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講故事:在家居士是否可以講經說法?

我們學佛的同修都知道,佛家大乘經典有云,

吃肉者一切功德悉不成就。

我們戒律當中,不殺生,有沒有?有!既不殺生,也不吃肉,這是我們慈悲心的一個體現。同時也是讓大家明白,你殺的吃的這些眾生,都和自己曾經有過殊勝的緣分。有可能是自己的冤家、債主,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宿世父母、妻兒。

我記得曾經看過這麼一段文章,就說

如果你天眼開啟,你會為自己曾經吃的每塊肉而哭的死去活來。為什麼這樣?因為很多的肉都是前世的親人、兒女、朋友,只不過他們今生墮落

我們人很愚痴,一輪迴就忘了。也不能怪人,這是天地的準則。如果都讓你記得前世,社會就亂套了。三歲的小孩,遇到九十歲的大娘,九十歲的大娘叫三歲的小孩是媽、是爸,是叔叔、是爺爺,這人倫就全部亂套,所以說大部分會忘卻前世。大部分忘卻不代表每個人都會忘卻,天地智人,有大智。有意無意之間,會讓我們的人群當中有那麼一部分人能記得起前世。他們的出現就是給我們做證明,這部分人群他們沒有神通,只是對前世有著清晰的記憶,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的忘卻。他們是六道輪迴的一個見證。

另外就是我們的天眼見證團隊這些人,他們能看到人世的輪迴。剩下的就是我們的大德高僧、祖師、開悟的佛陀、菩薩,他們洞察天下知一切,著書立就。佛家的經典,道家的經典,就給我們指明瞭這個方向。有理論做指導,有現實的見證人,同時還有輪迴的體驗者,就是證人。這樣子三個一體,讓我們更明白、更深刻的理解,這個輪迴是真實的。

老宋講故事:在家居士是否可以講經說法?

我們佛家不殺生,那道家呢?讀過《

太上感應篇》的同修都知道里邊有這麼一句:“積德累功,慈心與物。忠孝友悌,正氣化人。昆蟲草木,猶不可殺”

。看最後一句啊,“昆蟲草木,猶不可殺”。不傷害一草一木,不傷害昆蟲。是不是說這個昆蟲不讓傷害,那些牛羊雞馬就是可以傷害的呢?要深刻領悟我們古代古人的這些意思。不是,

這個昆蟲是代指一切生命。

那我們平時養了一條狗,才發現狗有靈性,你不捨得殺。餵了那麼大的狗,你不忍心殺。遇到那些獅子、老虎、大象,你不敢殺。但是這些蚊蟲螞蟻,你會經常有意無意的去殺它。這個蚊子嗡嗡嗡過來,你會“啪”地給人家拍的稀巴爛。走路的時候也不看,路上一群螞蟻正在搬家,你過去一踩,幾百只、上千只死掉了。

一般情況下,大家對於殺生這種小昆蟲不是很在意。對於那些大型動物要麼不敢,要麼下不去手,是不是?所以在這個裡面,用小昆蟲來代指。你昆蟲都不忍殺,何況是大動物了,是不是?要理解就是說,你有這種慈悲心。其實在道家的戒律裡邊也有明文規定,道家還有戒律?有的!以前我們道家的菩薩開示過,在兩次蓮花超度當中都說了同一句話。哪句話呢?老同修都能記得,參加蓮花超度的同修都能記得。來!我們一起來唸:

佛道本是一家。

對了,就是這句。這個一家,不是空口說出來的。

來我們看看道家的戒律裡邊,有沒有關於殺生的戒?在

《老君說一百八十戒》當中,有這麼一條戒律,我給大家念一念:“不得殺一切物命,一切生命皆不可殺。不得漁獵傷殺眾生,不得冬天發掘地中蟄藏之物,以及不得妄上樹破卵。”

你看看,大家意思明白嗎?第一句話已經明確告知了,不得殺一切物命,以及一切生命皆不可殺。後面又簡單地列舉了,冬天不能去獵殺地下的蟄藏之物,比如說,冬眠的蛇呀,蟲子呀,是吧?另外就更不能上樹去取那些鳥的卵呀,對不對?前面得說總的,後面得說具體的形式,這個具體的形式只列了兩條。這兩條其實是代表了無數條的戒律,這個戒律就是不殺生。

老宋講故事:在家居士是否可以講經說法?

