拉松到底該不該走?4小時後完賽,算浪費名額嗎?

在他的波馬比賽結束後,波士頓市長馬丁·沃爾什親自為他戴上了獎牌,“這絕對是一個激勵人心的故事,他的精神會在跑道上不斷延續下去。”

4、“是沿途的加油聲,讓我衝過終點”

2016年布拉格馬拉松現場,組委會為了讓選手以坦然的心態完成比賽,將關門時間設計成7小時,並在終點前處安排旗手,為選手加油,當最後一個選手跑過來時,旗手們會跟在他身後一起跑過終點,現場DJ也會邊陪跑邊加油。

馬拉松到底該不該走?4小時後完賽,算浪費名額嗎?

比賽的最後一名是來自上海的小姑娘,賽後她說比賽途中曾幾次想放棄,最後這段全場的加油讓她特別感動。

其實對於很多參加馬拉松的跑友來說,馬拉松本身就是一項很有成就感的比賽,無論是第一名還是最後一名都值得敬佩。所謂堅持,最後都有一個結果,可能未必圓滿,但是足以告慰自己。

我們都沒有權利嘲笑那些咬牙堅持前進的人,放棄很容易,堅持卻很難。

一個文明的跑者絕不會拿速度來擠兌比他跑得慢的人,不曾跑過馬拉松的亦然。

(愛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