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覺民《與妻書》:這封令妻子赴死父母跪求的絕筆情書,好在哪?

文||王官令儀

林覺民《與妻書》:這封令妻子赴死父母跪求的絕筆情書,好在哪?

100多年前,國將不國,無數仁人志士力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視死如歸,共赴國難。

黃花崗72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就是這樣一位將家國情懷演繹到極致的赤子。

林覺民是林徽因堂叔,福州人,自小飽讀詩書,卻無意於功名,曾在參加科舉時,於試卷上大書“少年不望萬戶侯”幾字,昂首離開考場。後赴日留學,追求平等自由和民主革命。

1911年春,24歲的林覺民回國後,瞞著父母和妻子,和族親林伊民、黃興等人,秘密籌劃發動黃花崗起義。

他深知凶多吉少,便於深夜寫下了兩封絕筆信《稟父書》和《與妻書》。

4月27日,林覺民隨黃興等人攻入廣州總督衙門,與清軍人馬遭遇,展開激烈巷戰,林覺民受傷被俘。在受審時,

他慷慨激昂,說:“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國家安強,則死也瞑目。”

幾天後被槍殺,英勇就義。

林覺民《與妻書》:這封令妻子赴死父母跪求的絕筆情書,好在哪?

林覺民妻子陳意映

林覺民的《與妻書》用血淚寫成,至今讀來仍令人聲淚俱下,他與妻子的伉儷情深,他對國家和百姓命運的憂慮關懷,用委婉動人又蕩氣迴腸的筆傾瀉而出,感人至深。

林覺民的妻子陳意映生於書香之家,從小就喜好詩書吟詠,還曾著有《紅樓夢》人物詩一卷,1905年,

18歲的林覺民與17歲的陳意映成婚後,兩人住在雙棲樓,樓前種滿蕉梅。

陳意映支援丈夫的革命活動,曾說:“君此後有遠行,必以告妻,願偕行。”

林覺民參加黃花崗起義時,陳意映正懷著孩子,當她看到丈夫絕筆信後,悲傷過度兒早產,心如死灰。

他們的感情感天動地,他們的拳拳愛國之心激勵著無數後來人!斯人已逝,我輩唯有銘記感懷,奮勇向前。

下面,我就逐段詳解,來看看《與妻書》為什麼會成為一篇眾口傳誦的千秋名作,令讀者落淚的。

林覺民《與妻書》:這封令妻子赴死父母跪求的絕筆情書,好在哪?

林覺民陳意映雕像

第一段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開篇,就是一句甜死人的愛稱,但情有多深,生離死別時就有多心碎。

世間歡愉短,皆因眾生苦啊!

卿卿是古時夫妻間的愛稱,相當於現在親愛的。他說親愛的意映,我來給你告別了,你看到這封書信時,我怕是已經成陰間一鬼了吧!寫這封信時,一想到你我就悲不自勝,淚落如雨,難過到不知如何寫完。想停筆,又怕你不瞭解我赴死的初衷,怨我狠心離開你,所以我只能強忍悲痛給你述說。

結婚6年,林覺民為了革命事業,為了救民於水火,加入同盟會,四處奔波,夫妻倆本就聚少離多。沒想到從日本回國,迎來的卻不是團聚,而是天人永隔,怎能不悲。

林覺民《與妻書》:這封令妻子赴死父母跪求的絕筆情書,好在哪?

林覺民寫在方巾上的《與妻書》

第二段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這段講家國情懷,首句同樣是點題,直接告白:我無比愛你,也正是因為愛你,讓我有勇氣慷慨赴死。

都說愛就是力量,這種力量正如湯顯祖說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在他們心中,愛早已超越了生死。

林覺民說,正因為遇見了美好的你,所以我希望天下有情人都像我們一樣成為眷屬。可是,如今的世界豺狼當道,能有幾家過上稱心如意的日子?白居易因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淚溼了衣衫,我和他一樣,也有深情。我想將愛你的心擴充開來,以幫助天下人愛他們所愛的人,所以甘願先你而死。

希望你能體諒我的心,以天下人的幸福為念,只要能為天下人謀取和平和福利,那麼犧牲你我二人的幸福,也是值得的,我們要有這種推己及人的胸懷,你不要難過!