不能下水捕魚,不能上山獵物。包含不包含?也包含!能不能踩螞蟻?不能!能不能燒螞蟻?不能!能不能去殺狗?不能!都包含在後面兩條的舉例當中,所以學任何東西都要看總綱,後面只能說是舉個例子,讓你明白。

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地陰陽,地天交泰而孕化萬物,好其生而惡其死,所以我們提倡放生而不殺生。

既然道家的戒律裡面有不得殺一切物命,那能不能吃肉啊?自然也是不允許的,尤其是全真弟子。

全真弟子和我們佛家的出家人是一樣的,不結婚,不生子,一心修煉,也是講經說法。

如果有不一樣的,形式不一樣,穿著不一樣,全真道人是蓄髮的。其實真正內涵,並沒有多大差別。你去看這個咒語,道家有淨口業、淨意業、淨身業,佛家也一樣。名字很類似,只是裡邊的咒語又有所不同。咱們佛家有音譯的這部分,道家是直接用漢語這部分。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們可以簡單舉個例子。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就是陰陽,我們把這個陰陽不把它做一種對立,而做一個陰陽互根來說。

一尊佛在印度尼泊爾這個位置誕生了,一尊佛在中國這個區域誕生了,來分別教化不同地區的人民,也是為了應這些地區人民的生活習性和語言的要求。這個佛能用什麼語言啊?佛只能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來教化大家。聽不懂,誰來聽啊?我們去了英語流行的國度,用普通話教導大家,不行。是不是這個理?一樣的,換了個語種而已。

同時在翻譯佛經的時候,這些高僧大德又尊重了當地的一些習俗,進行了翻譯,或者音譯,如此而已。

無論大家是修佛的、學道的,不要比誰高、誰低。有了高低,你就要分個勝負。

怎麼才能見勝負呢?你就去鬥爭,去競爭。有了競爭這個心,你其實已經不在道上了。

佛陀講法經常是說,這個弟子神通第一,那個弟子智慧第一。要明白佛陀的深意:都是第一,沒有第二。這樣才能各個宗派之間圓融、共生,和睦相處。

老宋講故事:在家居士是否可以講經說法?

上邊聊的這段其實是加深大家對佛道一家的理解,減少大家對道家的一些誤會。有時候就說,道家在一段時間內比較衰弱,現在才逐漸復興。再加上一些電視劇的渲染,大家難免有誤會。另外也是簡單回答一下,另外一個同修的問題——

就是白衣能不能講法?白衣,怎麼理解?就是我們未出家人。未出家人不可以講法嗎?非也非也。能!前提是你得講的對。

再次宣告啊,老宋只是解答這個問題,不代表老宋給大家講什麼法。老宋無法可說,只給大家聊因果、講故事。講的什麼呢?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講的什麼呢……哈哈,開個玩笑。

其實老宋就是把這些平時,我們見證的這些因果故事講給大家。把老宋瞭解的,你不瞭解的這部分分享給大家。

不干擾大家的修行,你修佛的,你繼續;你修道的,你繼續;你修伊斯蘭、基督教的,請您繼續;你修密宗的,請您繼續;你修顯宗的,請您繼續;老宋一概不干涉。講這麼多故事,只有一個主線,就兩個字:因果,如此而已。

老宋不好為人師,你也別叫我老師。我們佛法裡邊,互稱為師兄,我是你師兄,你也是我師兄,如此而已,可不是我要當你師兄。你要是覺得不過癮,你就叫我師弟也成,老宋沒意見。你要是覺得叫我老宋高看我了,那你就叫我小宋。叫小宋行不行?行!沒問題,老宋不介意。再宣告啊,老宋不講法,老宋無法可說。

在這個前提下,聊一聊白衣到底能不能講法這個問題。在這裡,我不得不提到有一位老法師,這位老法師對經律研究的非常透徹,講的也非常在理,我非常尊重這位法師。由於種種原因,老宋就不在故事裡提了。受到很大啟發,學佛、唸經、修行,我們重在明理,對不對?對!這個明理,一個是自悟,另外一個在於師父的傳承與傳授,這些知識得自於老師的傳授。老師的傳授,我們學佛人可以把釋迦牟尼佛當老師。是不是老師呢?是老師啊!前面沒看加了兩個字嗎?本師。

老宋講故事:在家居士是否可以講經說法?

從這裡大家明白了,

佛法是師道,道法也是師道。既然是師道,那誰最大啊?老師第一大。

注意啊!老師第一大。這個老師有沒有限制,他一定是在家或者出家呢?沒有!有沒有說他必須是男士或者女士呢?沒有!

只要他講經說法,講的是真經,說的是正法,說的是真理,他就最大。尊師重道,無論是儒、釋、道,還是耶、回等其他宗教,沒有一個能脫離開。

這個老師不管美醜,身上長著麻點,個子很矮……不管。只要這個真理告訴大家,以身作則,就是我們的榜樣。記得喲,無論在家還是出家,這個不是用來判斷他能不能做老師的一條標準。為什麼不能這樣判斷呢?因為佛陀當年應化在娑婆世界的時候,已經給我們做出了表率。切記,佛陀在當年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在表法,沒有一點例外。

別僅僅去看佛陀當年講了什麼,也要看他的言行造作之中來體悟佛陀的表法。

當年佛陀在世的時候,有這麼一個居士,叫維摩居士。這個居士也在家升座講經,釋迦牟尼佛的幾大弟子——舍利弗、目鍵連也去聽經。聽經的過程大家都知道,也要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跟對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注意啊!這就是一種表法,沒有兩樣。在告知我們何事?

