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這麼治療有奇效!頸椎不好的人,一定要看!

近年來

頸椎病發病率越來越高

據統計

中國的頸椎病患者約有2億人

年輕人發病率明顯上升

一轉動脖子,頸椎咔咔響

但脖子不舒服了

很多人並不重視

頸椎的病變除了引起頸椎病外

還可能引起一些綜合徵

大家應該提高警惕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

頸椎病究竟是怎麼回事

頸椎病

又稱頸椎綜合徵,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

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徵。

頸椎病這麼治療有奇效!頸椎不好的人,一定要看!

頸椎病從何而來?

01

頸椎的退行性變

頸椎的退行性變是頸椎病發病的主要原因

,其中椎間盤的退變尤為重要,是頸椎諸結構退變的首發因素,並由此演變出一系列頸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變。

◆ 椎間盤變性;

◆ 韌帶-椎間盤間隙的出現與血腫形成;

◆ 椎體邊緣骨刺形成;

◆ 頸椎其他部位的退變;

◆ 椎管矢狀徑及容積減小。

02

發育性頸椎椎管狹窄

近年來已明確頸椎管內徑,尤其是矢狀徑,不僅對頸椎病的發生與發展,而且與頸椎病的診斷、治療、手術方法選擇以及預後判定均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03

慢性勞損

慢性勞損是指超過正常生理活動範圍最大限度或區域性所能耐受時值的各種超限活動。

此種勞損的產生與起因主要來自以下三種情況:

◆不良的睡眠體位:不良的睡眠體位因其持續時間長及在大腦處於休息狀態下不能及時調整,則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平衡失調。

◆不當的工作姿勢:大量統計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強度不高,但處於坐位,尤其是低頭工作者的頸椎病發病率特高,包括家務勞動者、刺繡女工、辦公室人員、打字抄寫者、儀表流水線上的裝配工等等。

◆不適當的體育鍛煉:正常的體育鍛煉有助於健康,但超過頸部耐量的活動或運動,如以頭頸部為負重支撐點的人體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頸椎的負荷,尤其在缺乏正確指導的情況下。

04

頸椎的先天性畸形

在對正常人頸椎進行健康檢查或作對比研究性攝片時,常發現頸椎段可有各種異常所見,其中骨骼明顯畸形約佔5%。

臨床表現: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嚥困難等。

頸椎病有不同的型別

不同的頸椎病症狀

和相應的治療方式也不同

頸椎病的分類

頸椎病可分為六類: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神經根型頸椎病

① 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

② 除外頸椎外病變如胸廓出口綜合徵、腕管綜合徵、肘管綜合徵、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脊髓型頸椎病

①臨床上出現頸脊髓損害的表現。

②除外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多發性末梢神經炎等。

椎動脈型頸椎病

① 曾有猝倒發作,並伴有頸性眩暈。

② 多伴有交感神經症狀。

③ 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

④ 除外椎動脈I段(進入頸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III段(出頸椎進入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

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頸椎椎體前鳥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嚥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等。

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也稱區域性型頸椎病,是指具有頭、肩、頸、臂的疼痛及相應的壓痛點。

現代生活離不開手機、電腦

經常低頭玩手機

一些不良的姿勢

甚至不合適的枕頭

都會傷害我們的頸椎

做到下面這些小細節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

潛移默化地保護好頸椎

生活中如何

預防頸椎病?

1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鍊:在工間或工餘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2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

3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4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

5勞動或走路時要防止閃、挫傷。

6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按時做頸肩部肌肉的鍛鍊。

7注意端正頭、頸、肩、背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8用枕適當: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過的,最佳的枕頭應該是能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並保持頸椎的平直。

9頸部保暖:頸部受寒冷刺激會使肌肉血管痙攣,加重頸部板滯疼痛。

10姿勢正確:頸椎病的主要誘因是工作學習的姿勢不正確,良好的姿勢能減少勞累,避免損傷。

撰稿:李春美

(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中醫綜合治療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