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七夕: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年年七夕今又七夕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如此算來,牛郎織女一年一次的見面,已經至少7000多年了,加起來兩人的見面天數也有20年了。

解讀七夕: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這個數字在所有的數字裡具有特殊性

,古今中外皆是

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21年3月7日宣佈7天為一週,這個制度一直沿用至今,成為世界各國通用。

中國古代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

,把女子的生命週期也是以七為週期來描述:“女子

七歲

,腎氣盛,齒更髮長。

二七,

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三七,

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

四七,

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

五七,

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

六七,

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

七七,

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解讀七夕: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中國民間祭奠故人,

也是以七天為單位,從“一七”到“七七”為結束。

中國古人發明的

算盤

以“七珠”設定,加減乘除都可計算。

各種俗語中,“七”也特別多。

七年之癢、才高七步、北斗七星、七尺之軀、七尺男兒、打蛇七寸、開門七事、七級浮屠等等,數不勝數。

可以說,“七”這個數字在古今中外,工作生活中,處處出現,好神奇的一個數字,有點意思吧。

回到七夕。

這個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的節日,如今正逐步演化成“中國情人節”,有些人還忌諱說一年才見一次面啊,有點悲劇色彩,其實這是七夕演變過程中加進去的故事傳說,大可不必在意,取其美好一面即可。

解讀七夕: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這麼悠久的節日,又是一個浪漫和愛情的節日,詩人們肯定是不會缺場的

古代寫“七夕”的詩太多了,蘇軾、李清照、羅隱、李商隱、范成大、孟浩然,這些大名鼎鼎的詩人都有詩詞來描寫“七夕”。

白居易老先生能寫出“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這樣的詩句,寫“七夕”那也是別具一格。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解讀七夕: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這首詩沒有具體寫作時間,距今也1000多年了,千年前的那個七夕,白老先生感慨那個微月當空的夜晚,萬古都是相同的,多少歡情和離恨,都在那一晚上演。可能老先生沒有想到的是,千年後的後人們已經把這個節日變成一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節日了。

05:16

注: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