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文武雙全的帝王,推動唐朝書法走向“盡善盡美”

他是文武雙全的帝王,推動唐朝書法走向“盡善盡美”

李世民是功蓋大唐的第二代帝王,雖然不是開國高祖,但他以武力幫助父親打下了天下,在他的統治時期,偃武修文,確定了大唐的基本格局,這一方針也奠定了大唐幾百年的發展方向,後來的歷史證明是完全正確的決策。

他是文武雙全的帝王,推動唐朝書法走向“盡善盡美”

王羲之書法

李世民是一位帝王,更是一位書法家。他的書法影響了帶動了唐朝書法走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度,他也是一位書法理論家,在房玄齡主持編寫的《晉書》中,他也參與了其中兩個人的傳論,一是西晉陸機,另一個是東晉王羲之。其中在王羲之傳論中他這樣寫道:

“書契之興,肇乎中古,繩文鳥跡,不足可觀。末代去樸歸華,舒箋點翰,爭相誇尚,競其工拙。伯英臨池之妙,無復餘蹤;師宜懸帳之奇,罕有遺蹟。逮乎鍾、王以降,略可言焉。鍾雖擅美一時,亦為迥絕,論其盡善,或有所疑。至於布纖濃、分疏密,霞舒雲卷,無所間然。但其體則古而不今,字則長而逾制,語其大量,以此為瑕。 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其枯樹也,雖搓擠而無屈伸;其餓隸也,則羈羸而不放縱。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歟!子云近世擅名江表,然僅得成書,無丈夫之氣。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臥王濛於紙中,坐徐偃於筆下;雖禿幹兔之翰,聚無一毫之筋;窮萬谷之皮,斂無半分之骨。以茲播美,非其濫名耶? 此數子者,皆譽過其實。所以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他是文武雙全的帝王,推動唐朝書法走向“盡善盡美”

王羲之書法集字

從上述文獻中可以看出,這位帝王的心裡只有王羲之,而至於張芝等人他也不提,就連南梁朝皇帝蕭衍極力推舉的鍾繇的書法他也不放在眼裡,認為他的字“字則長而逾制”,是不符合當下人們的審美需求的,對王獻之則批評的更為嚴厲,被喻為“餓隸”、“隆冬之枯樹”,這裡則極其崇尚王羲之,認為王羲之的書法已經“盡善盡美”了,其熱愛程度達到了“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的地步。

他是文武雙全的帝王,推動唐朝書法走向“盡善盡美”

李世民書法

“盡善盡美”本出自《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意思是指事物完美到沒有任何缺點的地步了。唐太宗的這種價值觀念也是儒家思想的體現。書法本來就永遠沒有完美的時候,即使王羲之的也不例外,唐太宗在這裡表達出盡善盡美的思想,雖然沒有歷史考證,但它與政治、文化一定的千絲萬縷的聯絡,特別是在他當朝理政初期,給臣民們樹立了這種做人做事的完美思想,既是務實之需要,也是理政的一種理念。同時,在文化領域裡,也希望用文化的盡善盡美滲透到各個行業,是為大唐指引了一種願望。

在他這種思想的推動下,大唐幾百年來興盛不衰,成為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時期。在文化領域裡也誕生了無數名人,李白、杜甫、顏真卿、柳公權等都是一座座豐碑,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些都要歸功於李世民”盡善盡美“的主導思想。

宣告:本圖文由“太一智慧書畫藝術”百家號原創,作者:郭宗吾。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