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李倩:很多人表面喜歡錢,潛意識卻恐懼錢

採訪人:鄭立寒

採訪物件:心理諮詢師 李倩

鄭立寒:

那您是怎麼想到做金錢這方面呢?因為心理學種類還是蠻多的,比如說兒童心理學呀,青少年啊,婚戀啊。

心理諮詢師李倩:

很有意思,你居然對我關注的是金錢啊,其實我做了很多命題,包括親子啊,這段時間做金錢,這大概是我自己要療愈的部分。

前面我也跟你說了,我以前追求名和利,然後現在進入到一個低谷,然後我也要重新再起來,起來的那個部分更多是表達。

以前我賺錢,是覺得自己跪著把錢給掙了,現在不要,我要站著把錢掙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新的命題。

我認識很少有人能站著把錢給掙了,

大部分人都是說,別人要什麼,我就要什麼,別人喜歡什麼,我就要什麼。

這樣的方式就是我過去的方式。

我在做金錢心理學的過程當中,發現絕大部分人是沒有辦法跟金錢對話的。很多人都說,我要錢,我要錢的時候,他只是停留在“我要錢”這句話上,那個財富的大門啊,他根本就沒有走進去。他只是站在門口,在那裡哭喊,“我要錢,我要錢”。

絕大部分人都沒有能力去討論金錢,討論金錢是一個非常高階的東西,

因為金錢它的本質是交換,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換。

如果一個人在跟別人交換的過程當中,產生了羞恥、內疚、悲傷、抑鬱、恐懼,這些東西沒有辦法去克服的話,他跟別人交換價值的時候就會很困難。

以後他即使掙了大錢,他也要花很大的力氣,克服這些恐懼、羞恥、內疚等東西。

這樣的人,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花了很大力氣的話,他在中年的時候很可能崩塌。如果沒有崩塌掉,很可能會軀體化(一個人本來有情緒問題或者心理障礙,但卻沒有以心理症狀表現出來,而轉換為各種身體症狀表現出來)。

當他為了賺錢,扭曲自己,沒有照顧到自己的那個部分,就會反應到身體疾病上(軀體化了)。

在職場上,很多人賺錢都很委屈,有些人可能會逃避,就是用世俗化的東西逃避,“賺錢哪有不委屈的”“哪有什麼離家近工資高,老闆好下班時間早的工作啊”……

我覺得這是一個偽命題,馬雲他是老闆,他站在老闆的角度希望員工是這樣,但是每一個人如果能找到自己合適的方式的話,就是有這樣的工作方式的,而且“什麼叫錢多錢少”,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探索過,我們隨便抓一個人問問,你賺錢多少錢夠?

我問你沐由,你賺多少錢是夠的?

鄭立寒:

我覺得,應該是一千萬。

心理諮詢師李倩:很多人表面喜歡錢,潛意識卻恐懼錢

心理諮詢師李倩:

你說一千萬的時候,我認為你並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可能說得比較重,反正就我們兩個人聊天啊,你就當聽聽就好了,因為絕大部分人也是像你這麼回答的,我並不是指向你的。

鄭立寒:

沒關係,越坦誠越好。我聽過一種說法,他說

金錢和愛都是能量,很多人其實是恐懼愛、恐懼幸福,同樣的,他也是恐懼金錢的

。因為他特別恐懼,比如說,他害怕“我有錢了,以後找我借錢的人多了怎麼辦?”,就是他對金錢的感覺是恐懼的。

心理諮詢師李倩:

這裡涉及一個問題,我剛才問這個問題的時候,絕大部分為什麼都是回答一千萬,或者是一個億這樣的一個概述?

因為這是世俗化的要求。

一個人其實需要的金錢很少,你需要去思考一下,

“我有哪些慾望是需要透過金錢來交換的?”

這裡是需要一個精打細算的思考過程,像你說的那種恐懼啊,拋棄啊,有些人買高額保險是為了預防死亡的不確定;有些人賺錢是為了贏得別人的尊重;還有些人賺錢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控制感,“我有錢就可以想買啥就買啥”,其實這些都是幻想層面的。

真實並不存在的,並不是“你有錢,你就會很自信”,並不是“你有錢,你就能控制全世界了”,就像馬雲這麼多錢,他能控制的東西,其實還是極其有限的,而且可能失去了更多的自由。

所以,我們要很多錢,如果精準地去算,我們就會發現那些是一些幻想。

很多人沒有能力去算自己到底要多少錢的時候,那些幻想還不願意去打破。

心理諮詢師李倩:脫離名校名企的光環,我是誰

心理諮詢師李倩:死亡焦慮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心理諮詢師黃麗: 焦慮感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心理諮詢師李倩:死亡焦慮vs活在當下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鄭立寒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