說實話,看到這裡不難過是假的,林覺民將英雄本色和兒女情長合二為一,他的妙論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有異曲同工之妙,都體現了愛國知識分子的高尚情操。

林覺民《與妻書》:這封令妻子赴死父母跪求的絕筆情書,好在哪?

林青霞版陳意映

第三段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我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這段講生死,也是為了讓妻子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選擇。

四五年前,他們結婚不久,林覺民就對妻子說,如果必有一死,希望你在先。因為若是我先死了,你那麼愛我,肯定悲痛不已,我怕你瘦弱的身軀難以承受巨大苦楚,我會於心不忍。與其讓你傷悲,不如把所有的悲傷都留給我,可是沒想到,如今我要先走一步了。

真愛是什麼?絕不是現在的小年輕們看似愛的死去活來,卻動不動就自殺,殉情,報復。真愛就是我願獨自承受所有狂風暴雨和悲傷,只要你沒有痛苦,幸福安康。

人終有一死,因為看到世間尚有美好,所以死也要死得值得。

林覺民《與妻書》:這封令妻子赴死父母跪求的絕筆情書,好在哪?

第四段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後有遠行,必以告妾,妾願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餘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餘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繼續回憶,首句又是愛的告白:我真的真的忘不了你。

記得剛結婚時,我們住在雙棲樓上,冬日樓前疏梅月影,交相掩映,頗有情致,你我肩並著肩,手牽著手,竊竊私語,無話不說,多麼快樂,現在想起來,只能默默流淚。

又記得,六七年前,我揹著家裡人為革命出走又回來時,你哭著對我說:以後遠行,一定要告訴我,我願意伴你同行。我也答應了你,十幾天前回家,我想把這次黃花崗起義的事告訴你,但又說不出口。你有身孕,我怕你承受不住悲傷,所以我只能日日借酒澆愁。唉,當時我心中的悲痛,是筆墨寫不出來的。

這段透過回憶講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回憶是美好而又短暫的,甜蜜的回憶誰不想延續?可是,國家處於危急存亡之際,人民在受苦受難,醉生夢死不是大丈夫所為!大丈夫當舍小家而全大義,為蒼生謀幸福。

林覺民,是當之無愧的大丈夫!

林覺民《與妻書》:這封令妻子赴死父母跪求的絕筆情書,好在哪?

第五段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汙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吾今死無餘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吾死後尚有二意洞在也。幸甚,幸甚!吾家後日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

林覺民《與妻書》:這封令妻子赴死父母跪求的絕筆情書,好在哪?

林青霞版陳意映

這段講現實和遺願。首句依然是告白:我真的想和你長相廝守!

但縱觀今日天下局勢,卻不容許你我兒女情長。天災頻發,盜賊猖獗,列強瓜分國土,貪官欺凌百姓,我們處在這樣的中國,隨時隨地都可能死掉啊!我們能忍心眼睜睜看著彼此就這麼死掉嗎?即使不死,也未免會在戰亂中流離失所,離散難相見,望眼欲穿,枯骨化石,古來破鏡難圓,那種苦楚比死更令人難受。當今因時局而死或分離的人太多了,像我們這樣深情厚誼的人,怎能忍受這種慘狀呢?我寧願為了天下人的美滿,先你而去。

為了革命,我死無遺憾!即便起義不成功,也有志同道合的人繼續奮鬥。大兒依新已5歲,我走之後,你好好撫養,讓他像我一樣有志向。你腹中的孩子如果是男孩,也要教導他繼承我的遺願,為革命奮鬥。這樣的話,我死之後,就又有兩個林覺民(字意洞)一樣的志士了。真是太幸運了,只是我死之後家裡肯定會很貧苦,清淨過日子吧!

