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康:未來中國至少還有3到4億人口 要從農村轉為城市的常住人口

首屆無想山財經峰會於4月22日-4月24日舉行,本屆峰會以“經濟新動能與鄉村振興”為主題。23日上午,開幕會舉行。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出席會議並演講。

賈康:未來中國至少還有3到4億人口 要從農村轉為城市的常住人口

賈康表示,首先鄉村振興還是離不開農業概念,農村又進一步的形成三農概念。他一向強調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在人類社會的供給體系中具有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但是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展,農業作為產業又面臨相對弱勢的問題和一系列的矛盾。因此他強調農業它需要得到反哺,內在邏輯就是它的比較利益是低下的,它是在產業中間的弱勢地位。他表示,三農問題的合理解決需要得到必要的統籌規劃和政策的支援。

他指出,中國的現代化是一個彌合二元經濟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間城鄉一體化、農業產業化、新型城鎮化,它內涵的是要使農民致富,農民總的在人口中間的比重是下降趨勢,但始終還是要存在著務農的社會成員。這些成員要融入全面小康和未來,他指出,未來幾十年中國至少還有3到4億的人口,要從農村轉為城市的常住人口,而留在農村區域的這些社會成員,他們所關聯的產業要納入總體的全域性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間,也同樣是要實現升級。這種產業的升級和鄉村的振興其實是一個事情的兩個角度的表述。農村的鄉村的振興,不排除非農產業在這裡面的這個結合和滲透,但畢竟鄉村概念下基本面還是要農業要有現代化,農業要有它的這個升級發展。

這樣在農村的發展這個大的視角來看,不同的區域,不同的農業的這方面的相關的市場主體企業要得到投融資的有力支援,還有要緊密結合著我們這種支援的這個政策的設計,要考慮相關的機制創新。

關於支援鄉村振興這方面,他表示有三個方面的著眼點:

第一,農業的投融資,必須以市場化、專業化和物件化為基本取向的,並且要納入中國的配套改革和全球化的潮流的。第二,農業的投融資需要匹配合理可持續的政策支援。第三,鄉村振興討論投融資的問題,要特別注重推行機制創新,在制度的配套改革的過程中間,把這個制度機制的改進和政策的最佳化結合好。農業的企業介入後的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經營的投融資,要充分運用市場主體的自主權,在競爭和合作中間爭取做好做大做強。同時強調各項農業的投融資要以高標準專業化為取向,要注重提高績效。此外,各項農業投資要有針對性地對投資專案的特點,切合著種植或者養殖的客觀情況,形成儘可能高水平的定製化的供給管理或者說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