講經說法,和你所處的身份無關,出家、在家不是必要條件。

當時舍利弗和目鍵連是頂禮三拜,給我們後世做一個樣子。目鍵連有沒有當時執著,維摩居士是一個在家人,他是出家人。我是出家人,怎麼能給在家人下拜呢?有沒有執著這一條?沒有!在他的心裡邊沒有執著這一條。因為他們拜的是真理,拜的是老師。

老宋講故事:在家居士是否可以講經說法?

因為佛法當中,老師最大。但是你可不能這樣做,你說聽了這個宋師兄講了啊,然後怎麼怎麼地,然後見了出家人也沒有禮貌了,這個可不行。

你講經了嗎?沒講經!你說法了嗎?沒說法!我們的德行比起人家出家人差很多,所以還是要謙虛,見了出家人我們要頂禮。

因為人家發大心出家,你能不能做到?做不到!你是他們的老師嗎?不是,所以說我們並沒有驕傲的成本,老宋只是以事論事來講這個理罷了。從舍利弗和目鍵連給維摩居士頂禮以及右繞三匝來說明,佛教裡面老師最大。老師最大的背後體現了一個事情,並不是說我們要怎麼著,就是為了頂禮老師,非也!而是要告訴大家要傳播、要弘揚佛法。能不能明白這個理?居士也可以發心,把經教弄透徹以後講經說法,可以的,沒問題。當年維摩居士就給我們做了榜樣,你說維摩詰居士開悟了對不對啊?沒錯!誰說我們在家居士不能開悟啊?能!維摩詰居士給我們做了榜樣,我們就照著這個樣子走。

說舍利弗、目鍵連是佛陀時代的,在佛陀滅度之後數千年範圍之內,有沒有其他的?有!比如說,玄奘法師。大家都看過《西遊記》都知道。唐僧,玄奘法師,他在印度求學的十七年當中也拜過老師。有個出家人叫戒賢論師,另外一個老師,是一個在家人,叫聖君居士。他是一個出家人,拜了一個在家的居士。玄奘法師當時對待這個聖君居士和對待戒賢論師,是一樣的尊敬。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唐玄奘法師後來的成就。

這些法師是開悟的高僧大德啊,在對待老師方面,僧俗同論。不執著這個外在的“相”是如何的,只講真理,只聽正法,有辨識能力。

老宋講故事:在家居士是否可以講經說法?

同時他也是給我們講了一個道理,佛法是師道,師道是老師第一大,不是出家第一大,所以現在很多道場鼓勵居士講經。這些道場被罵了,被批評的很厲害。為啥被批評?因為我們世間人有執著,覺得居士就不可以講。難道剃了頭,穿上袈裟,就可以講?不剃頭,不穿袈裟,就不可以講嗎?非也非也!

在傳道、授業、解惑這個角度來看,出家和在家是平等的。

大家如果去了其他道場,尤其是一些寺院裡邊,聽到居士在講經說法,也不要覺得太詫異。

只要他講的對,講的好,我們都隨喜、都讚歎,不要用分別心來看這個事。同時我們也不能升傲慢心,認為你講了經了,說了法了,人家出家人有的出於禮貌給你頂禮了,你就覺得比出家人強多了,這個不可以。人家頂禮,不是頂禮你個人,而是頂禮你的智慧、經教。

這些智慧、經教哪來的?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或者道家的太上老君啊、靈寶天尊、元始天尊啊,等等等等的佛菩薩、天尊給講的真理。我們只是口述、轉述一遍,如此而已,我們沒有任何可值得驕傲的。切忌切忌!

不可傲慢而為之,更不可好為人師。

老宋講故事:在家居士是否可以講經說法?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

就是無論你在家、出家,弘法利生的責任的承擔,我們是一樣的。

不能說我們是一個在家居士,自己修自己的就拉倒了,不行。

不能做自了漢,我們要自利利他,這才是修菩薩道。

不能說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就一個。要兼濟天下,傳播正能量。在故事最後,老宋重申,老宋只是一個普通的居士,也並不好為人師。老宋自認為自己根基淺薄,智慧有限,不敢給大家講什麼法。只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把這些因果小故事分享給大家,讓大家更深的體悟因果,在因果的基礎上敬畏自然。人人都能夠自律,人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心靈歸宿,從而精進起修。無論你前面的起點是什麼,無論你信仰什麼宗教、什麼正法,都能與因果融合,快馬加鞭地修行,百尺竿頭更上一步。

今天的故事就與大家分享到這裡,如果故事能對大家有啟發,麻煩你多轉發,法佈施功德無量。轉發其實很簡單,輕輕發發朋友圈,小手一點,功德到手,對不對?太容易了。不是事事都要自己親力親為地去講、去分享,只要把智慧分享出去就好,分享別人的也能讓別人開悟。阿彌陀佛,再補一句,怕你不理解,分享別人的,讓別人受益。這個別人和別人可不相同,這個地方一定要明白。分享A的內容,讓C受益,就這麼簡單。我們不生產故事,只是故事的搬運工。感恩感謝!阿彌陀佛!