都說大丈夫敢為天下先,正是因為有林覺民這樣的烈士,才激勵著後來人。就像後來慷慨赴死的 我黨黨員夏明翰寫的《就義詩》: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他們,都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英雄。

林覺民《與妻書》:這封令妻子赴死父母跪求的絕筆情書,好在哪?

革命烈士夏明翰和妻子鄭家鈞

第六段

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情到悲處,無聲勝有聲。

首句,和蘇軾懷念亡妻的《江城子》之“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是一樣的,接著說,我在九泉之下若聽到你的哭聲,會和你一起哭。我平時不信鬼神,但如今我倒希望有,有人說人有心電感應,也希望是真的,這樣我死後,我的靈魂還可以回到你身邊陪伴你,你也就不會因為失去愛侶而悲傷了。

這段講希望。人世最悲,莫過生離而死別也!若天有情,那麼就讓深情相愛的人,靈魂相依吧。

林覺民《與妻書》:這封令妻子赴死父母跪求的絕筆情書,好在哪?

胡歌版林覺民在獄中視死如歸

第七段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忍。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捨吾,其時時於夢中得我乎?一慟。

這段講民族大義和未盡之情。

我沒有將革命志向告訴你,是我不對,但告訴你,又怕你天天為我擔憂,我死不足惜,但讓你懸心吊膽,我不忍心。我愛你那麼深,所以希望萬事為你謀劃週期,

你嫁我,我娶你,我們都是多麼幸運啊,但不幸的是生在了今日動亂的中國。

我終究不忍只顧全自己,獨善其身。唉,紙短情長,要說的話還有萬千,你可以憑此書領會沒寫完的話。

如今我再也見不到你了,你也不能忘掉我,那麼就時常在夢裡見我吧!寫到這裡,太悲痛了。

林覺民《與妻書》:這封令妻子赴死父母跪求的絕筆情書,好在哪?

結尾

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家中諸母皆通文,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當盡吾意為幸。

從結尾時間四鼓可知,

這封信寫於凌晨兩點左右。

古代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個小時,一個更次敲一次鼓,四鼓就是鼓敲了四次,時間是凌晨兩點多。深夜寫文,悲痛和孤寂可想而知!

最後,林覺民還強調,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曉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請教她們,一定要理解我舍你而赴死的初衷,這樣我就死而無憾了。

這封《與妻書》,語言質樸,卻直抒胸臆,激動人心,林覺民將捨生取義、寧負一人不負天下的知識分子家國情懷錶現的淋漓盡致,是真英雄也!他字裡行間看不出對死的恐懼,有的只是夫妻情深,是對天下蒼生的關懷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他有信念,所以能慷慨赴死,他要為中國人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他堅信這樣的日子終會到來。

林覺民《與妻書》:這封令妻子赴死父母跪求的絕筆情書,好在哪?

《與妻書》話劇演出

林覺民犧牲後,陳意映果然悲痛欲絕,一度想輕生殉情,

在林覺民父母的跪求下,她才強忍悲傷活了下來。

腹中孩子因她悲傷過度也早產了,幸而無恙。

可是,

陳意映終究抑鬱過度,她勉強活了2年,就在悲痛中病逝了,年僅22歲

,她和林覺民的長子,也在9歲時夭折了,令人無比痛惜。他們,為革命付出了太多!但願他們在地還為連理枝。

憑這份生死相隨的感情,憑這種視死如歸的壯烈,憑敢為天下先的家國情懷,《與妻書》就值得千秋傳頌,就足以令人感動落淚。

林覺民《與妻書》:這封令妻子赴死父母跪求的絕筆情書,好在哪?

讀過《與妻書》後,你有什麼感想?歡迎留言討論。

於歷史中見天地,於文化中見真知。

我是王官令儀,專注文史評論寫作,歡迎轉發評論點贊收藏,關注@王官令儀話文史,我們一起品讀精彩的歷史故事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