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付逐年加重的帕金森病?馬雲枝教授:中西醫結合有良方

帕金森病(PD)是一種慢性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張力增高、姿勢步態異常等運動症狀,以及便秘、抑鬱、嗅覺減退和夜尿症等非運動症狀,是世界公認的難治性疾病之一,是中老年人三大致殘疾病之一。

有研究表明,我國PD患者總數已逾200萬,其中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1。7%,超過90%的PD患者因出現非運動症狀而影響生活質量。

西醫目前對於PD的治療包括藥物替代療法、手術治療、基因治療和康復療法,以藥物替代治療為主,但因藥物治療存在劑末現象及晚期患者存在異動症或凍結髮作現象,故目前臨床多采用西藥為主、中藥為輔的治療方法。

如何對付逐年加重的帕金森病?馬雲枝教授:中西醫結合有良方

馬雲枝教授,主任醫師,國家二級教授,現任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醫院名譽院長,河南中醫藥大學帕金森病研究所所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首屆河南省名中醫,第五批、第六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神經系統疾病中西醫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40餘年,擅長神經內科疑難疾病的治療,率先帶領團隊從補益肝腎,滋陰息風法治療帕金森病,並研製出治療帕金森病的熄風定顫丸。熄風定顫丸經研究表明,能顯著降低多巴胺製劑的毒副作用,起到增效減毒的作用。中醫稱帕金森病為顫證,病位在筋脈, 與肝脾腎關係密切。

現將馬雲枝教臨床論治帕金森病的經驗整理如下。

驗案

患者,女性,57歲,患上帕金森病已經長達8年了,在近10年裡,她多次就診於當地中、西醫院,療效不太明顯,而病情卻逐年加重。

2021年7月14日1,從幾千裡之外的慕名找到馬雲枝教授。

馬雲枝教仔細詢問病史,瞭解到她出現肢體抖動已經8年多了,雖然一直在治療,但症狀仍不見好轉,並且近年來又出現了行動遲緩,她初始服用美多芭每次1/4片,每天3次,由於服藥後出現頭暈腦脹,噁心嘔吐等不適,改服苯海索、森福羅及司來吉蘭等藥物,症狀仍在加重,影響穿衣、吃飯等日常生活,伴心煩意亂,

急躁易怒,情緒低落,二目乾澀,視物模糊,夜睡不寧,腰痠背痛,夜晚肢體酸脹不適,咽乾口苦,畏寒怕冷,汗出較多,大便秘結,3日一行。

查體可見其面容呆板,行走呈前傾步態,雙上肢擺動幅度減小,右側手明顯震顫,雙上肢肌張力增高,右側鼻唇溝變淺,舌紅少苔,脈細數。

根據病人舌脈證,判斷其屬顫證範疇,證屬陰虛動風,肝鬱化火型,治以滋水涵木,疏肝解鬱法。

方藥如下:

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藥、酒萸肉、牡丹皮、澤瀉、茯苓、桂枝、醋柴胡、陳皮、川芎、醋香附、梔子、珍珠母、牡蠣、首烏藤、天麻、炙甘草。

按語

馬雲枝教

指出,患者五十七歲女性,病程長達八年之久,屬於帕金森病中晚期階段,此時患者已出現明顯的五臟俱虛等表現,加之病程較長,治療效果不佳,導致肝氣鬱結,化火傷陰,而肢體震顫,動作緩慢,情緒不穩等症候,皆屬陰虛動風兼肝鬱化火之象。

中醫理論認為“年過四十,陰氣自半”,女子以肝為先天,以血為本,肝木以調達為舒而惡抑鬱,患者因病後肢體震顫、日常生活能力受限,社交範圍減少,對此內心不適應從而促發情緒不穩,因病致鬱。

加之顫證的發病臟腑在肝腎,基本病機是肝腎虧虛;焦慮抑鬱是在肝腎不足的基礎上併發肝氣鬱結,是病機的演變或夾雜。

病性屬本虛標實,肝腎不足為本,肝氣鬱結,肝鬱化火為標,治療當標本同治,扶正與祛邪兼顧,治療以滋陰息風固其本,疏肝解鬱祛其標。患者二目乾澀,視物模糊,枸杞子、菊花以滋陰補腎、清肝明目。

又因患者顫證日久,五臟俱虛,肝腎虧虛為甚,復因肝鬱化火擾神更灼陰液,虛火內擾,神失所養,故夜寐不安,多夢易醒,故加陳皮、柴胡、川芎、香附以疏肝理氣為主,疏肝之中兼以養肝,理氣之中兼以調血和胃;加珍珠母、牡蠣、首烏藤以重鎮養心安神。

再加梔子等清洩相火之品,以洩三焦虛火,改善睡眠。加天麻息風止痙以止顫;加桂枝以溫通經脈。

馬雲枝教

還指出“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既病防變理念,長期焦慮抑鬱患者,多肝木鬱滯,克伐脾土致運化失職,納谷不香,倦怠懶言,食少腹脹,故重用健脾益氣的茯苓,且帕金森病患者久病易損及後天之本,故論治顫證合併鬱證時宜兼顧脾胃,突出了“息風不忘滋陰,疏肝不忘理脾”的學術思想。

除此之外,馬雲枝教授還在中藥治療同時,調整美多芭、森福羅等西藥用量,經過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病情得到明顯改善,並回到老家繼續進行鞏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